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普濟本事方釋義》~ 卷第二 (3)
卷第二 (3)
1. 補益虛勞方
治肝腎俱虛,收斂精氣,補真戢陽,充悅肌膚,進美飲食。宜,五味子圓。
五味子,川巴戟,肉蓯蓉,人參,菟絲子,熟地,覆盆子,白朮,益智仁,茴香(按:宋本作土茴香),骨碎補(洗去毛),白龍骨,牡蠣(以上各等分)
白話文:
治療肝腎同時虛弱,收斂精氣,補充真氣和陽氣,使肌膚飽滿光澤,促進飲食吸收。適合服用五味子。
具體藥材包括:五味子、川巴戟、肉蓯蓉、人參、菟絲子、熟地、覆盆子、白朮、益智仁、茴香(宋代版本寫作土茴香)、骨碎補(洗去毛)、白龍骨、牡蠣,以上藥材等量。
上為細末,煉蜜杵和圓如梧子大,焙乾。每服三十圓,空心,食前米飲下,日二、三服。此藥補精氣,能止汗。
釋義:五味子氣味酸鹹微溫,入足少陰。川巴戟氣味甘溫,入足少陰、厥陰。肉蓯蓉氣味鹹溫,入腎。人參氣味甘溫,入脾、胃。菟絲子氣味甘平,入脾、腎。熟地黃氣味甘苦微寒,入腎。覆盆子氣味辛甘微溫,入肝、腎。白朮氣味甘溫,入脾。益智仁氣味辛溫,入足太陰。
茴香氣味辛溫,入肝、腎。骨碎補氣味苦溫,入足少陰。白龍骨氣味涼澀,入足少陰,能收斂浮越之氣。牡蠣氣味鹹澀微寒,入足少陰。此方主治肝腎皆虛,精氣不能收斂,肌膚不能潤澤。補下藥中必兼補中焦之品者,以精氣必生於五穀也。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用蜂蜜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烘乾備用。每次服用三十顆,空腹,飯前用米湯送服,每天服用兩到三次。此藥能補益精氣,並且可以止汗。
平補五臟虛羸,六府怯弱,充肌膚,進飲食。人參圓。
人參,山芋,白朮,白茯苓,石斛,黃耆(取頭末),五味子(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圓如梧子大。每服三十圓,空心食前米飲下。久服不熱,尤宜少年。
釋義:人參氣味甘溫,入脾、胃。山芋氣味辛平,入胃。白朮氣味甘溫,入手、足太陰。茯苓氣味甘平淡滲,入胃。石斛氣味苦鹹微寒,入足陽明、厥陰。黃耆氣味甘平,入手、足太陰。五味氣味酸鹹微溫,入腎。此平補五臟六腑之方,藥品純正,氣味平和,乃調和元氣,效偃武修文之治也。
白話文:
這是一種補益五臟虛弱、六腑衰弱、滋養肌膚、增進食慾的藥方。將人參、山藥、白朮、茯苓、石斛(取頭末)、五味子各一兩研磨成細粉,用煉蜜和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飯前用米湯送服。長期服用不會燥熱,尤其適合年輕人。
補血益氣。治虛勞少力。雙和散。
黃耆,熟地黃,當歸,川芎(各一兩),白芍藥(二兩半),官桂,甘草(各三分)
上為粗末。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生薑二片,肥棗一枚,煎至八分,去滓熱服。予制此方,止是建中、四物二方而已。每傷寒、瘧疾、中暑,大病之後,虛勞氣乏者,以此調治皆驗,不熱不冷,溫而有補。
釋義:黃耆氣味甘平,入手、足太陰。熟地黃氣味甘寒微苦,入腎。當歸氣味辛微溫,入手少陰、足厥陰。川芎氣味辛溫,入肝、膽。白芍氣味酸微寒,入足厥陰。官桂氣味辛溫,入肝。甘草氣味甘平,入脾,能行十二經絡。佐以薑、棗之和榮衛。因病後身體虛弱,四肢少力,欲成勞怯者,非益氣補血不能復元,有類養榮之意焉。
白話文:
補血益氣,治虛勞少力。雙和散。
方藥組成:
黃耆、熟地黃、當歸、川芎(各一兩)、白芍(二兩半)、官桂、甘草(各三分)
製法: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粗末。
服用方法:
每次取四大錢藥末,用一盞半水煎煮,加入生薑兩片、肥棗一枚,煎至八分,去渣後熱服。
方劑來源與作用:
