葉桂

《類證普濟本事方釋義》~ 卷第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 (2)

1. 腹脅疼痛方

治男子兩脅疼痛。枳實散,。

枳實(一兩),白芍藥(炒黃),雀腦芎,人參(各半兩)

上為細末。食前用薑、棗湯調下二錢,酒亦得,日三服。

釋義:枳實氣味苦寒,入足太陰。白芍藥氣味酸微寒,入足厥陰。雀腦芎氣味辛溫,入足少陽、厥陰。人參氣味甘溫,入足陽明。薑棗湯調送,或酒送,俱取其調和榮衛,先升後降也。男子兩脅疼痛,皆由肝氣乘中,故以苦寒、酸寒、辛溫之藥升降其氣,而以甘溫之品和其中,疼自止矣。

白話文:

治男子兩脅疼痛 - 枳實散

藥方:

  • 枳實 (一兩)
  • 白芍 (炒黃,半兩)
  • 雀腦芎 (半兩)
  • 人參 (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飯前用薑棗湯或酒調服,每次二錢,每日三次。

藥性解說:

  • 枳實性苦寒,入足太陰脾經。
  • 白芍性酸微寒,入足厥陰肝經。
  • 雀腦芎性辛溫,入足少陽膽經、厥陰肝經。
  • 人參性甘溫,入足陽明胃經。
  • 薑棗湯或酒調服,旨在調和營衛,先升後降。

病症分析:

男子兩脅疼痛,多因肝氣乘脾,導致氣機不暢所致。此方以苦寒、酸寒、辛溫之藥升降其氣,再用甘溫之品調和氣血,使疼痛自然止息。

治脅肋下痛,不美食。葛根湯。

葛根(半兩),桔梗,防風,枳殼,白芍藥,甘草,訶子(去核。按:周本無注),川芎,白朮(各一兩。按:諸本俱作各一分)

上藥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薑、棗同煎至七分,濾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釋義:葛根氣味辛甘平,入足陽明。桔梗氣味苦辛平,入手太陰。防風氣味辛甘微溫,入足太陽。枳殼氣味苦寒,入足太陰。白芍藥氣味酸微寒,入足厥陰。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訶子氣味溫澀,入手陽明、足太陰。川芎氣味辛溫,入足少陽、厥陰。白朮氣味甘溫微苦,入足太陰。

白話文:

治療胸肋下方疼痛,食慾不振的症狀,可以使用葛根湯。葛根、桔梗、防風、枳殼、白芍藥、甘草、訶子(去核)、川芎、白朮各取適量,研磨成粗末。每次取四錢,加水一盞半,與薑、棗一起煎煮至七分,濾去藥渣,溫服,每天服用三到四次。

因脅肋下痛,致脾胃受困,納食不美,故以升散之藥鼓動脾陽,兼用和中之品佐薑、棗以和榮衛,則肝邪不致乘虛犯胃也。

治悲哀煩惱傷肝氣,至兩脅骨疼痛,筋脈緊急,腰腳重滯,兩股筋急,兩脅牽痛,四肢不能舉,漸至脊膂攣急。此藥大治脅痛。枳殼煮散。

枳殼,細辛,桔梗,防風,川芎(各四兩),葛根(一兩半),甘草(二兩)

上藥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七分,濾去滓,空心食前溫服。

釋義:枳殼氣味苦寒,入足太陰。細辛氣味辛溫,入足少陰。桔梗氣味苦辛平,入手太陰。防風氣味辛甘微溫,入足太陽。川芎氣味辛溫,入足少陽、厥陰。葛根氣味辛甘平,入足陽明。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能緩諸藥之性。此由肝氣不舒,故用苦降升散之藥,再佐以甘緩,及姜之和榮衛,使升降不致偏勝也。

白話文:

如果胸肋下方疼痛,導致脾胃受阻,食慾不佳,就應該用升散的藥物來振奮脾陽,同時搭配和中的藥物,加上生薑和紅棗來調和營衛,這樣就能防止肝氣乘虛而入,侵犯胃部。

治療由於悲傷煩惱而傷肝氣,導致兩側肋骨疼痛、筋脈緊張、腰腳沉重、兩腿筋僵硬、兩側肋骨牽扯疼痛、四肢抬不起來,逐漸發展到脊背肌肉痙攣的情況。這個藥方非常適合治療肋骨疼痛。

藥方:枳殼、細辛、桔梗、防風、川芎(各四兩)、葛根(一兩半)、甘草(二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碗半水,加入三片生薑,煎煮至七分,過濾藥渣,空腹飯前溫服。

