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受孔

《醫便》~ 卷四 (1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3)

1. 慈幼類

又方,餘毒用牛蒡子、射干、升麻、甘草各二錢,水煎。分上下服之。驗過。

神功消毒保嬰丹(百八十六),凡小兒未出痘瘡者,每遇春分、秋分,日服一丸,其痘毒即漸消化。若只服一二次者,只得減少。若服三年六次,其毒盡能消化,必保無虞。此方屢經試驗,務照後開日期,潔誠修合,服之神效。

纏豆藤(一兩五錢,其藤八月收取毛豆桔上纏繞細紅絲就是。採取陰乾,此味為主,妙在此味藥上),黑豆(三十粒),赤豆(七十粒),山楂肉(一兩),新升麻(七錢五分),生地黃(五錢),荊芥(五錢),防風(五錢),川獨活,甘草,當歸(各五錢),連翹(七錢五分),黃連,赤芍藥,桔梗(各五錢),牛蒡子(一兩),辰砂(另研,甘草同煮過,去甘草,一兩五錢),苦絲瓜(二個,各長五寸,隔年經霜者妙,燒灰存性)

上各為極細末,砂糖拌勻,共搗千餘下,丸如李核大。每服一丸,濃煎甘草湯化下。

其前項藥預辦精料,遇春分秋分,或正月十五,或七月十五日,修合,務在虔誠。

治小兒初生七日內,急患臍風,撮口,百無一活。父母坐視其死而不能救,良可憫哉。一秘法極有神驗,世罕知之。凡兒患此疾者,齒齦之上,有小泡如粟米狀,急以溫水蘸青軟中綿裹手指輕輕擦破,即開口便安。不須服藥,神效不誤。(百八十七)

治撮口方(附),小兒斷臍為風濕所乘,或尿在包裙之內,遂成臍風。面赤喘包,啼聲不出,名曰撮口。此方治之。

蠍梢(四尾),姜蠶(七枚),瞿麥(五分),赤腳金頭蜈蚣(一條)

上為細末,先將鵝管吹藥一分入鼻內,使嚏,啼哭為可醫,後用薄荷湯調服三五分,立效。

(附)治小兒初生,大小便不通,腹脹欲絕者。急令婦人以熱水漱口,吸咂兒前後心並臍下兩手足,共七處,每一處凡三五次漱口吸咂,取紅赤色為度。須臾自通。不爾無生,若遇此症,按法治之,可得再生也。

天一丸(百八十八),治小兒百病,隨症調引。

赤白茯苓茯神(去皮心,淨,各三兩),燈心(用淨一斤,以米粉漿水洗,曬乾,研末,入水沉之,浮者取用再曬乾,二兩半,沉者不用),澤瀉(五兩,去毛淨,要白者),豬苓(去黑皮,五兩),滑石(牡丹皮二兩同煮半日,去丹皮,曬乾,淨六兩)

上藥五味,為細末,外用人參六兩,白朮六兩,甘草四兩,熬膏為丸,如龍眼大,硃砂為衣,貼金箔。每服一丸,照病調引用,大抵小兒之生,本天一生水之妙。凡治小兒病,以水道通利為捷徑也。

白話文:

慈幼類

另一個方劑,餘毒可用牛蒡子、射干、升麻、甘草各兩錢,水煎服,分上下兩次服用。驗證有效。

神功消毒保嬰丹(編號百八十六),凡小兒未出痘瘡者,每逢春分、秋分,每日服用一丸,痘毒即可逐漸化解。如果只服用一、二次,劑量需減少。若連續服用三年,共六次,痘毒就能完全化解,必能平安無事。此方經多次試驗有效,務必按照後續列出的日期,虔誠謹慎地製作服用,效果神奇。

藥材包括:纏豆藤(一兩五錢,即八月採集毛豆藤上纏繞的細紅絲,陰乾,此藥為主要藥材)、黑豆(三十粒)、赤豆(七十粒)、山楂肉(一兩)、新升麻(七錢五分)、生地黃(五錢)、荊芥(五錢)、防風(五錢)、川獨活、甘草、當歸(各五錢)、連翹(七錢五分)、黃連、赤芍藥、桔梗(各五錢)、牛蒡子(一兩)、辰砂(另研磨,與甘草同煮後去甘草,一兩五錢)、苦絲瓜(兩個,各長五寸,隔年經霜者最佳,燒成灰備用)。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用砂糖拌勻,充分搗勻至一千杵以上,製成李核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濃煎甘草湯送服。

上述藥材需提前準備好,精細加工。逢春分、秋分,或正月十五、七月十五日製作藥丸,務必虔誠。

治小兒初生七日內,急患臍風(即新生兒嘔吐、拒食等症狀),幾乎無一生還。父母只能眼睜睜看著孩子死去,令人痛心。有一個秘方非常有效,世人卻很少知道。凡嬰兒患此疾者,齒齦上會有像小米粒般的小泡,立即用溫水浸濕柔軟的棉花,裹住手指輕輕擦破小泡,孩子就會開口進食,恢復安靜。無需服藥,效果神奇靈驗。(編號百八十七)

治撮口方(附錄),小兒斷臍後受風濕侵襲,或尿液浸濕臍部,導致臍風,症狀為面紅、呼吸急促、哭聲微弱,稱為撮口。此方可治療。

藥材包括:蠍梢(四尾)、姜蠶(七枚)、瞿麥(五分)、赤腳金頭蜈蚣(一條)。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先用鵝毛管吹入藥粉一分入鼻內,使其打噴嚏,哭鬧則表示藥物生效,然後用薄荷湯調服藥粉三五分,立即見效。

(附錄)治小兒初生,大小便不通,腹脹危急者。立即讓婦女用熱水漱口,然後用嘴吸吮嬰兒心窩、肚臍和四肢共七處,每處吸吮三五次,直到吸吮部位紅腫為止。片刻之後,大小便即可通暢。否則,嬰兒將會夭折。遇到此症,應立即按照此法治療,可救嬰兒一命。

天一丸(編號百八十八),治小兒百病,根據症狀調整藥量。

藥材包括:赤白茯苓、茯神(去皮心,淨,各三兩)、燈心(用淨一斤,以米粉漿水洗滌,曬乾,研磨成粉,放入水中沉澱,取上浮的部分再曬乾,二兩半,沉澱部分不用)、澤瀉(五兩,去毛,選用白色者)、豬苓(去黑皮,五兩)、滑石(與牡丹皮二兩同煮半日,去丹皮,曬乾,淨六兩)。

將以上五味藥材研磨成細粉,另用人參六兩、白朮六兩、甘草四兩熬膏製成藥丸,如龍眼大小,用硃砂包衣,貼上金箔。每次服用一丸,根據病情調整用量。總之,小兒之生,本於先天水之精妙。凡治小兒病,以利尿通水道為最快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