此方源於建中湯和四物湯,適用於傷寒、瘧疾、中暑、大病後虛勞氣乏者。溫和補益,不寒不熱,能有效改善病後虛弱、四肢無力等症狀。
藥材功效:
- 黃耆:味甘平,入脾、肺經,補氣固表,生津止渴。
- 熟地黃:味甘寒微苦,入腎經,滋陰補血,養血生精。
- 當歸:味甘辛微溫,入心、肝、脾經,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川芎:味辛溫,入肝、膽經,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 白芍:味酸微寒,入肝、脾經,養血柔肝,斂陰止痛。
- 官桂:味辛溫,入肝經,溫陽散寒,補火助陽。
- 甘草:味甘平,入脾、肺經,調和諸藥,甘緩脾胃,緩解藥性。
- 生薑:溫中散寒,和胃止嘔。
- 肥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
總結:
雙和散以補血益氣為主,適用於氣虛血虛導致的虛勞少力等症狀,具有溫補而不燥熱的特性,是中醫治療虛勞、氣血不足的常用方劑。
黑錫圓,此丹陽慈濟真方。
黑鉛,硫黃(各三兩,二味溶化結砂子。按:宋本無二味熔化四字),舶上茴香,附子,胡蘆巴,破故紙,川楝子肉,肉豆蔻(各一兩),川巴戟,木香,沉香(各半兩)
上將砂子研極細,餘藥為末,研勻入碾,自朝至暮,以黑光色為度。酒糊圓如梧子大,陰乾貯布袋內,擦令光瑩。按:宋本擦作揬。如丈夫元臟虛冷,真陽不固,三焦不和,上熱下冷,夜夢鬼交,覺來盜汗,面無精光,肌體燥澀,耳內虛鳴,腰脊疼痛,心氣虛乏,精神不寧,飲食無味,日漸憔悴,按:宋本憔作瘦。
白話文:
「黑錫圓」是丹陽慈濟真方。將黑鉛、硫黃各三兩溶化成砂子,再加入舶上茴香、附子、胡蘆巴、破故紙、川楝子肉、肉豆蔻各一兩,以及川巴戟、木香、沉香各半兩。研磨砂子至極細,將其他藥材研成粉末,混合後碾壓至黑光色。用酒糊將藥丸製成梧子大小,陰乾後裝入布袋,擦拭光亮。此方適用於丈夫元臟虛冷、真陽不固、三焦不和、上熱下冷、夜夢鬼交、覺來盜汗、面無精光、肌體燥澀、耳內虛鳴、腰脊疼痛、心氣虛乏、精神不寧、飲食無味、日漸憔悴等症狀。
膀胱久冷,夜多小便;婦人月事愆期,血海久冷,惡露不止,赤白帶下;及陰毒傷寒,面青舌卷,陰縮難言,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急用棗湯吞下一、二百圓,即便回陽,命無不活。但是一切冷疾,鹽酒或鹽湯空心吞下三、四十圓,婦人艾醋湯下。此藥大能調治榮衛,升降陰陽,安和五臟,灑陳六腑,補損益虛,回陽返陰,功驗神聖。
釋義:黑鉛氣味甘寒,入足少陰。硫黃氣味辛熱,入右腎命門。舶上茴香氣味辛溫,入肝、腎。附子氣味辛鹹大熱,入心、腎。胡蘆巴氣味辛溫,入腎。破故紙氣味辛溫,入脾、腎。川楝子氣味苦微寒,入手、足厥陰。肉豆蔻氣味辛溫,入脾。巴戟氣味甘溫,入肝、腎。木香氣味辛溫,入手、足太陰。
白話文:
膀胱長期冰冷,夜晚頻頻小便;婦女月經不調,子宮冰冷,惡露不止,白帶異常;還有陰寒體質、傷寒,面色蒼白,舌頭捲縮,陰部收縮,四肢冰冷,昏迷不醒。緊急情況下,服用枣汤,一次吞服一百到两百丸,就能回陽救治,几乎没有救不活的性命。不过,对于各种寒症,空腹服用盐酒或盐汤,一次三四十丸,女性则服用艾醋汤。这药方具有调理气血、阴阳升降、安和五脏、疏通六腑、补益虚损、回阳返阴的功效,药效神圣。
沉香氣味辛溫,入腎。此方主治元陽衰脫,痰逆厥冷。非重鎮之藥佐以辛熱之劑,不能直達下焦,挽回真陽於無何有之鄉,乃水火既濟,神妙之方也。
治虛勞羸瘦乏力,少食倦怠,多驚畏。石斛散。
石斛,白茯苓(各四錢),柏子仁,牛膝,遠志,木香,五味子,杏仁,肉蓯蓉,訶子,陳橘皮(按:宋本作青橘皮),柴胡(按:宋本注炒字),人參,熟地黃(各三錢),甘草(二錢),乾薑(一錢半),神麯,麥芽(各六錢。按:宋本作麥糵)
白話文:
