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受孔

《醫便》~ 卷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三 (7)

1. 冬月諸症治例

《內經》云: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圻,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脫,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大抵冬氣嚴寒,萬類潛藏,君子固密,毋觸冒寒邪,其觸冒者即傷寒也。悉遵仲景法,茲不詳及。

冬三月太陽寒水用事,水旺則火受邪,金寡於畏,故喘嗽,腹滿急痛,癥瘕積聚,堅痞㿗疝,下利清白,吐利腥穢,中風癱瘓,屈伸不便,厥逆等症作矣。治宜溫中散寒,不宜攻下利泄。今將冬月諸症,宜用諸方,詳陳於下。對症用之,則發無不中矣。

中風口禁,先用通關散吹入鼻中,候噴嚏口開,次用真正蘇合香丸,薑汁調和灌醒,後用此方治之。

白朮,天麻,當歸,川芎,桂枝(減半),半夏,南星,陳皮(各等分)

上用水煎,加竹瀝一盞,薑汁半盞和服,則漸舒矣。

通關散(百二十四)

遼細辛(去土葉),藜蘆(生用,五錢),豬牙皂角(去弦子,炙赤,各一兩)

上為末,每用一字吹入鼻孔中,得嚏為妙。

愈風飲(百二十五),治半身不遂,手足欠利,語言費力,呵欠嚏噴,面木,口眼歪斜寬弛,頭目眩暈,痰火熾盛,筋骨時痛,頭疼心悸。

川芎(一錢二分),當歸(一錢二分),生地黃(薑汁炒,八分),紅花(四分,酒洗),牛膝(八分,酒洗),半夏(一錢,薑製),熟地黃(薑汁炒,八分),橘紅(八分,鹽水洗),羌活(六分),防風(六分),天麻(一錢),南星(薑製,一錢),白茯苓(一錢),黃芩(八分,酒炒),薄桂枝(六分,冬月七分),酸棗仁(八分,炒),白朮(一錢五分),甘草(炙,四分),白芍(二錢,酒炒),黃柏(三分,酒炒,夏月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鍾,煎一鍾,臨臥入薑汁,淡竹瀝各三茶匙,清晨溫服。此藥活血消痰,疏風順氣,走肌表,利關節,累用極效。冬寒之月,減黃芩三分,加炮川烏二分,桂亦減半。風病減川烏、桂俱不用。羌活風家要藥,若冬有遇有感冒,加至一錢,故治風莫先於順氣,順則痰清火降而風自息矣。

烏藥順氣散(百二十六),治男婦風氣攻注四肢,骨節疼痛,遍身麻痹,手足癱瘓,語言謇澀,筋脈拘攣,及腳氣步履艱辛,腰膝軟弱,婦人血風,並老人冷氣,胸膈脹滿,心腹刺痛,吐瀉腸鳴等症。

麻黃(去節),陳皮(去白),烏藥(去木,各一錢半),川芎,枳殼(麩炒),白芷,白姜蠶(炒去絲),乾薑(炒,四分),甘草,桔梗(各八分)

上用姜三片,蔥白三寸,水酒一鍾半,煎八分,食遠服。拘攣,加木瓜、石斛(各八分)。濕氣,加蒼朮、白朮(各一錢),檳榔(七分)。腳氣浮腫,加牛膝、五加皮、獨活(各八分)遍身疼痛,加官桂(五分),當歸(一錢二分),乳香、沒藥(各七分,另研和服)。腰疼,加杜仲(一錢),大茴香(七分)。

白話文:

《內經》說:冬季的三個月,是萬物閉藏的時節,水結冰,土地凍裂,不要擾動體內的陽氣,應該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到太陽出來才起床。不要有過多的慾望,保持內心的寧靜,避開寒冷,接近溫暖,不要讓皮膚毛孔開泄,使體內的氣快速耗散。這是冬季的養生之道。如果違背了這個原則,就會損傷腎臟,到了春天容易出現痿軟無力的疾病,生命力也會衰退。大致來說,冬季天氣嚴寒,萬物都潛藏起來,君子也應固守精氣,不要冒犯寒邪,一旦冒犯就會導致傷寒。這些都應該遵循張仲景的方法,這裡就不詳細說明了。

