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益為則

《家塾方與方極》~ 東洞先生家塾方 (1)

回本書目錄

東洞先生家塾方 (1)

1. 東洞先生家塾方

第一方。太簇丸。乃人參大黃丸。治腹滿心下痞鞕。飲食停滯。大便難。

大黃(四十錢),黃芩,人參(各二十錢)

上三味。搗篩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之。

第二方。夾鍾丸。乃硝石大丸。今去當歸。治腹中有結毒或心下痞鞕者。

大黃(二十四錢),硝石(十八錢),人參,甘草(各六錢)

上四味。各別杵。為散。以苦酒三合。先內大黃。煮作二合。內諸藥。如飴狀。下火冷。內硝石。杵之。為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飲服之。杶按。今古方家稱用硝石以煙消之硝石者。非也。此硝者水消之硝石也。

第三方。姑洗圓。乃控涎丹。治諸痰飲水毒。

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分)

上三味。杵節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五十丸。以生薑湯服之。

第四方。仲呂丸。乃如神丸。治水毒大小便不通者。

大黃(六兩),甘遂,牽牛子(各三兩)

上三味。杵節為末。糊丸。如綠豆。每服二十丸。白湯下之。

第五方。蕤賓丸。乃平水丸。治腳氣腫滿不大便者。

商陸(四兩),甘遂(二兩),芒硝,芫花,吳茱萸(各三兩)

上五味。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飲服三丸。日三。

第六方。林鐘丸。乃甘連大黃丸。治心煩不大便者。

大黃(六兩),甘草,黃連(各二兩)

上三味。杵篩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送下之。

第七方。夷則丸。乃海浮石丸。治腹不滿其人言我滿者。

海浮石,大黃,桃仁(各等分)

上三味。杵篩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三十丸。白湯服之。不知稍加之。

第八方。南呂丸。乃滾痰丸。今以甘遂代沉香。治諸痰飲咳嗽。大便不利者。

黃芩(四兩),甘遂,青礞石(各二錢),大黃(八錢)

上四味。杵篩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日三。或至三四十丸。溫水下之。

制礞石法。青礞石焰硝各等分。土器中煅過。以金色為度。研飛。曬乾用。

第九方。無射丸。乃牡蠣角石散。治諸瘡瘍膿出不止者。

牡蠣,鹿角霜(各一錢),輕粉(五分)

上三味。杵篩二味為末。以輕粉合治雞子白。煉為膏。黏瘡上。

第十方。應鐘散。乃芎黃散。治諸上衝轉變不治者。

大黃(二兩),川芎(六兩)

上二味。杵篩為末。每服六分。酒或湯送下。不治稍加一錢。以至下為度。若有結毒痼疾者。每夕臨臥服之。

第十一方。黃鐘丸。乃三黃丸。治大便難煩悸而心下痞者。

大黃(四十錢),黃芩,黃連(各二十錢)

上三味。杵篩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湯送下。以下為度。若急下之。則酒服之。

第十二方。大呂丸。乃備急丸。今以糊丸。

大黃,乾薑,巴豆(各等分)

上三味。先杵二味為末。別研巴豆。合治。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二丸。以下為度。不知稍加。

白話文:

東洞先生家塾方

第一方。太簇丸,就是人參大黃丸。用來治療腹部脹滿、心口覺得堵塞硬痛,飲食停滯不消化,大便困難。

藥材: 大黃(40錢),黃芩、人參(各20錢)

做法: 將以上三種藥材搗碎篩成細末,用米糊做成丸子,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30丸,用白開水送服。

第二方。夾鍾丸,就是硝石大丸,現在去掉了當歸。用來治療腹內有結塊毒素,或心口堵塞硬痛。

藥材: 大黃(24錢),硝石(18錢),人參、甘草(各6錢)

做法: 將以上四種藥材分別搗碎成散末。用苦酒3合,先放入大黃煎煮成2合,再放入其他藥材,熬煮成像麥芽糖一樣的濃稠狀。等冷卻後,加入硝石,搗成膏狀,做成丸子,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30丸,用溫開水送服。這裡特別說明,古代醫家所說的用硝石以煙消之的,不是指這種硝石,這裡用的是水消之的硝石。

第三方。姑洗圓,就是控涎丹。用來治療各種痰飲水毒。

藥材: 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分)

做法: 將以上三種藥材搗碎成末,用蜂蜜做成丸子,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50丸,用生薑湯送服。

第四方。仲呂丸,就是如神丸。用來治療因水毒導致的大小便不通暢。

藥材: 大黃(6兩),甘遂、牽牛子(各3兩)

做法: 將以上三種藥材搗碎成末,用米糊做成丸子,像綠豆那麼大。每次服用20丸,用白開水送服。

第五方。蕤賓丸,就是平水丸。用來治療腳氣腫脹、大便不通。

藥材: 商陸(4兩),甘遂(2兩),芒硝、芫花、吳茱萸(各3兩)

做法: 將以上五種藥材研磨成末,用蜂蜜做成丸子,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3丸,一天三次,用溫開水送服。

第六方。林鐘丸,就是甘連大黃丸。用來治療心煩、大便不通。

藥材: 大黃(6兩),甘草、黃連(各2兩)

做法: 將以上三種藥材搗碎篩成細末,用米糊做成丸子,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30丸,用白開水送服。

第七方。夷則丸,就是海浮石丸。用來治療腹部不脹滿,但患者卻自覺脹滿的症狀。

藥材: 海浮石、大黃、桃仁(各等分)

做法: 將以上三種藥材搗碎篩成細末,用米糊做成丸子,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30丸,用白開水送服。如果效果不明顯,可稍微增加劑量。

第八方。南呂丸,就是滾痰丸,現在用甘遂代替沉香。用來治療各種痰飲咳嗽、大便不通。

藥材: 黃芩(4兩),甘遂、青礞石(各2錢),大黃(8錢)

做法: 將以上四種藥材搗碎篩成細末,用米糊做成丸子,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20丸,一天三次,或增至三四十丸,用溫開水送服。

制礞石的方法: 青礞石和焰硝各等分,放在土器中煅燒過,以顏色呈金黃色為度。研磨成粉末,曬乾後使用。

第九方。無射丸,就是牡蠣角石散。用來治療各種瘡瘍膿液不止。

藥材: 牡蠣、鹿角霜(各1錢),輕粉(5分)

做法: 將以上三種藥材中的牡蠣和鹿角霜搗碎篩成細末,再加入輕粉混合均勻,用雞蛋清調成膏狀,塗在瘡口上。

第十方。應鐘散,就是芎黃散。用來治療各種向上衝逆、病情變化迅速且難以治療的症狀。

藥材: 大黃(2兩),川芎(6兩)

做法: 將以上兩種藥材搗碎篩成細末。每次服用6分,用酒或湯藥送服。如果效果不佳,可稍微增加1錢,直至藥效顯現。若有積久的結塊毒素,每晚臨睡前服用。

第十一方。黃鐘丸,就是三黃丸。用來治療大便困難、心煩、心口堵塞等症狀。

藥材: 大黃(40錢),黃芩、黃連(各20錢)

做法: 將以上三種藥材搗碎篩成細末,用米糊做成丸子,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白開水送服。若要快速瀉下,可用酒送服。

第十二方。大呂丸,就是備急丸,現在用米糊做成丸子。

藥材: 大黃、乾薑、巴豆(各等分)

做法: 先將大黃和乾薑搗碎成末,再將巴豆單獨研磨,然後將三者混合均勻,用米糊做成丸子,像綠豆那麼大。每次服用一二丸,直到藥效顯現。如果效果不佳,可稍微增加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