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益為則

《家塾方與方極》~ 東洞先生家塾方 (1)

回本書目錄

東洞先生家塾方 (1)

1. 東洞先生家塾方

第一方。太簇丸。乃人參大黃丸。治腹滿心下痞鞕。飲食停滯。大便難。

大黃(四十錢),黃芩,人參(各二十錢)

上三味。搗篩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之。

第二方。夾鍾丸。乃硝石大丸。今去當歸。治腹中有結毒或心下痞鞕者。

大黃(二十四錢),硝石(十八錢),人參,甘草(各六錢)

白話文:

第一方叫做太簇丸,是用人參和大黃丸製成的,用來治療腹脹、心口堵塞、飲食停滯、大便不通。

藥方包括:大黃四十錢,黃芩、人參各二十錢。將三味藥磨成粉末,用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白湯送服。

第二方叫做夾鍾丸,是用硝石大丸去掉當歸製成的,用來治療腹中有結塊或心口堵塞。

藥方包括:大黃二十四錢,硝石十八錢,人參、甘草各六錢。

上四味。各別杵。為散。以苦酒三合。先內大黃。煮作二合。內諸藥。如飴狀。下火冷。內硝石。杵之。為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飲服之。杶按。今古方家稱用硝石以煙消之硝石者。非也。此硝者水消之硝石也。

第三方。姑洗圓。乃控涎丹。治諸痰飲水毒。

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分)

上三味。杵節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五十丸。以生薑湯服之。

第四方。仲呂丸。乃如神丸。治水毒大小便不通者。

白話文:

將這四種藥材分別搗碎成粉末,再用苦酒三合先煮大黃,煮到只剩兩合,加入其他藥材,熬成像飴糖一樣的狀態,然後放涼,加入硝石,搗成膏狀,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以溫水送服。要注意的是,古方中提到的用煙消硝石,指的是用火燒製的硝石,這裡用的是水消硝石,也就是未經火燒的硝石。

第三種藥方叫做姑洗圓,也就是控涎丹,用於治療各種痰飲水毒。

將甘遂、大戟、白芥子這三種藥材等量搗碎成粉末,用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以生薑湯送服。

第四種藥方叫做仲呂丸,也就是如神丸,用於治療水毒引起的大小便不通。

大黃(六兩),甘遂,牽牛子(各三兩)

上三味。杵節為末。糊丸。如綠豆。每服二十丸。白湯下之。

第五方。蕤賓丸。乃平水丸。治腳氣腫滿不大便者。

商陸(四兩),甘遂(二兩),芒硝,芫花,吳茱萸(各三兩)

上五味。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飲服三丸。日三。

第六方。林鐘丸。乃甘連大黃丸。治心煩不大便者。

白話文:

大黃六兩,甘遂、牽牛子各三兩,將這三味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白湯送服。

第五方是蕤賓丸,也就是平水丸,用來治療腳氣腫脹,腹部脹滿,且無法排便的病症。

商陸四兩,甘遂二兩,芒硝、芫花、吳茱萸各三兩,將這五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丸,一天三次。

第六方是林鐘丸,也就是甘連大黃丸,用來治療心煩意亂,且無法排便的病症。

大黃(六兩),甘草,黃連(各二兩)

上三味。杵篩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送下之。

第七方。夷則丸。乃海浮石丸。治腹不滿其人言我滿者。

海浮石,大黃,桃仁(各等分)

上三味。杵篩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三十丸。白湯服之。不知稍加之。

第八方。南呂丸。乃滾痰丸。今以甘遂代沉香。治諸痰飲咳嗽。大便不利者。

白話文:

大黃六兩,甘草和黃連各二兩。

將以上三味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糊劑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白湯送服。

這是第七方,叫做夷則丸,也就是海浮石丸。用來治療肚子明明不滿,卻覺得很脹的症狀。

海浮石、大黃、桃仁各取等量。

將以上三味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糊劑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白湯服用。如果效果不佳,可以稍微增加劑量。

這是第八方,叫做南呂丸,也就是滾痰丸。現在用甘遂代替沉香。用來治療各種痰飲咳嗽,以及大便不暢的症狀。

黃芩(四兩),甘遂,青礞石(各二錢),大黃(八錢)

上四味。杵篩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日三。或至三四十丸。溫水下之。

制礞石法。青礞石焰硝各等分。土器中煅過。以金色為度。研飛。曬乾用。

第九方。無射丸。乃牡蠣角石散。治諸瘡瘍膿出不止者。

牡蠣,鹿角霜(各一錢),輕粉(五分)

上三味。杵篩二味為末。以輕粉合治雞子白。煉為膏。黏瘡上。

白話文:

