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選要》~ 卷之一 (1)
卷之一 (1)
1. 卷之一
2. 諸風門
夫風者,百病之長,以其善行而數變也。然風之為病,種類甚多。大要有四:一曰偏枯,謂血氣偏虛,半身不遂,肌肉枯瘦,骨間疼痛。二曰風痱,謂神智不亂,身體無痛,四肢不舉,一臂不隨。三曰風懿,謂忽然迷僕,舌強不語,喉中窒塞,噫噫有聲。四曰風痹,謂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其人身頑,肉厚不知痛癢,風多則走注,寒多則疼痛,濕多則重著,在筋則筋屈而不伸,在脈則血凝而不流,在肉則不仁,在骨則癃重是也。
有中臟、有中腑、有中血脈。中臟則性命危,中腑則肢節廢,中血脈則口眼歪斜。三者之治,各有不同,若中血脈,外有六經之形證,當從小續命湯隨四時加減治之。若中腑、中臟者,內有便溺之阻隔,當從三化湯或麻仁丸之類通利之,若外無六經之形證,內無便溺之阻隔,當養血通氣,宜用大秦艽湯、羌活愈風湯之類治之。
至若卒中,口開眼閉,手撒遺尿,汗出不流,口吐涎沫,噴藥,悶亂氣粗,聲如鼾睡,面赤或青黑,髮直搖頭,手足、口鼻清冷,此為中臟。不可治也。若氣虛陽脫,突然倒僕,手足厥逆,自汗出,當用三建、星香、三生之類,溫經行濕以回陽氣。凡中風,初中卒倒,牙關緊急,不省人事,可用蘇合香丸灌之,俟其甦醒,便不可用。
若痰涎壅盛,宜用青州白丸子、蘇合丸相合,用竹瀝、薑汁灌之,然後用順氣之藥治之,切不可驟用腦、麝香燥治風之藥,恐引風入於骨髓故也。如風痹頑麻,半身不遂,語言蹇澀者,亦可用治風之藥,如鐵彈丸、換骨、如聖,或浸酒之藥皆可用也。
又有風癇之證,卒然倒僕,不知人,手足瘈瘲,口吐涎沫,或如羊鳴,不時舉發。此病多由風痰膠固胸中,迷悶發作,宜吐痰為先,然後以導痰湯、壽星丸、虎睛丸之類治之。
若破傷風一證,最為緊急。此病因打僕傷損,冒入風邪而得也,發而為角弓反張,不知人事,多有不救。治之須分表裡汗下之,當以定風化痰為主,如玉真散、江鰾丸皆可治也。
又如癘風,俗謂之大風是也,古人謂之惡疾,以其惡厲腥穢,敗壞肢體故也。其病始得之使人不覺,日久遂成大患。凡人初覺眉癢、脫落,或渾身作癢,時作時止,此大風之漸也,急須治之,不可忽也。當以苦參、胡麻、醉仙、再造、花蛇之類治之。仍須清心寡慾,淡薄白粥調理之,不可恣食炙煿、酒、面、鹽、醬辛熱之物,庶幾有可生者。
大抵中風之脈,宜浮而遲緩者可治,若急疾而大數者為難治,臨病審焉。
八味順氣散,治中風先宜服此藥以順其氣,次用治風之藥。
白朮,白茯苓,青皮(去穰),白芷,陳皮(去白),烏藥菜,人參(各二錢),甘草(炙一錢)
上㕮咀,分二帖,水二盅,煎至八分,去柤,食遠服;若痰盛加半夏二錢,生薑三片。
白話文:
所謂的「風」,是各種疾病的源頭,因為它容易遊走且變化多端。風引起的疾病種類繁多,大致可分為四種:第一種是「偏枯」,指的是身體的氣血偏虛,導致半身無法活動,肌肉消瘦,骨頭之間疼痛。第二種是「風痱」,指的是神智清醒,身體沒有疼痛,但是四肢無法舉起,甚至有一隻手臂完全無法活動。第三種是「風懿」,指的是突然昏倒,口齒不清,喉嚨阻塞,發出喘息的聲音。第四種是「風痹」,指的是風、寒、濕三種邪氣結合所致,患者身體僵硬,肌肉肥厚卻不知痛癢,風邪較盛則疼痛會遊走,寒邪較盛則疼痛劇烈,濕邪較盛則身體沉重;在筋脈則導致筋脈彎曲無法伸展,在血脈則導致血液凝滯不流通,在肌肉則導致麻木不仁,在骨頭則導致肢體沉重、行動不便。
