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便》~ 卷三 (2)
卷三 (2)
1. 秋月諸症治例(附)
鐵甕先生交感丹(百二),治先富後貧,先貴後賤,或終身不得志,抑怏不得快,及婦人七情鬱結,師尼寡婦,抑鬱不開,並效。
香附(童便浸,高一指,待七日,洗淨曬乾,搗碎,醋炒,一斤),白茯神(去皮心,四兩,人乳浸,日曬夜露七日夜)
上二味為末,煉蜜七分,神麯三分,打糊和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不拘時滾白湯化下。
加味越鞠丸(百三),常服調脾開鬱思食。
香附(童便浸,曬乾,炒,四兩),蒼朮(米泔浸,去皮,麩炒,四兩),撫芎(四兩),山梔(四兩,薑汁炒),神麯(炒,四兩),陳皮(去白,二兩),白朮(炒,一兩),山楂(去子,淨肉二兩),黃芩(酒炒,一兩半)
上為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食後白湯下。
潮熱之症有陰陽之分。平旦潮熱,自寅至申,行陽二十五度,諸陽用事,熱在行陽之分,肺氣主之。宜白虎湯瀉肺中之火。日晡潮熱,自申至寅,行陰二十五度,諸陰用事,熱在行陰之分,腎氣主之。故用地骨皮以瀉血中之火。蓋地骨皮,瀉腎火,總治熱在外。牡丹皮,治心包絡之火,無汗而骨蒸,又能瀉陰中伏火。
四物湯,內加此二味,治陰分潮熱極效。婦人骨蒸潮熱,以逍遙散加此二味,累用尤妙。若氣虛潮熱,用黃耆(三錢),人參、甘草(各一錢五分)。甚者加熟附(五分)。二三服即效。蓋甘溫能除大熱也。若血虛發熱,用四物湯,加柴胡、防風、地骨皮、極效。(附)
加味犀角地黃湯(百四),治吐血嘔血衄血。蓋諸失血,乃火載血上,錯經妄行,其脈必芤,此方主之。身熱脈大者,難治。血症復下惡痢者,易愈。
犀角(鎊),生地黃,芍藥,牡丹皮,麥門冬,黑山梔仁(炒黑,韭菜根自然汁吃透,各等分)
上每服五錢,水一鍾半,煎七分溫服。
一方,治吐血不止,用乾薑炒黑,臘月裝入牛膽內,至春取出,為末,每用方寸匕,童便調下,立效,此從治也。
一方,治諸失血,用壯血餘,燒灰存性,每服二錢,米飲調下,立止。衄者,以少許吹入鼻中妙。
玄霜膏(百五),治吐血虛嗽神效。
烏梅(煎濃汁,四兩),薑汁(一兩),蘿蔔汁(四兩),梨汁(四兩),柿霜(四兩),款冬花,紫苑(各二兩,俱為末,以上藥制下聽用)
另用白茯苓十兩,取淨末半斤,用人乳三斤,將茯苓末浸入,取出曬乾,又浸又曬,乳盡為度。卻將前冬花、紫苑末、柿霜、白糖並各汁,再加蜜糖四兩和勻,入砂鍋內,漫火煎熬成膏,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臨臥時噙化薄荷湯嗽口,半月即效而愈。
溺血屬熱盛。下焦痛者為血淋。不痛者為溺血。生地黃飲主之。(百六)
白話文:
秋月諸症治例(附)
鐵甕先生交感丹(方劑編號102),主治先富後貧,先貴後賤,或終身不得志,鬱鬱寡歡,以及婦女七情鬱結,例如師尼、寡婦等鬱鬱不樂之症,皆有效。
藥材:香附(用童子尿浸泡,高度一指,放置七日,洗淨曬乾,搗碎,再用醋炒,一斤),白茯神(去皮心,四兩,用人乳浸泡,每日曬太陽,夜晚露置,七日七夜)。
製法:將以上二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七分,神麴三分,調成糊狀,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每次服用一丸,不拘時間,用滾燙的白開水送服。
加味越鞠丸(方劑編號103),常服可調理脾胃,疏肝解鬱,增進食慾。
藥材:香附(用童子尿浸泡,曬乾,炒,四兩),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去皮,用麩炒,四兩),川芎(四兩),山梔子(四兩,用薑汁炒),神麴(炒,四兩),陳皮(去白,二兩),白朮(炒,一兩),山楂(去核,取淨肉二兩),黃芩(用酒炒,一兩半)。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梧桐子大小的水丸。
用法:每次服用六十丸,飯後用白開水送服。
潮熱的症狀分陰陽兩種。平旦(清晨)潮熱,從寅時(凌晨3-5點)到申時(下午3-5點),屬於陽氣盛行,熱在陽分,肺氣主之。宜用白虎湯瀉去肺中的火。日晡(下午)潮熱,從申時(下午3-5點)到寅時(凌晨3-5點),屬於陰氣盛行,熱在陰分,腎氣主之。因此要用地骨皮瀉去血中的火。地骨皮瀉腎火,總體來說是治療外在的熱。牡丹皮治療心包絡的火,症狀為無汗而骨蒸,也能瀉陰中伏火。
四物湯加入地骨皮和牡丹皮,治療陰分潮熱效果極佳。婦女骨蒸潮熱,用逍遙散加地骨皮和牡丹皮,長期服用效果更妙。如果氣虛潮熱,用黃耆(三錢),人參、甘草(各一錢五分)。症狀嚴重者,加熟附子(五分)。二三劑即可見效,因為甘溫藥物能除大熱。如果血虛發熱,用四物湯,加柴胡、防風、地骨皮,效果極佳。(附)
加味犀角地黃湯(方劑編號104),治療吐血、嘔血、鼻出血。各種出血症狀,都是由於火氣旺盛,迫使血液上湧,經絡錯亂妄行所致,脈象必定是虛大,此方主治此症。身熱脈大者,難治;出血症狀伴隨下痢者,容易治癒。
藥材:犀角(刮削),生地黃、芍藥、牡丹皮、麥門冬、黑山梔仁(炒黑,用韭菜根的汁液浸泡至滲透,各等分)。
用法: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鍾半,煎至七分,溫服。
另一方,治療吐血不止,用乾薑炒黑,臘月裝入牛膽內,至春取出,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方寸匕(約3克),用童子尿調服,立刻見效,這是從治之法。
另一方,治療各種出血,用壯血餘(一種藥材,需查證),燒成灰,保留藥性,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調服,即可止血。鼻出血者,取少量吹入鼻中,效果很好。
玄霜膏(方劑編號105),治療吐血、虛咳,效果顯著。
藥材:烏梅(煎煮濃汁,四兩),薑汁(一兩),蘿蔔汁(四兩),梨汁(四兩),柿霜(四兩),款冬花、紫苑(各二兩,研磨成粉末)。
製法:另取白茯苓十兩,研磨成淨粉末半斤,用人乳三斤浸泡,取出曬乾,反覆浸泡曬乾,直到人乳用盡。然後將款冬花、紫苑粉末、柿霜、白糖和各種汁液,再加蜜糖四兩混合均勻,放入砂鍋中,小火慢熬成膏,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每次服用一丸,睡前服用,服用後用薄荷湯漱口,半個月即可痊癒。
溺血屬熱盛。下焦疼痛者為血淋;不痛者為溺血。生地黃飲主治。(方劑編號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