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簡

《醫略抄》~ 醫略抄

回本書目錄

醫略抄

1. 醫略抄

夫病源之候。其流不一。療治之方。其趣旁⿹勹丿。(簡案此字偏旁蠹殘難辨。不敢妄補填。姑仍其舊。)諸家傳論。先賢撰集漢家。本朝斯匯蓋多。或卷軸既繁。有煩披閱。或部帙相混。難支危急。仍為遣卒爾之疾類。聊抽諸方之簡要。不敢顧時俗之嘲。只為省暗質之惑也。於時永保辛酉之年。三月七日。侍醫丹波雅忠撰之。

陶貞白序。補闕肘後云。方中用烏獸屎作矢字。尿作溺時。乾作干時。今斯書不止是耳。疹作𤵜。癰作癕。肉作宍。亦作彑之類尤多。蓋當時通用文字。間有顏元孫干祿書等傍訓國字亦有與今異者。讀者毋以為僻繆也。(元簡)識。

白話文:

【醫略抄】的內容如下:

疾病的來源和徵兆,種類繁多。治療的方法,也各有不同的途徑。各家學說與理論,前輩賢士們的撰寫與收集,自漢代以來,本朝也有許多匯整。但有的書卷過於繁多,閱讀起來頗為不便;有的篇章混雜,對於急需查找的狀況下,難以快速定位。因此,我將一些常見的疾病類型,摘錄出各個治療方法的精華,不顧世俗的嘲笑,只為了消除那些對醫學知識模糊的人的困惑。這是在永保辛酉年的三月七日,由侍醫丹波雅忠編纂。

陶貞白在序言中提到:在醫方中,有些字如「矢」代表「烏獸屎」、「溺」代表「尿」、「幹」代表「乾」等,這本書中不僅僅是這些例子,像「𤵜」代表「疹」、「癕」代表「癰」、「宍」代表「肉」、「彑」等字的使用也很頻繁。這些都是當時常用的字,偶爾會引用到顏元孫的《幹祿書》等書中的訓詁,其中的國字與現在的用法有些許差異,讀者不必認為這些是偏僻或錯誤的用法。(元簡)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