冬季三個月是太陽寒水主事,水氣旺盛就會壓制火氣,金氣也會因為畏懼而衰弱,因此容易出現喘嗽、腹部脹滿疼痛、腫塊積聚、堅硬的痞塊、疝氣、腹瀉清稀、嘔吐腹瀉帶有腥臭味、中風癱瘓、肢體屈伸不靈活、手腳冰冷等症狀。治療上應該溫補脾胃,散寒驅邪,不宜使用攻下或利水泄瀉的藥物。現在將冬季常見的各種病症以及適合的藥方詳細列出如下。只要對症用藥,就能夠藥到病除。

中風導致口噤不能開口時,先用通關散吹入鼻中,等到打噴嚏口開後,再用真正蘇合香丸,用薑汁調和灌服,使病人甦醒,然後再用下面的方子治療:

白朮、天麻、當歸、川芎、桂枝(減半)、半夏、南星、陳皮(各等份)

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加入竹瀝一杯,薑汁半杯調勻服用,症狀就會逐漸緩解。

通關散(編號一百二十四)

遼細辛(去除泥土和葉子)、藜蘆(生用,五錢)、豬牙皂角(去除硬弦和籽,炙烤至赤色,各一兩)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少量吹入鼻孔中,能打噴嚏效果最好。

愈風飲(編號一百二十五),治療半身不遂,手腳活動不靈活,說話費力,打呵欠噴嚏,面部麻木,口眼歪斜,頭暈目眩,痰火旺盛,筋骨時常疼痛,頭痛心悸等症狀。

川芎(一錢二分),當歸(一錢二分),生地黃(用薑汁炒,八分),紅花(四分,用酒洗),牛膝(八分,用酒洗),半夏(一錢,用薑汁製),熟地黃(用薑汁炒,八分),橘紅(八分,用鹽水洗),羌活(六分),防風(六分),天麻(一錢),南星(用薑汁製,一錢),白茯苓(一錢),黃芩(八分,用酒炒),薄桂枝(六分,冬季用七分),酸棗仁(八分,炒),白朮(一錢五分),甘草(炙,四分),白芍(二錢,用酒炒),黃柏(三分,用酒炒,夏季用五分)

以上藥材做成一劑,用水兩碗煎煮成一碗,臨睡前加入薑汁和淡竹瀝各三茶匙,清晨溫服。這個方子能活血化痰,疏風順氣,使藥力走遍肌膚表面,通利關節,多次使用效果極佳。冬天寒冷時,黃芩用量減少三分,加入炮製過的川烏二分,桂枝的用量也減半。如果是風邪引起的疾病,就不要用川烏和桂枝。羌活是治療風病的重要藥物,如果冬季有感冒的情況,可以加至一錢,所以治療風病要先調順氣機,氣順則痰清火降,風邪自然消退。

烏藥順氣散(編號一百二十六),治療男女因風邪引起的四肢關節疼痛,全身麻木,手腳癱瘓,說話困難,筋脈攣縮,以及腳氣導致行走困難,腰膝酸軟,婦人血風,還有老年人受寒導致的胸膈脹滿,心腹刺痛,嘔吐腹瀉腸鳴等症狀。

麻黃(去除莖節)、陳皮(去除白色部分)、烏藥(去除木心,各一錢半),川芎、枳殼(用麩皮炒)、白芷、白僵蠶(炒過去除絲)、乾薑(炒,四分),甘草、桔梗(各八分)

以上藥材,加入生薑三片,蔥白三寸,用水酒一碗半,煎煮成八分,在飯後遠離進食的時間服用。如果出現筋脈攣縮,可以加入木瓜、石斛(各八分)。如果濕氣重,可以加入蒼朮、白朮(各一錢),檳榔(七分)。如果腳氣浮腫,可以加入牛膝、五加皮、獨活(各八分)。如果全身疼痛,可以加入官桂(五分),當歸(一錢二分),乳香、沒藥(各七分,另外研磨後和藥一起服用)。如果腰痛,可以加入杜仲(一錢),大茴香(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