解釋:枳殼味苦寒,入足太陰經;細辛味辛溫,入足少陰經;桔梗味苦辛平,入手太陰經;防風味辛甘微溫,入足太陽經;川芎味辛溫,入足少陽、厥陰經;葛根味辛甘平,入足陽明經;甘草味甘平,入足太陰經,能緩和所有藥物的性質。這個藥方是針對肝氣不舒的症狀,所以使用苦寒降氣、升散的藥物,再搭配甘味緩和的藥物以及生薑來調和營衛,避免升降失衡。

治脅痛如前,兼去手足枯瘁。按:周本瘁作悴。薏苡仁圓,。

薏苡仁(一兩),石斛(用細者,三分),附子(半兩),牛膝,生乾地黃(各三分),細辛,人參,枳殼,柏子仁,川芎,當歸(各半兩),甘草,川椒仁(各一分)

上藥為細末,煉蜜圓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圓,溫酒吞下,空心食前,日三服。圓藥可食前服。煮散可食後服。兩相兼服為佳。

釋義:薏苡仁氣味甘平淡滲,入手、足太陰。石斛氣味甘平微苦鹹,入足太陰、少陰、厥陰。附子氣味辛鹹大熱,入手、足少陰。牛膝氣味酸鹹平,入足厥陰。生乾地黃氣味甘苦微寒,入手、足少陰。細辛氣味辛溫,入足少陰。人參氣味甘溫,入足陽明。枳殼氣味苦寒,入足太陰。

白話文:

治療肋骨疼痛,跟之前的方法一樣,另外加入藥物來改善手腳枯萎。使用薏苡仁、石斛、附子、牛膝、生乾地黃、細辛、人參、枳殼、柏子仁、川芎、當歸、甘草、川椒仁,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30-40顆,溫酒送服,飯前空腹服用,一天服用三次。藥丸可以在飯前服用,散劑則可以在飯後服用,兩種方法搭配服用效果最好。

柏子仁氣味辛甘微溫,入手少陰、足厥陰。川芎氣味辛溫,入足少陽、厥陰。當歸氣味辛甘溫,入手少陰、足厥陰。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椒仁氣味辛溫,入足太陰、厥陰。溫酒送藥,引入經絡也。脅痛而手足枯瘁,皆由煩惱悲哀,肝氣被郁,經絡廢弛,故養血調氣溫經之藥治之,則氣血和平,經絡自然安適也。

治因驚傷肝,脅骨里疼痛不已。桂枝散。

枳殼(小者,一兩),桂枝(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薑、棗湯調下,食遠時服。按:四字周本無。

釋義:枳殼氣味苦寒,入足太陰。桂枝氣味辛溫,入足太陽。因驚傷肝,致脅骨疼痛不已,必延及太陰、太陽。故以苦寒、辛溫二味護持經絡,再以薑、棗之辛甘和其榮衛,則受傷之肝得安,而疼痛自然緩矣。

白話文:

柏子仁、川芎、當歸、甘草、椒仁等藥材,能分別進入不同的經絡,溫酒送服可以促進藥效進入經絡。脅痛伴隨手足枯竭,大多是因煩惱悲傷導致肝氣鬱結,經絡功能衰弱所致。因此,需要用滋補血氣、調節氣機、溫暖經絡的藥物來治療,使氣血調和,經絡自然恢復正常。

治療因驚嚇而導致肝臟受損,肋骨疼痛不止的病症,可以使用桂枝散。

方劑包括枳殼(小個的,一兩)和桂枝(半兩),將它們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薑棗湯送服,飯後服用。

枳殼性寒苦,歸足太陰經,桂枝性辛溫,歸足太陽經。驚嚇傷肝,會影響太陰、太陽經絡。所以用苦寒、辛溫二味藥物來護持經絡,再用薑棗的辛甘來調和營衛,使受傷的肝臟得到安撫,疼痛自然減輕。

治脅下疼痛不可忍,兼治腳弱。芎葛湯。

川芎,葛根,桂枝,細辛,枳殼,人參,芍藥,麻黃,防風(各半兩),甘草(一分)

上藥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姜三片,同煎至七分,濾去滓,溫服,日三服。有汗須避風。

釋義:川芎氣味辛溫,入足少陽、厥陰。葛根氣味辛甘平,入足陽明。桂枝氣味辛溫,入足太陽。細辛氣味辛溫,入足少陰。枳殼氣味苦寒,入足太陰。人參氣味甘溫,入足陽明。白芍氣味酸微寒,入足厥陰。麻黃氣味辛溫,入足太陽。防風氣味辛甘微溫,入足太陽。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通行十二經絡,能緩諸藥之性。

白話文:

