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便》~ 卷三 (1)
卷三 (1)
1. 卷三
2. 秋月諸症治例(附)
《內經》曰: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大抵秋三月天氣清肅下降,人氣亦下降,故秋月諸症,宜下(謂下泄也。
)分利,(謂利小便。)宜清和解,不宜升散。秋月肺大腸金氣用事,金旺則木受制,故有諸郁,諸氣,諸痛,諸瘡,諸積等症,治法當隨症輕重加減治之。故秋月宜培脾土以生肺金,滋腎水以養肝木,養血以潤燥,損其有餘,益其不足,此大法也。今將秋月諸症,宜用之方,詳陳於下,隨症活法用之。
毋蹈實實虛虛之弊。
參蘇飲(九十八),治秋月傷寒,發熱頭疼,咳嗽,或中脘痞滿,嘔吐痰水,寬中快膈,不致傷脾,及感冒風邪,頭疼鼻塞,憎寒壯熱,名曰重傷風。服之極效。
人參(八分),紫蘇葉,前胡,半夏,葛根(各一錢),茯苓,桔梗,枳殼,陳皮(各八分),甘草(四分),羌活,蒼朮
上用水一鍾半,姜三片,蔥頭一根,煎八分熱服。咳嗽,加五味子五分,杏仁七分。久嗽有肺火,去人參,加桑白皮、杏仁(各八分)。鼻衄,加麥門冬、山梔仁(炒黑),烏梅、茅根(各一錢)。嘔逆,加砂仁(五分)。脾泄,加白朮、黃耆、白扁豆、蓮肉(各一錢)。
氣症有九,其治則一,惟順與降,最為要法,須兼郁治,宜用十六味木香流氣飲主之。此方治男婦五臟不和,三焦氣壅,心胸痞悶,咽塞不通,腹脅脹滿,嘔吐之食,上氣喘急,咳嗽痰盛,面目浮,四肢腫,小便秘,大便結,憂思太過,陰陽之氣鬱結不散,壅滯成痰,腳氣腫痛,並氣攻肩背脅肋走注痛,並宜服之。(九十九)
紫蘇葉,當歸,川芎,青皮,烏藥,桔梗,白芍藥,茯苓,半夏,黃耆,枳實(各八分),防風(五分),甘草(三分),木香(五分),陳皮,檳榔(各六分)
上用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一鍾,不拘時溫服。
五磨飲子(一百),治七情鬱結等氣,或脹痛,或走注攻衛。
木香,烏角沉香,檳榔,枳實,臺烏藥
上各等分,以白酒磨服。
開鬱湯(百一),治惱怒思慮,氣滯而鬱,一服即效。
香附(童便浸,炒),貝母(各一錢半),蒼朮,撫芎,神麯(炒),山梔(炒),陳皮(去白),茯苓,枳殼(去穰,麩炒),蘇梗(各一錢),甘草(三分)
上用姜一片,水二鍾,煎一鍾,食遠服。有痰,加半夏、南星(各一錢)。有熱,加黃芩、黃連(各八分),柴胡(一錢)。血鬱,加桃仁、紅花(各八分)。濕加白朮、羌活(各一錢)。氣加木香(五分),檳榔(八分)。食積,加山楂、神麯(各一錢),砂仁(七分)。
白話文:
《內經》說:秋季三個月,是萬物成熟的季節,天氣轉為急促,地氣也變得清朗。這時應該早睡早起,作息要像雞一樣,讓心志保持安寧,以適應秋季肅殺之氣,收斂精神,使秋天的氣息平和,不要讓意志向外散發,使肺氣清淨。這是順應秋季的養生之道。如果違背這個原則,就會傷到肺,冬天會容易腹瀉,因為儲藏的能量不足。大致來說,秋季三個月,天氣清肅下降,人體內的氣也跟著下降。因此,秋季的各種疾病,適合用「向下疏泄」(指排泄)、「分利小便」的方式來治療,適合用清熱和解的方法,不適合用升散的方法。秋季是肺和大腸的金氣當令,金氣旺盛會剋制木氣,所以容易出現各種鬱悶、氣滯、疼痛、瘡瘍、積聚等症狀。治療方法應該根據病情的輕重來調整。因此,秋季應該培補脾土以滋養肺金,滋養腎水以涵養肝木,養血以潤燥,減少有餘的,補益不足的,這是基本的原則。現在將秋季各種疾病適用的方劑詳細列在下面,可以根據病情靈活運用,不要犯下虛實不分的錯誤。
參蘇飲 (九十八) ,治療秋季感冒,發燒頭痛、咳嗽,或者胸腹脹滿、嘔吐痰水,可以寬胸理氣、使腸胃舒適,不至於傷害脾胃。也治療感冒風寒,頭痛鼻塞、怕冷發熱,也就是俗稱的重感冒,服用後效果很好。
藥材組成:人參(八分)、紫蘇葉、前胡、半夏、葛根(各一錢)、茯苓、桔梗、枳殼、陳皮(各八分)、甘草(四分)、羌活、蒼朮。
用法:用水一碗半,加生薑三片、蔥頭一根,煎至八分,溫服。咳嗽,加五味子五分,杏仁七分。久咳有肺火,去人參,加桑白皮、杏仁(各八分)。鼻出血,加麥門冬、炒黑的山梔子、烏梅、茅根(各一錢)。嘔吐,加砂仁(五分)。脾虛腹瀉,加白朮、黃耆、白扁豆、蓮子肉(各一錢)。
氣病有九種,治療方法基本相同,最重要的是要順氣和降氣,還要兼顧疏解鬱滯。適合用十六味木香流氣飲來治療。這個方劑可以治療男女五臟不和、三焦氣滯、心胸悶塞、咽喉不暢、腹部脅肋脹滿、嘔吐食物、氣喘急促、咳嗽痰多、面目浮腫、四肢腫脹、小便不順、大便乾結、憂思過度導致陰陽之氣鬱結不散、壅滯成痰、腳氣腫痛,以及氣攻肩背脅肋到處疼痛等症狀,都適合服用。(九十九)
藥材組成:紫蘇葉、當歸、川芎、青皮、烏藥、桔梗、白芍藥、茯苓、半夏、黃耆、枳實(各八分)、防風(五分)、甘草(三分)、木香(五分)、陳皮、檳榔(各六分)。
用法:用水兩碗,加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至一碗,不拘時間溫服。
五磨飲子 (一百) ,治療因七情鬱結等原因引起的氣滯,或者脹痛,或者氣機在全身遊走不定。
藥材組成:木香、沉香、檳榔、枳實、烏藥,各等份。
用法:用白酒磨服。
開鬱湯 (百一) ,治療因惱怒思慮導致氣滯鬱結,服用後效果很快。
藥材組成:香附(用童子尿浸泡後炒)、貝母(各一錢半)、蒼朮、川芎、炒神麯、炒山梔子、陳皮(去白)、茯苓、麩炒枳殼(去內膜)、蘇梗(各一錢)、甘草(三分)。
用法:加生薑一片,用水兩碗,煎至一碗,飯前服用。有痰,加半夏、製南星(各一錢)。有熱,加黃芩、黃連(各八分)、柴胡(一錢)。血瘀,加桃仁、紅花(各八分)。濕邪重,加白朮、羌活(各一錢)。氣滯,加木香(五分)、檳榔(八分)。有食積,加山楂、神麯(各一錢)、砂仁(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