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採

《醫方選要》~ 自序

回本書目錄

自序

1. 自序

弘治乙卯秋七月既望,敬蒙王殿下令旨命臣文采集錄醫方。臣悚愧之餘,遂稽顙再拜而嘆曰:仁矣哉!吾王之用心也。蓋仁之蘊於中者,深厚而莫測,故其發於外者,充大而難御。恭惟殿下天衷純粹,纖欲不留,仁之蘊於中者,其深厚可知。以故發而為孝敬,為友愛,為恩禮以待臣,為慈祥以撫眾,其仁之發於外者,亦可謂充且大矣。

而睿意尤以為人之有身,不能無疾,攻疾之要,非藥石不可,然藥石之當否,又系乎醫方之良不良耳。於是不以臣為愚陋,乃命集錄古今良方,欲嘉惠遐邇,其仁之充大,又可以勝言哉!

臣嘗觀夫醫之道,開其源者有《內經》、《靈樞》、《湯液》等書,導其流者有《千金》、《十書》、《心法》等篇,揚其波者有《普濟》、《袖珍》、《奇效》等集,醫方至此可謂極備矣。然而書目既多,議論亦異,此是彼非,自相牴牾,誠不可不擇其理之當者而集之,以便觀覽,以全人壽,如睿意之所及也。

臣幼承家學,服膺有年,第以質性愚劣,雖苦心極力,未能得其要領。今祗承睿命,遂忘其鄙陋,勉強擇出平日所聞所見及常用有驗之方,去其繁而就其簡,分門別類,凡十卷,名之曰《醫方選要》。庸成編帙,敬陳睿覽。然但愧其擇之未精,收之未當,無以上副殿下壽眾之仁心也。

他日賜及遠近,使人因是疾用是方,而儻獲功效之一二,是豈臣之能所致哉?實惟殿下之仁有以及之也。仁之澤愈流而愈長,天之慶益臻而益熾,胤祚綿遠與國咸休,蓋將並天地之悠久矣。臣草茅賤質,臨書不勝惶懼之至,謹拜首稽首上言。

弘治八年冬十月吉旦,良醫副臣周文採再拜謹書。

白話文:

【自序】

在弘治年間的乙卯秋季,七月中旬後的一天,我恭敬地接受了王殿下的命令,命我搜集整理醫方。在驚訝和慚愧之後,我虔誠地雙膝跪地,深深感歎:這是何等的仁慈啊!我們王的心思。因為藏在內心的仁慈,深沉且難以測量,所以表現在外的行為,寬厚且難以抵擋。我想像殿下心性純粹,沒有任何私慾,他心中的仁慈,其深度可想而知。因此,他對父母孝順,對兄弟友愛,以恩禮待臣,以慈祥對待眾人,他表現在外的仁慈,也可說是豐滿且偉大的。

然而,他的睿智更認為,人有身體,難免會生病,治病的重要關鍵,非藥物不可,但是藥物是否適當,卻取決於醫方的好壞。因此,他不嫌棄我的愚鈍,命令我收集古今的優秀醫方,想要惠澤遠近的人,他那豐滿且偉大的仁慈,又如何能言盡呢!

我曾經研究醫術,發現開創醫學理論的有《內經》、《靈樞》、《湯液》等書,發展醫學理論的有《千金》、《十書》、《心法》等篇,推廣醫學理論的有《普濟》、《袖珍》、《奇效》等集,醫方到此可說是極度完善了。但是,醫書眾多,各家的理論也不同,有的說這個對,有的說那個錯,自相矛盾,確實必須選擇合理的理論來整理,方便人們閱讀,保全人的生命,就像殿下想的那樣。

我自小學習家傳醫術,多年來一直將醫學知識銘刻在心,只是因為我天性愚鈍,即使我盡力學習,也無法掌握其中的精髓。現在,我接受殿下的命令,忘記自己的淺薄,努力選擇出我平時所聽所見及常用的有療效的方子,去除繁瑣,選擇簡潔,分門別類,共十卷,命名為《醫方選要》。我整理成冊,恭敬地呈獻給殿下。然而,我只感到選擇的不夠精確,收集的不夠恰當,無法充分回應殿下希望延長眾人性命的仁慈之心。

將來,如果這本書能被遠近的人使用,讓人們根據病情使用藥方,而如果能獲得一些療效,這豈是我一個人的能力所能達到的呢?實際上,這是因為殿下的仁慈惠及他們。仁慈的恩澤,越是流傳越長久,天賜的福慶,越是積累越熾烈,子孫的福澤綿延,國家的安寧,將與天地一樣悠久。我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人,寫下這些字,心中充滿惶恐,恭敬地叩頭上奏。

在弘治八年的冬季,十月的吉祥日子,良醫副臣周文採再次叩頭謹慎地寫下這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