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受孔

《醫便》~ 卷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6)

1. 濟陰類

上用薑棗煎,食遠服。如發熱,輕則加茯苓一錢,淡滲其熱。重則加乾薑炒黑一錢,以散其熱。或曰:大熱何以用乾薑?曰:此非有餘之熱,乃陰虛生內熱耳。蓋乾薑能於肺分利肺氣,入肝分引血藥生血,然必與補陰藥同用,乃效。此造化自然之妙,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乎。

治產後敗血不止,小腹繞臍作痛,俗名兒枕痛,此方一服即愈。(百六十九)

生蒲黃,川芎,白朮,神麯,陳皮,桃仁(各七分),香附(童便炒,一錢五分),甘草(四分),當歸尾(淨一錢半)

上用水一鍾半,煎七分,不拘時熱服。

烏金散(附),治產後一十八症,第一胎死不下。二難產。三胎衣不下。四產後眼花。五產後口乾心悶。六寒熱似瘧。七敗血流入四肢浮腫,寒熱不定。八血邪顛狂,語言無度。九失音不語,十心腹疼痛。十一百節骨痠疼,十二敗血似難肝。十三咳嗽,寒熱不定。十四胸脅氣滿嘔逆。十五小便澀。十六舌乾,鼻中血出,繞項生瘡。十七腰疼如角弓。十八喉中如蟬聲,以上症候,並宜服之。

烏金子(即大烏豆),肉桂(去粗皮),當歸(去蘆,酒洗,烘乾),真蒲黃,木香,青皮(去白),壯血餘(燒存性),赤芍藥(炒),皂莢(不蛀者,燒存性),紫葳(即凌霄花),大薊根,小薊根,蠶蛻紙(新綿亦好,燒存性),棕毛(燒存性,以上各五錢),紅花(乾者一兩),川烏(一個,生用),硃砂(少許,另研),血竭(少許,另研)

上十八味,除灰藥另研外,共為細末,入另研藥和勻,每服一錢,生薑湯,或芍藥,當歸湯,或凌霄花煎酒調下,甚者一夜三四服。忌魚、鵝、豬、羊,及一切生冷,油炙等物,取效甚速。

大黃膏治症,照後調下,隨症消息加減,妙不可言。(百七十),用錦紋川黃不拘多少,米泔水浸經宿,去粗皮,曬乾為細末,聽用。外用陳米醋酌量多少熬待稠黏,漸入大黃末,不住手攪令極勻,以磁器貯之,紙糊封口,毋致蒸發。臨時量病虛輕重,入在烏金散內服之。人壯病實者,半彈丸,以下漸少,或以膏子丸如龍眼大一樣,芡實大一樣,皂子大一樣,陰乾,磁器密收。看病大小,用一丸與病人嚼破,以烏金散送下。

產後內熱,惡露作痛,俗名兒枕痛,及大便不利秘結者,並用四物湯,浸化一丸服。發寒熱如瘧,或內熱者,煎小柴胡湯,浸化一大丸服之。未效再服,並不噁心。口中吐酸水,面目浮腫,兩脅疼痛,舉動失力者,溫酒下。產後兩太陽痛,呵欠,心忪氣短,肢體羸瘦,不思飲食,血風身熱,手足頑麻,百節疼痛,米湯下。

產後眼前黑暗,血暈血熱,口渴煩悶,狂言如見鬼神,不省人事,濃煎薄荷湯下,或童便各半下亦可。產後面垢顏赤,五心煩熱,或結成血塊,臍腹奔痛,時發寒熱,有冷汗者,童便酒各半下,或薄荷湯亦可。產後血餘,惡露不盡,結滯腹臍刺痛,惡物上衝,心胸悶滿,童便酒各半下。

白話文:

濟陰類

薑棗煎服用後,要隔一段時間再進食。若發熱,輕微者加茯苓少許,以利於體內水分代謝,去除體熱;嚴重者加炒黑乾薑少許,以散發體熱。有人問:大熱為何要用乾薑?回答是:這不是體內熱量過剩,而是陰虛導致內熱。因為乾薑能利肺氣於肺經,引血藥生血於肝經,但必須與補陰藥合用才能有效。這是自然造化的神奇之妙,不是天下至高無上的神明,又有誰能做到呢?

