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

《類證普濟本事方釋義》~ 卷第十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5)

1. 治婦人諸疾

釋義:荊三稜氣味苦平,入足厥陰。蓬莪朮氣味辛溫,入足厥陰。赤芍藥氣味苦平,入足厥陰,能行血中之滯。劉寄奴氣味苦溫,入足厥陰,能行血止疼,去癥瘕。牡丹皮氣味辛平,入足少陽。官桂氣味辛甘溫,入足厥陰。熟地黃氣味甘苦微寒,入足少陰。甘菊花氣味辛涼,入手太陰、足少陽、厥陰。

蒲黃氣味辛溫,入足厥陰。當歸氣味辛甘微溫,入手少陰、足厥陰。佐以烏豆之潤而下行,生薑之辛溫而通,米醋之酸而入肝。溫酒送藥,引入經絡。婦人經水壅滯,及產後惡露不快,腹臍㽲病,血上搶心,迷悶欲絕者,此藥治之。雖方中養血藥少,行血疏滯藥多,要不過欲其去故生新,遂大有功於婦人矣。

治婦人血瘕,血積,經候不通。桃仁煎,。

桃仁(去皮尖,麩炒黃),大黃,川樸消(各一兩),虻蟲(半兩,炒黑)

上藥四味,為末。以醇醋二升半,銀石器中慢火煎取一升五合。先下大黃、桃仁、虻蟲三味,不住手攪,可取圓時,然後下川樸消,更不住手攪。良久出之,圓如桐子大。前一日,不用吃晚食,五更初,用溫酒吞下五圓,日午取下如赤豆汁、雞肝、蝦䗫衣。按:周本䗫作蟆。未下再服,血鮮紅即止,續以調氣血藥補之。

釋義:桃仁氣味辛甘平,入足厥陰。大黃氣味苦寒,入足陽明。樸消氣味鹹苦寒,入手、足太陽、陽明、厥陰。虻蟲氣味鹹苦微溫,入足厥陰。凡婦人血積血瘕,經候不通者,非此藥不能治。蓋經閉而致結聚有形,所以行血消滯之藥,不得不重耳。

此出《千金方》。頃年在毗陵,有一貴人妻患小便不通,臍腹脹不可忍,眾醫皆作淋治,如八正散之類數種,治皆不應,痛愈甚。予診之曰:此血瘕也。非瞑眩藥不能去。因用此藥,更初服,至日午痛大作,不可忍,遂臥,少頃下血塊如拳者數枚,小便如墨汁者一、二升,痛止得愈。此藥治病的切,然猛烈太峻,氣血虛弱者,更宜斟酌與之。

治婦人妊孕六、七月,因事築磕著胎,或子死腹中,惡露下,疼痛不已,口噤欲絕。用此藥探之,若不損,則痛止,子母俱安。若胎損,立便逐下。此藥催生神效。佛手散,。

當歸,川芎(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小盞,煎令泣泣欲干,投酒一大盞,再煎至一、二沸,按:諸本皆作止一沸。去渣溫服。口噤灌之。如人行五、七里,再進。過二、三服便生。有一方云:此藥治傷胎去血多,崩中去血多。金瘡去血多。撥齒去血多。昏暈欲倒者,去酒水煎服。

釋義:當歸氣味辛甘微溫,入手少陰、足厥陰。川芎氣味辛溫,入足少陽、厥陰。此治血藥也。婦人妊娠六、七月而致損傷腹痛,以此探之,則傷者下,而不傷者安矣。

白話文:

治婦人諸疾

此方組成藥物,針對婦人各種疾病,主要功效是活血化瘀、疏通經絡。藥物功效如下:荊三稜、蓬莪朮、赤芍藥、劉寄奴、蒲黃、當歸、官桂等藥物皆能活血化瘀,尤其針對足厥陰經的病症;熟地黃滋陰補血;甘菊花疏風清熱,兼顧多個經絡;烏豆潤腸通便;生薑辛溫通絡;米醋酸性入肝,輔助藥效。溫酒送服,使藥力更好地進入經絡。此方適用於婦人經血瘀滯、產後惡露不淨、腹痛、血瘀衝擊心臟、昏迷等症狀。雖然方中補血藥較少,但活血化瘀藥物較多,目的是去除瘀血,促進新生,對婦女疾病療效顯著。

針對婦女血瘀、血積、經閉不通,可使用桃仁湯。此方由桃仁(去皮尖,麩炒黃)、大黃、川樸消、虻蟲組成。藥物研末,用醋煎煮成藥丸。服用方法:前一天晚上不進晚餐,五更(凌晨)用溫酒送服藥丸,中午可排出類似赤豆汁、雞肝、蝦蟆衣樣的血塊。如未排出,可繼續服用,直至排出鮮紅色的血液為止,之後再服用補氣血的藥物。桃仁活血化瘀;大黃瀉下通便;川樸消瀉火通便;虻蟲活血化瘀。此方藥性峻猛,針對經閉導致血瘀的情況,需使用較強的活血化瘀藥物。但此方藥性猛烈,體質虛弱者需謹慎使用。此方出自《千金方》。

針對孕婦懷孕六七個月時因外力衝撞導致胎兒受損,或胎死腹中,伴隨惡露不止、腹痛不止、口噤等症狀,可使用佛手散。此方由當歸和川芎組成。藥物研末,水煎服,並加酒同煎。服用方法:少量多次服用,藥效如同人行走五七里路般緩慢見效,可促進分娩。此方也可治療產後出血、外傷出血等症狀。當歸補血活血,川芎行氣活血,此方藥性溫和,用於探測胎兒是否安好,若胎兒已損傷,則能促其排出,若胎兒安好,則能止痛保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