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受孔

《醫便》~ 卷三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0)

1. 冬月諸症治例

痰積食積作咳嗽,用香附、栝蔞仁、貝母、海石、青黛、半夏曲、軟石膏、山楂、枳實、黃連姜炒各等分,為末,蜜丸噙化。勞嗽見血,加阿膠、當歸、白芍藥、天門冬、知母、桑白皮,亦於前肺虛陰虛二條參用。大抵咳嗽見血,多是肺受熱邪,氣得熱而變為火,火盛而陰血不得安寧,從火上升,故致妄行,宜瀉火滋陰,忌用人參,黃耆等甘溫補氣之藥。然亦有氣虛而咳血者,則宜用人參、黃耆、款冬花等藥,但此不多耳。

因咳而有痰者,咳為重,主治在肺。因痰而致咳者,痰為重,主治在脾。但是食積成痰,痰氣上升,以致咳嗽,只治其痰,消其積,而嗽自止,不必用肺藥以治嗽也。

喘嗽遇冬則發,此寒包熱也。解表熱自除,喘嗽亦止。(附)

枳殼,桔梗,麻黃,防風,陳皮,黃芩,木通,紫蘇,杏仁(各等分)

上用姜三片煎服。

治風寒鬱於肺夜嗽者宜此方,取痰清嗽止,亦治喘哮。(附)

麻黃(不去節根),杏仁(不去皮尖),甘草(生,減半),知母,貝母(各一錢)

上用姜三片水煎服。有熱加黃芩一錢。

小青龍湯(附),治寒嗽極效。(方見春類。)

治男人痞塊,女人血塊此方極效,此藥性不猛而功效速。

阿魏(一兩),木耳(四兩,為末),生漆(濾去渣,淨四兩),蜜(六兩)

上用錫罐一個盛藥,封固放鍋內,水煮三炷香了,取起冷定,每服二茶匙,燒酒送下,日進三服。忌油膩魚發物。

瓦壟子丸(百三十二),治血塊。丹溪云:消血塊極效。

瓦壟子即花蚶也。取殼燒,以醋淬三次為末,醋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酒下,能消一切血氣癥瘕,兼能消痰飲。

蜀葵膏(附),用蜀葵根煎湯,去渣,再入人參、白朮、青皮、陳皮、甘草梢、牛膝各等分,煎成湯,入研細桃仁、玄明粉各少許,乘熱飲之。二服當見塊下。如病重者須補接之後,加減再行此方,且攻且補,亦有至理。

通玄二八丹(百三十三),治腹內飲食宿滯積聚,止瀉痢之妙藥。如治積聚,清晨用薑湯服,稍瀉二三行即除,卻以溫粥補住。如治瀉痢,食後用清茶服之,即止。真仙方也。

黃連(半斤,淨),白芍藥(五錢,淨),當歸(五錢,淨),烏梅(去核,五錢淨),生地黃(五錢,淨)

上為末,用雄豬肚一個,以藥盛於內,用線縫之。用韭菜二斤鋪甑底於鍋內蒸之。候湯干再添水蒸一日,以藥熟為度,就豬肚共藥石臼內搗爛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照前引下。

追蟲,黑牽牛(四西,半生半炒),檳榔(二兩)

上二味為末,每服大人三錢,小兒一錢半,五更空心滾水調下。凡服藥須上半月蟲頭向上有效,若下半月蟲頭向下則不效矣。

白話文:

冬月諸症治例

咳嗽痰積食積:用香附、栝樓仁、貝母、海石、青黛、半夏曲、滑石膏、山楂、枳實、黃連(薑炒)等量研末,加蜂蜜製成丸劑,含服使其溶化。咳嗽帶血者,可再加入阿膠、當歸、白芍藥、天門冬、知母、桑白皮,也可參考肺虛、陰虛的治療方法。一般來說,咳嗽帶血多是肺部受熱邪侵犯,氣體受熱轉為火,火盛則陰血不安,隨火上升而致出血,應以瀉火滋陰為治,忌用人參、黃耆等溫補氣藥。但也有氣虛而咳血者,則需用人參、黃耆、款冬花等藥,不過這種情況較少見。

因咳嗽而有痰者,咳嗽為重,應以肺為主要治療對象;因痰而致咳者,痰為重,應以脾為主要治療對象。但若因食積化痰,痰氣上逆而致咳嗽,只需治療痰積,消除積滯,咳嗽自然停止,不必用治療肺部的藥物。

冬季發作的喘咳:這是寒邪包裹裡面的熱邪所致。解表散寒,熱邪自除,喘咳也會停止。

[附方一]:枳殼、桔梗、麻黃、防風、陳皮、黃芩、木通、紫蘇、杏仁等量,用三片薑煎服。此方適用於風寒鬱結於肺而引起的夜間咳嗽,具有清痰止咳、治療喘哮的功效。

[附方二]:麻黃(不去節根)、杏仁(不去皮尖)、生甘草(減半)、知母、貝母等量,用三片薑水煎服。如有發熱,可加黃芩。

[附方三]:小青龍湯(詳見春季篇),治療寒咳效果極佳。

治療男性痞塊、女性血塊的有效方劑,藥性不猛烈但療效迅速:阿魏一兩,木耳四兩(研末),生漆(過濾去渣,四兩),蜂蜜六兩。將藥物放入錫罐中,密封後放入鍋中,水煮三炷香時間,取出放涼,每次服用二茶匙,用燒酒送服,每日三次。忌食油膩、魚類及發物。

[附方四]:瓦壟子丸(詳見第132方),治療血塊有效。丹溪先生說:此方消血塊極效。瓦壟子即花蚶。取其殼燒成灰,用醋淬三次研末,製成醋膏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七十丸,酒送服,能消散一切血氣癥瘕,並能消痰飲。

[附方五]:蜀葵膏:用蜀葵根煎湯,去渣,再加入人參、白朮、青皮、陳皮、甘草梢、牛膝等量,煎成湯劑,加入研細的桃仁、玄明粉少許,趁熱服用。服用兩次後,病灶應會有所改善。如果病情嚴重,需要先補益身體後,再加減此方,攻補兼施,也是有效的治療方法。

[附方六]:通玄二八丹(詳見第133方),治療腹內飲食積滯、瀉痢的良藥。治療積滯,清晨用薑湯送服,稍瀉兩三次即可痊癒,然後用溫粥調養。治療瀉痢,飯後用清茶送服,即可止瀉。這是真正有效的方劑。

[附方七]:黃連半斤(淨),白芍藥、當歸、烏梅(去核)、生地黃各五錢(淨)。將藥物研末,放入一個雄豬肚中,縫合。用韭菜兩斤鋪在蒸籠底部,將豬肚放入鍋中蒸煮。待湯汁蒸干後再加水,繼續蒸煮一日,直到藥物蒸熟為止。將豬肚和藥物一起搗爛,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七十丸,方法同上。

[附方八]:驅蟲藥:黑牽牛四錢半(半生半炒),檳榔二兩。將藥物研末,每次服用量:成人三錢,兒童一錢半,清晨空腹用滾水送服。服用此藥,上半個月蟲頭向上,藥效較好;下半個月蟲頭向下,藥效則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