治療產後惡露不止,小腹繞臍疼痛(俗稱兒枕痛),服用此方即可痊癒。(百六十九)

藥方組成:生蒲黃、川芎、白朮、神麴、陳皮、桃仁(各七分)、香附(童便炒,一錢五分)、甘草(四分)、當歸尾(淨一錢半)。

用法:用水煎煮,服用量為煎煮量的七分,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烏金散(附方),治療產後十八種症狀:一、胎死不下;二、難產;三、胎盤不下;四、產後眼花;五、產後口乾心悶;六、寒熱似瘧疾;七、敗血流入四肢導致浮腫,寒熱不定;八、血邪導致神志錯亂,言語無常;九、失音;十、心腹疼痛;十一、全身骨節酸痛;十二、敗血如同肝病;十三、咳嗽,寒熱不定;十四、胸脅脹滿嘔逆;十五、小便澀滯;十六、舌乾、鼻出血、頸部生瘡;十七、腰痛如弓弦;十八、喉嚨聲音如蟬鳴。以上症狀,均可服用此方。

藥方組成:烏豆(即大烏豆)、肉桂(去粗皮)、當歸(去蘆,酒洗,烘乾)、真蒲黃、木香、青皮(去白)、壯血餘(燒存性)、赤芍藥(炒)、皂莢(不蛀者,燒存性)、紫葳(即凌霄花)、大薊根、小薊根、蠶蛻紙(新棉亦可,燒存性)、棕毛(燒存性,以上各五錢)、紅花(乾者一兩)、川烏(一個,生用)、硃砂(少許,另研)、血竭(少許,另研)。

用法:除灰藥另研外,其餘藥物共研成細末,再將另研的藥物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錢,用生薑湯或芍藥、當歸湯,或凌霄花煎酒送服。病情嚴重者,一夜可服用三四次。忌食魚、鵝、豬、羊及一切生冷、油炸等食物,療效甚速。

大黃膏治療症狀,產後調理,根據症狀增減藥量,妙不可言。(百七十)將錦紋川大黃(不限用量)用米泔水浸泡一夜,去除粗皮,曬乾研成細末備用。再用陳米醋適量熬煮至濃稠,慢慢加入大黃末,不停攪拌至完全混合均勻,放入瓷器中儲存,用紙糊封口,防止水分蒸發。根據病人病情虛實輕重,加入烏金散內服用。體質強壯,病情較重者,服用半丸;病情較輕者,藥量遞減,或將膏藥製成龍眼大小、芡實大小、皂角大小的丸劑,陰乾,貯存於瓷器中。根據病情輕重,取一丸讓病人嚼碎,用烏金散送服。

產後內熱,惡露疼痛(俗稱兒枕痛),以及大便秘結者,均可用四物湯送服一丸大黃膏。寒熱似瘧疾或內熱者,煎煮小柴胡湯送服一丸大黃膏。若無效可再次服用,不會引起噁心。口中吐酸水,面部浮腫,兩脅疼痛,行動乏力者,溫酒送服。產後太陽穴疼痛,呵欠連連,心悸氣短,肢體消瘦,不思飲食,血風身熱,手足麻木,全身骨節疼痛者,米湯送服。

產後眼前發黑,血暈,血熱,口渴煩躁,胡言亂語,神志不清者,濃煎薄荷湯送服,或用童尿和薄荷湯各半送服。產後面垢色赤,五心煩熱,或形成血塊,臍腹劇痛,時發寒熱,伴有冷汗者,童尿酒各半送服,或薄荷湯送服。產後餘血,惡露不盡,瘀滯於腹臍,刺痛難忍,惡露上衝,心胸悶滿者,童尿酒各半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