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濟方》~ 自序
自序
1. 自序
天地之間,運行而生成者,非五行乎,人稟五行之秀而生,故具之於形,稟之於氣也,其在天則四時六氣運乎外。一失其道,則為災為沴焉,其在人,則五味七情攻乎內,一失其理,則為疾為疹焉,時候乖,有德者和之,疾疹生,善醫者治之。蓋醫之興,其來浸久,軒後著之於書,周禮明列其職,皆所以重人命也。
然人之疾狀多端,醫道又不可一塗取也。方書藥錄,其數實繁,故自姬漢而下,沿及於今,雖巨賢博識,編聯周施者甚眾,然不能盛行於世,何也,亦非採擇不精。治療無准,蓋明其術者,即深秘其隱要,昧於道者,乃不詳其證候,迨乎臨用,有誤十全。
袞曏侍家君之任滑臺,道次得疾,遇醫之庸者,不究其脈理,妄投湯劑,而疾竟不瘳,復又母氏多病,積有年所。袞遂因公暇,潛心醫術,博採禁方,逾二十載矣,所得方論,凡七千余道,皆傳之於家牒。得之於親舊,故非耳剽口授,率經效用。因於其中擇其尤精要者,理療可憑。
方書必驗,得五百餘首,仍於逐篇之前,或言其疾狀,或紀其脈息,或序其形證,或論其得病之由,庶使昧於醫者,可審讀而修制之,工於醫者。可消息而變用之,噫,今之人有得一妙方,獲一奇術,乃緘而秘之。惕惕然惟恐人之知也。是欲獨善其身,而非仁人泛愛之心也,袞嘗念人之有疾苦,若己父母有之。
汲汲然欲其痊也,故竭精研慮,編次成集,傳諸好事,斯亦博濟之一端也,故目之曰王氏博濟方,王袞序。
白話文:
自序
天地間萬物的生成和運行,不都依靠五行嗎?人因為吸收了五行精華而生,所以形體和氣息都與五行相關。人在自然界中,受四時六氣的影響,若五行失衡,就會導致災禍。同樣,人體內受五味七情影響,若失衡,就會生病。時節不順,有德者能調和;人生病,良醫能治療。醫學的發展歷史悠久,從軒轅黃帝時期就開始著述,到周代禮制中也明確規定了醫生的職責,都是為了重視人的生命。
然而,人體疾病的症狀繁多,醫治方法也無法一概而論。醫書方劑數量龐雜,從西周、漢代以來,直到今天,儘管許多醫學大家編撰整理了許多醫方,卻未能廣泛流傳,這是為什麼呢?並不是因為選方不精,治療沒有準則,而是因為精通醫術的人往往秘而不宣,不懂醫術的人又不能正確辨識症狀,以致臨症用藥時錯誤百出。
我以前侍奉家父在滑臺任職期間,途中染病,遇到庸醫,不探究脈理,胡亂用藥,疾病始終沒有痊癒。我母親也多病多年。因此,我利用公務之餘,潛心鑽研醫術,廣泛收集秘方,二十多年來,收集整理的方論超過七千多個,都記錄在家譜中。這些方子大多來自親友,都是經過驗證有效的。我從中選取最精要有效的,可以作為治療的依據。
我將驗證有效的方子整理成書,共五百餘首,每篇方子之前,都記載了疾病的症狀、脈象、體徵,以及發病原因,以便不懂醫術的人可以參考學習,精通醫術的人可以根據情況修改使用。唉,現在有些人得到一個好的方子或獨特的醫術,就秘而不宣,唯恐別人知道,這只是為了個人利益,而非仁醫濟世的胸懷。我常想,別人的疾苦如同自己父母的疾苦一樣,急切地希望能治癒他們,所以才盡心竭力地編撰成此書,傳給喜好醫術的人,這也是我濟世救人的一種方式。因此,將此書命名為《王氏博濟方》。王袞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