黃芩四兩,甘遂、青礞石各二錢,大黃八錢,將這四味藥研磨成粉末,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一天三次,或最多服用三十到四十丸,溫水送服。青礞石的製法是將青礞石和焰硝等量混合,放在土器中煅燒,直到呈現金色為止,研磨成細粉,曬乾備用。

第九方無射丸,其實就是牡蠣角石散,用於治療各種瘡瘍膿液流出不止的病症。牡蠣和鹿角霜各一錢,輕粉五分,將牡蠣和鹿角霜研磨成粉末,再加入輕粉和雞子白煉製成膏狀,塗抹在瘡瘍上。

第十方。應鐘散。乃芎黃散。治諸上衝轉變不治者。

大黃(二兩),川芎(六兩)

上二味。杵篩為末。每服六分。酒或湯送下。不治稍加一錢。以至下為度。若有結毒痼疾者。每夕臨臥服之。

第十一方。黃鐘丸。乃三黃丸。治大便難煩悸而心下痞者。

大黃(四十錢),黃芩,黃連(各二十錢)

上三味。杵篩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湯送下。以下為度。若急下之。則酒服之。

第十二方。大呂丸。乃備急丸。今以糊丸。

白話文:

第十方,應鐘散,就是芎黃散,用於治療各種上衝轉變難以治癒的病症。

配方:大黃二兩,川芎六兩。

製法:將以上兩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六分,用酒或湯送服。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可以每次增加一錢,直到病情好轉為止。如果有結毒痼疾,則每天晚上臨睡前服用。

第十一方,黃鐘丸,就是三黃丸,用於治療大便困難、心煩悸動、心下痞滿的病症。

配方:大黃四十錢,黃芩二十錢,黃連二十錢。

製法:將以上三種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至三十丸,用白湯送服,以下為度。如果需要急下,則用酒送服。

第十二方,大呂丸,就是備急丸,現在用糊丸製成。

大黃,乾薑,巴豆(各等分)

上三味。先杵二味為末。別研巴豆。合治。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二丸。以下為度。不知稍加。

以上十二方。先師家塾嘗以十二律命方。銘皆是塾生憾方名之不著而命之者也。恐非先師意。雖然海內通稱。而以律呼之。故今仍舊以為目。冒以第一第二分之。井杶記。

紫丸。本以蜜煉之。今糊丸之。或蜜丸用之。治胸腹結毒或胸滿大便難有水毒者。

代赭石,赤石脂,巴豆(各二十錢),杏仁(四錢)

白話文:

大黃、乾薑、巴豆各取相同份量。

將大黃、乾薑磨成粉末,另外研磨巴豆。將三者混合,用藥糊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到兩丸,根據病情酌量增減。

以上十二種藥方,是先師在私塾中教導學生時,以十二律來命名。銘文都是學生因為忘記藥方名稱而取的,可能並非先師本意。雖然如今天下通稱這些藥方為「律」,但我仍然按照舊法,以第一、第二來區分,並標註「井杶記」。

紫丸原本是用蜂蜜煉製的,現在用藥糊製成。也可以用蜂蜜丸的方式服用。主治胸腹積聚毒素,或者胸悶、便秘、水腫的症狀。

代赭石、赤石脂、巴豆各取二十錢,杏仁取四錢。

上四味。先杵二味為末。別研巴豆杏仁。內中合治。糊丸。如綠豆大。量病證淺深服之。一二分至一錢為度。若有不差者。每日服之。或五丸或十丸。若無赤石脂。則以鹽藏鐵粉代之。

製鹽藏鐵粉法。上鐵屑二錢。食鹽二分。攪之。密器貯之。封藏十日。

置諸床下地上。取出研之。水飛。曬乾。以代赤石脂。

梅肉霜。治諸惡瘡結毒及下疳毒。

梅諸(鹽藏者燒為霜),梔子霜(各七分五釐),巴豆,輕粉(各二分五釐)

上四味。別研巴豆。作泥。內三味為散。每服二分或三分。病重者服一錢。熱湯送下之。

白話文:

取以上四味藥材,先將其中兩味研磨成粉末,再單獨研磨巴豆和杏仁。將所有藥粉混合在一起,製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根據病情的輕重服用,每次服用量在一到二分到一錢之間。如果病情沒有改善,可以每天服用,每次五到十丸。如果沒有赤石脂,可以用鹽藏鐵粉代替。

製作鹽藏鐵粉的方法是,取鐵屑二錢,食鹽二分,混合攪拌後密封保存十天。將其放置在床下或地上,取出研磨,用水漂洗後曬乾,即可代替赤石脂使用。

梅肉霜可用於治療各種惡瘡、結毒及下疳毒。

取梅肉(鹽藏後燒成霜)、梔子霜(各七分五釐)、巴豆、輕粉(各二分五釐),將巴豆單獨研磨成泥狀,與其他三味藥粉混合,每次服用二分或三分,病情嚴重者可服用一錢,熱湯送服。