沉香的味道辛辣溫熱,入腎經。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元陽衰竭、痰氣逆上、四肢厥冷等症狀。因為它不是重鎮的藥物,需要佐以辛熱的藥劑才能直達下焦,將真陽之氣從無何有之鄉(虛弱狀態)中挽回,這才達到水火既濟(陰陽調和)的奇妙效果。
治療虛勞體瘦、乏力無力、食慾不振、倦怠乏力、容易驚恐等症狀,可以使用石斛散。
石斛、白茯苓(各四錢)、柏子仁、牛膝、遠志、木香、五味子、杏仁、肉蓯蓉、訶子、陳橘皮(宋代版本寫作青橘皮)、柴胡(宋代版本注釋為炒製)、人參、熟地黃(各三錢)、甘草(二錢)、乾薑(一錢半)、神麴、麥芽(各六錢。宋代版本寫作麥糵)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食前,日二、三服。
釋義:石斛氣味甘平,微苦鹹,入足厥陰、少陰。茯苓氣味甘平淡滲,入胃,能引諸藥達於至陰之處。柏子仁氣味苦辛,微溫,入足厥陰。牛膝氣味酸鹹平,入肝。遠志氣味辛溫,入手、足少陰。木香氣味辛溫,入手、足太陰。五味子氣味酸鹹微溫,入腎。杏仁氣味苦辛微溫,入肺。
肉蓯蓉氣味鹹溫,入腎。訶子氣味苦溫微澀,入手陽明,手、足太陰。陳橘皮氣味辛溫微苦,入手、足太陰。柴胡氣味辛平,入足少陽。人參氣味甘溫,入脾、胃。熟地黃氣味甘寒微苦,入腎。甘草氣味甘平,入脾,能行十二經絡。乾薑氣味辛溫,入手、足太陰。神麯氣味甘溫,入脾、胃。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兩錢,用米湯調服,飯前服用,每天服用兩到三次。
麥芽氣味甘平,入脾、胃。此因虛勞不復,神倦多驚,以補足三陰之藥固其本,佐以清肺平肝,祛除陳腐之藥,則病去而元自復矣。
治虛損,補精髓,壯筋骨,益心智,安魂魄,令人悅澤駐顏,輕身延年益壽,閉固天癸。八仙丹。
伏火硃砂,真磁石,赤石脂,代赭石,石中黃,禹餘糧(五味併火煅醋淬),乳香,沒藥(各一兩)
白話文:
麥芽的藥性與功效
麥芽氣味甘甜平和,進入脾胃經絡。它能夠治療虛勞久治不癒,精神疲倦,容易驚慌失措等症狀。這是因為麥芽可以滋補三陰,固本培元,同時又能清肺平肝,祛除體內陳腐之物,最終使疾病消除,身體恢復健康。
麥芽的應用
麥芽可以用於治療虛損、補益精髓、強健筋骨、增強心智、安撫魂魄,還可以使人容光煥發、延年益壽,並有助於女性閉經的治療。八仙丹 就是一種以麥芽為主要成分的經典方劑。
伏火丹的組成與功效
伏火丹由硃砂、磁石、赤石脂、代赭石、石中黃、禹餘糧、乳香、沒藥等藥材組成。其中,五味併火煅醋淬是指將硃砂、磁石、赤石脂、代赭石、石中黃五味藥材混合在一起,用火煅燒,再用醋淬煉。乳香和沒藥各取一兩。 伏火丹可以治療體內伏火,起到清熱解毒、安神定志的作用。
上為細末,勻研極細,糯米濃飲圓如梧子大,或如豆大。每服一粒,空心鹽湯下。有人年幾七旬,夢漏羸弱,氣惙惙然虛損。得此方服之,頓爾強壯,精氣閉固,飲食如舊。予嘗制以自服,良驗。
釋義:硃砂氣味苦溫,入心。伏火者,如丹之煉過,乃殺其悍烈之性,欲其專益心志也。磁石氣味辛溫,入足少陰。赤石脂氣味辛甘酸微溫,入手、足陽明。代赭石氣味甘平,入手少陰、足厥陰。石中黃氣味甘平,入足太陰。禹餘糧氣味甘平,入手、足陽明。乳香氣味辛微溫,入手、足少陰。
沒藥氣味苦平,入足陽明。以鹽湯送藥者,取其下行也。只服一粒者,亦畏石性之剛戾也。此方雖是補精髓,壯筋骨,安魂定魄,益智延年,功效難以盡述。然頗多金石之品,近世不明此理者,實不易輕用也。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糯米湯製成梧子或豆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粒,空腹用鹽湯送服。有人年近七十,夢遺體虛,氣虛乏力,服用此方後,立刻強壯起來,精氣固守,飲食恢復正常。我也曾親自服用,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