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益為則

《家塾方與方極》~ 東洞先生家塾方 (2)

回本書目錄

東洞先生家塾方 (2)

1. 東洞先生家塾方

以上十二方。先師家塾嘗以十二律命方。銘皆是塾生憾方名之不著而命之者也。恐非先師意。雖然海內通稱。而以律呼之。故今仍舊以為目。冒以第一第二分之。井杶記。

紫丸。本以蜜煉之。今糊丸之。或蜜丸用之。治胸腹結毒或胸滿大便難有水毒者。

代赭石,赤石脂,巴豆(各二十錢),杏仁(四錢)

上四味。先杵二味為末。別研巴豆杏仁。內中合治。糊丸。如綠豆大。量病證淺深服之。一二分至一錢為度。若有不差者。每日服之。或五丸或十丸。若無赤石脂。則以鹽藏鐵粉代之。

製鹽藏鐵粉法。上鐵屑二錢。食鹽二分。攪之。密器貯之。封藏十日。

置諸床下地上。取出研之。水飛。曬乾。以代赤石脂。

梅肉霜。治諸惡瘡結毒及下疳毒。

梅諸(鹽藏者燒為霜),梔子霜(各七分五釐),巴豆,輕粉(各二分五釐)

上四味。別研巴豆。作泥。內三味為散。每服二分或三分。病重者服一錢。熱湯送下之。

伯州散。乃大同類聚方伯耆藥。治毒腫又有膿者。

蝮蛇,蟹(江河中生者),鹿角(各等分)

上三味。各燒為霜。合治酒。每服九分。

七寶丸。治梅瘡結毒及痼疾骨節疼痛諸不能治者。

牛膝,輕粉(各二錢),土茯苓(一錢),大黃(八分),丁子(五分)

上五味。合杵。篩為末。糊丸如綠豆大。一日八分。分為二服。每四分。朝夕白湯服之。凡六日。又七日。詰朝服後方。

後七寶丸。

巴豆,丁子(各二分五釐),大黃(四分)

上三味。先丁子大黃為末。別巴豆研。內中。合冶。糊丸如綠豆大。凡服前方六日乃至七日。詰朝服此方。一服一錢。白湯下之。

制丁子法。丁子一錢內粳米六七粒。別研之。悉為細末。不然黏不能末之。

杶嘗見今稱古方家者。用七寶丸之法。凡六日而至七日。詰朝不用此方。後而唯用紫丸或備急丸以取其瀉下為法。是大不然也。夫巴豆大黃雖取其瀉下。與乾薑亦何所預乎。況又三味等分。則於其分兩亦有不然者。且丁子之取輕粉之毒。人未知其妙用。唯以紫丸或備急丸取其瀉下。

亦後方所誤多參。口舌糜爛。飲食不下咽者。皆是粉毒所致也。此後方者。唯取下輕粉之毒而已。豈有他乎。

續七寶丸。今多用之。

水銀(二錢半),硝石礬石(各六錢),鹽(二錢)

上四味。先碎硝石礬石。乃合四味。內瓦盆中。以茗碗覆之。以泥封之。安架火。而自下燒之。半日許。既而取其所屬眷茗碗之霜。以棗肉為丸。服之如前七寶丸之法。至第七日服後方丸亦如前。

承氣丸。治腹滿或燥屎不通者。

大黃(八錢),硝石(十二錢)

上二味。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以枳實厚朴湯服之。每服八分。

枳實厚朴湯。

枳實(一錢二分),厚朴(一錢八分)

白話文:

以上這十二個藥方,是先師在家塾時,曾經用十二律來命名。這些方名都是學生們覺得沒有清楚標示,所以私自命名的。我認為可能不是先師的原意。雖然大家習慣用音律來稱呼這些藥方,所以現在仍然沿用這個名稱,並冒昧地用第一、第二來區分,這是井杶的記錄。