治療肋骨下方疼痛難忍,同時也治療腿腳無力的狀況,可以用芎葛湯。藥材包括川芎、葛根、桂枝、細辛、枳殼、人參、芍藥、麻黃、防風(各半兩),甘草(一分)。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五錢,用兩杯水,加三片薑,一起煎煮至七分,過濾藥渣後溫服,每天服用三次。若服用後有出汗,應注意避風。

使以姜之辛通達表。脅下疼痛不可忍,兼有足弱不堪行走者,乃膀胱之氣逆而不降,故以甘溫護其中,以酸甘平緩其勢,諸辛溫、苦辛之品,得各行其性,鮮有氣不行而疼不減者矣。

沈存中《良方》載:向在建康,醫者王琪按:周本琪作珙。言諸氣唯膀胱氣,脅下痛最難治,謂神保圓能治之。熙寧中,病項頸筋痛,諸醫皆作風治之,數月不瘥,乃流入背膂,久之又注右臂,攣痛甚苦。憶琪語有此一證,乃合服之,一服而瘥。再發,又二服瘥。神保圓。

治脅下風氣作塊,寒疝發則連少腹疼痛湊心,其積屬肝,在左脅下,故病發則左邊手足痛,頭面昏痛,不思飲食。止頭痛方。

白話文:

用薑的辛辣性質來疏通表面的寒氣。肋下疼痛難忍,同時伴隨腳無力,無法行走,這是膀胱之氣逆而不降,所以用甘溫的藥物來護理內部,用酸甘的藥物來緩和病情,各種辛溫、苦辛的藥材,都能發揮各自的功效,很少有氣血不流通而疼痛不減的情況。

沈存中在《良方》中記載:以前在建康,醫生王琪說:周本琪,字珙。他說所有氣病中,只有膀胱氣引起的肋下疼痛最難治,認為神保圓可以治療這種病。熙寧年間,我患了項頸筋痛,很多醫生都用治療風寒的方法,幾個月都未痊癒,病症又蔓延到背部,過了一段時間又到了右臂,痙攣疼痛非常痛苦。想起琪的說法,就用神保圓治療,服用一次就痊癒。病症再次發作,再服用兩次就痊癒了。神保圓。

治療肋下風氣引起的腫塊,寒疝發作時還會連帶少腹疼痛,直達心臟,這種積聚屬於肝,位於左肋下,所以病發時左邊手足疼痛,頭面昏沉疼痛,不想吃飯。止頭痛方。

乾葛(一兩。按:舊鈔本作乾薑),麻黃(三兩),側子(一個),川芎,防風,枳實,芍藥,桂枝,羌活,甘草,當歸(各四兩。按:周本作各四錢)

上藥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三片,同煎至七分,濾去滓,通口服,日三、四服。有汗須避風。

釋義:乾葛氣味辛甘平,入足陽明。麻黃氣味辛溫,入足太陽。側子氣味辛大熱,入足太陽。川芎氣味辛溫,入足少陽、厥陰。防風氣味辛甘微溫,入足太陽。枳實氣味苦寒,入足太陰。白芍氣味酸微寒,入足厥陰。桂枝氣味辛溫,入足太陽。羌活氣味辛甘平,入足太陽。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能緩諸藥之性。

白話文:

乾葛(一兩,舊鈔本作乾薑),麻黃(三兩),側子(一個),川芎、防風、枳實、芍藥、桂枝、羌活、甘草、當歸(各四兩,周本作各四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碗半水,加入三片薑,一起煎煮至七分熟,濾掉藥渣,趁熱服用,一天服用三到四次。如果出汗,要避風。

乾葛性味辛甘平,入足陽明經;麻黃性味辛溫,入足太陽經;側子性味辛大熱,入足太陽經;川芎性味辛溫,入足少陽經、厥陰經;防風性味辛甘微溫,入足太陽經;枳實性味苦寒,入足太陰經;白芍性味酸微寒,入足厥陰經;桂枝性味辛溫,入足太陽經;羌活性味辛甘平,入足太陽經;甘草性味甘平,入足太陰經,能緩和其他藥物的性味。

當歸氣味辛甘微溫,入手少陰、足厥陰。再佐以姜之辛溫和衛。蓋辛熱、辛溫輕揚上升之藥,所以直達病所,但升之太過,惟恐血受傷,故以酸甘、辛甘之品護之,庶幾兩不相悖矣。

白話文:

當歸的氣味是辛甘微溫,作用於手少陰心經和足厥陰肝經。再輔以薑的辛溫之性來調和體表。因為辛熱、辛溫的藥物有輕揚上升的特性,能夠直接達到病竈位置,但是過度的升舉可能會傷害血液,所以我們需要用酸甘或辛甘的藥物來保護它,這樣才能讓兩者相互配合,不會產生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