伯州散。乃大同類聚方伯耆藥。治毒腫又有膿者。

蝮蛇,蟹(江河中生者),鹿角(各等分)

上三味。各燒為霜。合治酒。每服九分。

七寶丸。治梅瘡結毒及痼疾骨節疼痛諸不能治者。

牛膝,輕粉(各二錢),土茯苓(一錢),大黃(八分),丁子(五分)

上五味。合杵。篩為末。糊丸如綠豆大。一日八分。分為二服。每四分。朝夕白湯服之。凡六日。又七日。詰朝服後方。

白話文:

「伯州散」這個方子,是收集了很多類似的藥方而成的,由伯耆大師所創,主要用於治療有毒的腫塊,而且已經化膿的。

方子包括蝮蛇、螃蟹(生長在江河中的)、鹿角,三種藥材,各取等量。

將這三味藥材各別燒成霜狀,然後混合在一起,用酒調和。每次服用九分。

「七寶丸」這個方子則是用於治療梅毒引起的瘡毒,以及久病纏身,導致骨骼關節疼痛,一般藥物無法治癒的疾病。

方子包括牛膝、輕粉(各二錢)、土茯苓(一錢)、大黃(八分)、丁香(五分)。

將這五味藥材混合在一起,研磨成粉末,再用麵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天服用八分,分成兩次服用,每次四分,早晚用白湯送服,連續服用六天。第七天早上服用完藥後,就可以停藥了。

後七寶丸。

巴豆,丁子(各二分五釐),大黃(四分)

上三味。先丁子大黃為末。別巴豆研。內中。合冶。糊丸如綠豆大。凡服前方六日乃至七日。詰朝服此方。一服一錢。白湯下之。

制丁子法。丁子一錢內粳米六七粒。別研之。悉為細末。不然黏不能末之。

杶嘗見今稱古方家者。用七寶丸之法。凡六日而至七日。詰朝不用此方。後而唯用紫丸或備急丸以取其瀉下為法。是大不然也。夫巴豆大黃雖取其瀉下。與乾薑亦何所預乎。況又三味等分。則於其分兩亦有不然者。且丁子之取輕粉之毒。人未知其妙用。唯以紫丸或備急丸取其瀉下。

白話文:

後七寶丸是由巴豆、丁香和黃連組成,巴豆和丁香各取二分五釐,黃連取四分。先將丁香和黃連研磨成粉,再將巴豆研磨成粉,然後將三味藥混合在一起,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服用其他藥方六到七天後,第二天早晨服用此丸,每次一錢,用白湯送服。製備丁香時,需加入六七粒粳米一起研磨,才能將丁香研磨成細粉。現在有些人自稱懂得古方,卻不按照後七寶丸的用法,只在服用其他藥方六到七天後第二天早晨服用紫丸或備急丸來達到瀉下的目的,這是錯誤的。雖然巴豆和黃連具有瀉下的作用,但與乾薑並不相干,而且三味藥等量使用也不合理。此外,丁香具有類似輕粉的毒性,但人們不知道它的妙用,只用紫丸或備急丸來瀉下,這都是不正確的做法。

亦後方所誤多參。口舌糜爛。飲食不下咽者。皆是粉毒所致也。此後方者。唯取下輕粉之毒而已。豈有他乎。

續七寶丸。今多用之。

水銀(二錢半),硝石礬石(各六錢),鹽(二錢)

上四味。先碎硝石礬石。乃合四味。內瓦盆中。以茗碗覆之。以泥封之。安架火。而自下燒之。半日許。既而取其所屬眷茗碗之霜。以棗肉為丸。服之如前七寶丸之法。至第七日服後方丸亦如前。

承氣丸。治腹滿或燥屎不通者。

大黃(八錢),硝石(十二錢)

上二味。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以枳實厚朴湯服之。每服八分。

白話文:

以下的中醫古文主要談論的是關於治療口腔潰瘍、食道不適以及腹脹便祕的藥方。

「亦後方所誤多參」:在後方(藥方)中常誤用白參,導致口腔潰瘍、食物難以吞嚥的症狀,這些都是因為服用過量的粉狀毒物所引起。

「此後方者。唯取下輕粉之毒而已」:這類後方只用於排出輕粉的毒素,並無其他目的。

「續七寶丸」:現在普遍使用續七寶丸。

「水銀、硝石、礬石、鹽」:使用水銀、硝石、礬石和鹽四種材料。

「先碎硝石、礬石,合四味,入瓦盆,覆以茗碗,泥封,置火上燒。半日後取茗碗之霜,以棗肉為丸,服法同前七寶丸。」

「承氣丸」:用於治療腹部滿脹或大便乾結不通。

「大黃、硝石」:使用大黃和硝石兩種材料。

「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以枳實厚朴湯服之。每服八分。」

簡單來說,這段古文描述了兩種中藥方:續七寶丸和承氣丸,分別對應不同症狀。續七寶丸主要用於清熱解毒,而承氣丸則針對腹脹和便祕的問題。

枳實厚朴湯。

枳實(一錢二分),厚朴(一錢八分)