紫丸。原本是用蜂蜜煉製的,現在改用糊製成丸。也可以直接用蜜丸。主要治療胸腹部有結塊的毒素,或胸悶、大便困難且體內有水毒的人。

藥材組成:代赭石、赤石脂、巴豆(各二十錢),杏仁(四錢)。

做法:先將代赭石、赤石脂研磨成粉,再另外研磨巴豆和杏仁,然後將所有粉末混合均勻,用米糊製成丸,大小像綠豆。依照病情的輕重服用,每次服用一到二分,最多不超過一錢。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可以每天服用,每次五到十丸。如果沒有赤石脂,可以用鹽醃過的鐵粉代替。

鹽醃鐵粉的製作方法:將二錢鐵屑與二分食鹽攪拌均勻,放入密封的容器中,封存十天。

然後將容器放在床下或地上,取出後研磨成粉,用水飛法處理後曬乾,即可代替赤石脂使用。

梅肉霜。主要治療各種惡性瘡瘍、結塊的毒瘡和下疳毒。

藥材組成:梅肉(鹽醃後燒製成霜)、梔子霜(各七分五釐),巴豆、輕粉(各二分五釐)。

做法:單獨研磨巴豆成泥狀,將其他三味藥粉混合。每次服用二到三分,病情嚴重者可服用一錢,用熱水送服。

伯州散。是類似大同類聚方中的伯耆藥方,主要治療有膿的毒瘡腫痛。

藥材組成:蝮蛇、螃蟹(江河中生長的)、鹿角(各等分)。

做法:將以上三味藥材分別燒製成霜,混合均勻後用酒送服。每次服用九分。

七寶丸。主要治療梅毒引起的結塊毒素,以及難以治癒的痼疾、骨節疼痛等。

藥材組成:牛膝、輕粉(各二錢),土茯苓(一錢),大黃(八分),丁子(五分)。

做法:將以上五味藥材混合研磨成粉,用米糊製成丸,大小像綠豆。每天服用八分,分早晚兩次,每次四分,用白開水送服。連續服用六天後,再服用後面的藥方。

後七寶丸。

藥材組成:巴豆、丁子(各二分五釐),大黃(四分)。

做法:先將丁子和大黃研磨成粉,再另外研磨巴豆,然後將所有粉末混合均勻,用米糊製成丸,大小像綠豆。服用七寶丸六到七天後,隔天早上服用此藥方,每次服用一錢,用白開水送服。

丁子的特殊製法:將一錢丁子加入六七粒粳米,分別研磨,直到都變成細粉,否則丁子會很黏,難以研磨成粉。

我曾經看到現在自稱是古方家的人,在使用七寶丸的療法時,服用六到七天後,隔天早上就不再服用此方,而改用紫丸或備急丸來瀉下,這是非常錯誤的。巴豆和大黃雖然可以瀉下,但與乾薑有什麼關係呢?況且三味藥等分,在劑量上也是不合理的。丁子的作用是減輕輕粉的毒性,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妙用。只單純地用紫丸或備急丸來瀉下,是因為後面的藥方誤導,導致很多人出現口舌潰爛、無法進食等症狀,這些都是因為輕粉中毒引起的。這個後面的藥方,只是為了減輕輕粉的毒性,難道還有其他作用嗎?

續七寶丸。現在很多人都在使用。

藥材組成:水銀(二錢半),硝石、礬石(各六錢),鹽(二錢)。

做法:先將硝石和礬石搗碎,然後將以上四味藥材混合,放入瓦盆中,用茶碗倒扣在上面,用泥封住。在架子上放火,從下方燒製,大約半天時間。之後取下吸附在茶碗上的霜,用棗肉製成丸服用,用法與之前的七寶丸相同。服用七寶丸到第七天後,服用這個後方丸藥,方法也與之前相同。

承氣丸。主要治療腹部脹滿或大便乾燥不通暢。

藥材組成:大黃(八錢),硝石(十二錢)。

做法:將以上二味藥材研磨成粉,用米糊製成丸,大小像梧桐子。用枳實厚朴湯送服,每次服用八分。

枳實厚朴湯。

藥材組成:枳實(一錢二分),厚朴(一錢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