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受孔

《醫便》~ 卷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4)

1. 濟陰類

黃芩,甘草(生),荊芥穗,蔓荊子(各七分),黃柏,知母,藁本,川芎,細辛(各六分),黃連,羌活,柴胡,升麻,防風(各五分),生地黃,當歸(各一錢),紅花(少許)

上用水一鍾半,煎八分,空心稍熱服,渣隨並服。

六合散(百五十九),治血崩不止,諸藥不效,此方立止,此急則治其標也。

杏仁皮(燒存性),香附(童便浸,三日,炒黑),舊紅𣮷子(燒存性),地膚子(炒),舊棕薦(燒存性),壯血餘(燒存性),蟹殼(燒存性),陳蓮蓬(燒存性)

上為末,每服三錢,用酸漿草汁一鍾,衝上熱酒一鍾,空心熱服。

按:此方初服反覺多,以漸而少,由紫色而紅,以至於無即止,既止之後,用十全大補湯二十帖調補,方杜根矣。

保胎丸(百六十),專治累經,墮胎久不育者宜服,過七月不必服。

白朮(四兩),鼠尾條黃芩,當歸(酒洗),人參,杜仲(炒去絲,各二兩),川續斷(酒浸,一兩半),陳皮(一兩),熟地黃(懷慶者,酒浸蒸,一兩半),香附(一兩,童便浸炒)

上為細末,糯米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白湯下。

安胎飲(百六十一),治胎動胎漏不安,一服立效。

白朮(一錢二分),條芩(一錢),陳皮(去白,八分),真阿膠(炒珠,一錢),桑寄生(真者,一錢),甘草(四分),蘄艾(五分),當歸頭(六分),陳枳殼(五分),砂仁(炒六分),川獨活(五分),白芍藥(酒炒,一錢二分)

上用姜一片,棗一枚,糯米百餘粒,水煎,空心服。

加味六君子湯(百六十二),妊娠二三月,時作嘔吐,名曰惡阻。惡阻者,噁心而阻隔飲食也。此方主之。

半夏(湯泡七次,曬乾切片,再以生薑自然汁拌),白茯苓(去皮,另一錢五分),陳皮(一錢),人參(八分),白朮(炒),砂仁(炒,各六分),甘草(二分)

上用姜三片煎,食遠溫服。

芎蘇散(百六十三),治妊娠傷寒,頭疼身痛,發熱,胸膈煩悶,兀兀欲吐,法禁汗吐下,止宜和解。(方見春類。)

妊娠傷寒熱病護胎法,附:安胎飲

用伏龍肝(即灶心土。),井水調塗臍下,干又塗之。就以井花水調服一錢。產難細研一錢酒調服,亦妙。

十聖散(百六十四),小產一症,多因本婦氣血不足,胎無所榮,血不足胎無所養,榮養失宜,猶樹枝枯而果落,豈不傷枝損葉乎。其間過傷飢飽,勞佚動胎,惱怒憂思,內外寒冷,傷於子臟,又須量輕重而加減治之。此藥性平和,滋血養氣,須月服五四貼方好,或素有墮胎之患者,亦宜按法用之。仍忌惱怒,生冷,酒醋,熱物。

人參(去蘆),黃耆(各八分),白朮(炒,一錢),砂仁(炒,五分),甘草(三分),熟地黃(酒洗),白芍藥(酒炒),當歸身(酒洗,各一錢),川芎(七分),川續斷(七分)

白話文:

濟陰類

六合散: 治療血崩不止,其他藥物無效時,此方能迅速止血,急症時治標。藥方包含杏仁皮(燒存性)、香附(童便浸泡三日,炒黑)、舊紅花(燒存性)、地膚子(炒)、舊棕墊(燒存性)、壯血餘(燒存性)、蟹殼(燒存性)、陳蓮蓬(燒存性),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酸漿草汁一碗衝服熱酒一碗,空腹服用。服用初期可能感覺藥量較多,需逐漸減量,出血顏色會由紫色轉為紅色,最終停止出血。出血停止後,服用十全大補湯二十帖調補身體。

保胎丸: 專門治療多次流產、習慣性流產及久不孕者,妊娠七個月後不宜服用。藥方包含白朮(四兩)、鼠尾條黃芩、當歸(酒洗)、人參、杜仲(炒去絲,各二兩)、川續斷(酒浸,一兩半)、陳皮(一兩)、熟地黃(懷慶產,酒浸蒸,一兩半)、香附(一兩,童便浸泡炒)。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糯米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溫開水送服。

安胎飲: 治療胎動不安、胎漏等症狀,服用一次即可見效。藥方包含白朮(一錢二分)、條芩(一錢)、陳皮(去白,八分)、真阿膠(炒珠,一錢)、桑寄生(真品,一錢)、甘草(四分)、蘄艾(五分)、當歸頭(六分)、陳枳殼(五分)、砂仁(炒,六分)、川獨活(五分)、白芍藥(酒炒,一錢二分)。用薑一片、大棗一枚、糯米一百多粒,加水煎服,空腹服用。

加味六君子湯: 治療妊娠二三個月時出現的嘔吐,也就是所謂的「惡阻」。惡阻是指噁心嘔吐,阻礙飲食的症狀。藥方包含半夏(湯泡七次,曬乾切片,再用生薑汁拌勻)、白茯苓(去皮,一錢五分)、陳皮(一錢)、人參(八分)、白朮(炒)、砂仁(炒,各六分)、甘草(二分)。用薑三片煎服,飯後溫服。

芎蘇散: 治療妊娠期間的傷寒,症狀包括頭痛、身痛、發熱、胸悶煩躁、想吐等。此方禁汗、吐、下,只宜和解。(方劑詳見春類)

妊娠傷寒熱病護胎法: 輔助安胎飲使用。方法是將伏龍肝(即灶心土)用井水調和塗抹在肚臍下,乾了再塗。同時服用井水調和的伏龍肝一錢。生產困難時,研磨伏龍肝一錢用酒送服,也有療效。

十聖散: 治療小產,多因婦女氣血不足,胎兒缺乏營養所致。藥性平和,滋養氣血。建議連續服用五到四十帖,素有流產史者也可按此方服用。忌諱惱怒、生冷、酒醋、熱物。藥方包含人參(去蘆)、黃耆(各八分)、白朮(炒,一錢)、砂仁(炒,五分)、甘草(三分)、熟地黃(酒洗)、白芍藥(酒炒)、當歸身(酒洗,各一錢)、川芎(七分)、川續斷(七分)。

**(註: 以上劑量單位「分」、「錢」、「兩」為古代中藥計量單位,現代已不再使用,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