上二味。以水一合五勺。煮取六勺。送下承氣丸八分。

礬石大黃丸。治無名毒腫及癜風疥癬。

礬石,大黃(各等分)

上二味。杵篩為末。每一錢。以溫湯服之。日一。

滑石礬石甘草散。治淋痛小便不利者。

滑石,礬石(各六兩),甘草(三兩)

上三味。杵篩為末。每服一錢。溫湯下之。

白話文:

枳實厚朴湯,用枳實一錢二分,厚朴一錢八分,加水一合五勺煮成六勺,然後服用承氣丸八分。礬石大黃丸可治無名毒腫、癜風疥癬,用礬石、大黃等分,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溫水送服,每日一次。滑石礬石甘草散治淋痛小便不利,用滑石、礬石各六兩,甘草三兩,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溫水送服。

鐵砂散。治黃胖病。

鐵砂,蕎麥粉(各十二錢),大黃(六兩)

上三味。杵篩二味為末。和蕎麥粉。以水煉之。丸如綠豆大。每服一錢。以清酒下之。日三。

桃花湯。治浮腫大小便不通者。

桃花(二錢),大黃(一錢)

上二味。以水二合。先內桃花。煮取一合二勺。內大黃。煮取六勺。頓服。

小瘡摺方。治諸疥癬及膁瘡。

巴豆(去殼),萆麻子(各一錢),大黃(五分)

上三味。先研二味為泥。內大黃末。綿包。浸暖酒中。攝之一日五度。至七日而止。八日詰朝浴溫湯。一日七回愈。若不愈如前法。

白話文:

功效

治黃胖病。

配方

  • 鐵砂:十二錢
  • 蕎麥粉:十二錢
  • 大黃:六兩

製法

  1. 將鐵砂和蕎麥粉研磨成粉末。
  2. 將大黃研磨成粉末,與鐵砂、蕎麥粉混合。
  3. 以水將混合粉末揉成綠豆大小的丸子。

服用方法

  • 每次服用一錢,以清酒送服。
  • 每日服用三次。

功效

治浮腫、大小便不通。

配方

  • 桃花:二錢
  • 大黃:一錢

製法

  1. 以兩合水先煮桃花,煮至一合二勺。
  2. 加入大黃,煮至六勺。

服用方法

  • 趁熱一次服用。

功效

治諸疥癬及膁瘡。

配方

  • 巴豆(去殼):一錢
  • 萆麻子:一錢
  • 大黃:五分

製法

  1. 將巴豆和萆麻子研磨成泥。
  2. 加入大黃粉末。
  3. 用棉花包裹藥泥。

服用方法

  1. 將藥包浸泡於溫酒中。
  2. 每日五次,連續服用七天。
  3. 第八天早上用溫水洗澡,每天七次,直至痊癒。
  4. 若未痊癒,可繼續按上述方法服用。

薏苡仁丸。治小兒頭瘡及胎毒諸瘡。大人亦得治。

薏苡仁(十錢),大黃(五錢),土茯苓(二十錢)

上三味。杵散為末。蜜丸。彈子大。每一丸。日三。

以上十三方。先師東洞翁家塾方也。余嘗受之。而試之十數年。無一方不效者。然海內傳方之人。唯受其方。而分兩服度。無所考定。有錯誤者。今詳校索之。以傳永世。入門之士。宜秘之耳。

安永九年庚子仲夏。肥後村井杶謹識

白話文:

薏苡仁丸方

治小兒頭瘡及胎毒諸瘡,大人亦得治。

方藥:

  • 薏苡仁(十錢)
  • 大黃(五錢)
  • 土茯苓(二十錢)

製法:

將以上三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子。

用法:

每日服用三丸。

注釋:

以上十三方皆出自先師東洞翁家塾方,我曾親自學習並驗證十數年,無一不效。然而,如今世人只知傳抄方劑,卻不懂得根據患者情况調整藥量,導致出現錯誤。今我詳細校對並整理,以便流傳後世。入門者應當謹慎保管此方。

時間:

安永九年庚子仲夏(即西元1779年夏季)

作者:

肥後村井杶 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