風邪侵犯人體,可能侵入臟腑、也可能侵入血脈。侵入臟腑則危及性命,侵入腑臟則導致肢體功能喪失,侵入血脈則導致口眼歪斜。這三種情況的治療方法各有不同。如果是侵入血脈,外在會出現六經的症狀,應當使用小續命湯,並隨著四季變化調整藥物來治療。如果是侵入腑臟或臟腑,體內有大小便不通暢的情況,應當使用三化湯或麻仁丸等藥物來疏通腸道。如果外在沒有六經的症狀,體內也沒有大小便不通暢的情況,就應該滋養氣血,疏通氣機,適合使用大秦艽湯、羌活愈風湯等藥物來治療。
至於突然中風的情況,如果出現口開眼閉、手腳無力、大小便失禁、汗出不暢、口吐白沫、噴藥、意識模糊、呼吸粗重、打鼾聲、面色發紅或青黑、頭髮豎起、頭部搖晃、手腳和口鼻冰冷等症狀,就屬於風邪侵入臟腑,這種情況通常難以治癒。如果是因為氣虛導致陽氣脫失,突然倒地,手腳冰冷,並且不斷流汗,應當使用三建、星香、三生等藥物來溫暖經絡,去除體內濕氣,以恢復陽氣。凡是中風,初發時如果突然倒地,牙關緊閉,不省人事,可以使用蘇合香丸灌服,等到甦醒後就不宜再用。
如果痰液過多,應該使用青州白丸子、蘇合丸等藥物合用,用竹瀝、薑汁灌服,然後再用疏通氣機的藥物治療,切記不可驟然使用含有麝香等燥熱的藥物來治療風病,以免導致風邪深入骨髓。如果風痹導致麻木不仁,半身不遂,說話困難,也可以使用治療風病的藥物,如鐵彈丸、換骨丹、如聖散等,或浸酒服用的藥物都可使用。
另外還有「風癇」的症狀,患者會突然倒地,失去知覺,手腳抽搐,口吐白沫,或發出像羊叫的聲音,並且會不定時發作。這種病大多是由於風痰積聚在胸中,導致神志昏迷而發作,應當先以吐痰為優先,然後再使用導痰湯、壽星丸、虎睛丸等藥物來治療。
如果患上「破傷風」,情況會非常緊急。這種病是因為跌倒受傷,感染風邪所致,發病時會出現身體反弓、失去知覺,多數情況難以治癒。治療時必須分清表裡,採取發汗或攻下的方法,主要以鎮風化痰為主,如玉真散、江鰾丸等藥物都可以使用。
另外還有「癘風」,俗稱大風,古人稱之為惡疾,因為它會使人皮膚潰爛、肢體變形。這種病初期不易察覺,時間久了就會變成大患。如果發現眉毛開始發癢、脫落,或全身發癢,時好時壞,這就是罹患大風的徵兆,應當及早治療,不可輕忽。應當使用苦參、胡麻、醉仙散、再造散、花蛇等藥物來治療。同時必須保持心情平靜,減少慾望,飲食清淡,多喝白粥調理,不可過食燒烤、酒、麵食、鹽、醬等辛辣燥熱的食物,這樣或許還有治癒的可能。
總體來說,中風的脈象,浮緩者通常可以治癒,如果脈象急促而洪大則難以治療,臨症時應當仔細辨別。
八味順氣散,是治療中風初期時,適合服用的藥物,可以先用來調理氣機,然後再使用其他治療風病的藥物。
藥方組成:白朮、白茯苓、青皮(去瓤)、白芷、陳皮(去白)、烏藥菜、人參各二錢,炙甘草一錢。
用法:將上述藥材切碎,分成兩份,每份用水兩碗煎至八分,去渣,空腹服用;如果痰液過多,可以加入半夏二錢、生薑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