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吉益為則

《類聚方》~ 正文 (5)

回本書目錄

正文 (5)

1. 正文

上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溫服一升。當心煩。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煩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

黃汗之為病。身體腫。發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汗沾衣。色正黃。如藥汁。(脈自沉。何從得之。師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從汗孔入得之。)

桂枝甘草湯。桂枝四兩。甘草二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為則按。當有急迫證。

半夏散。半夏。桂枝。甘草各等分。

已上三味。各別搗篩。已合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曰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內散兩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少冷。少少咽之。(少陰病)咽中痛。

桂枝甘草附子湯。甘草二兩。附子二枚。術二兩。桂枝四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則解。能食。汗出。復煩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

為則按。當有沖逆之證。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桂枝一兩。甘草二兩。牡蠣二兩。龍骨二兩。

上為末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日三服。

(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

桂枝人參湯。桂枝四兩。甘草四兩。術三兩。人參三兩。乾薑三兩。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內桂。更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一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裡不解者。)

人參湯。(理中丸也),人參。甘草。術。乾薑各三兩。

上四味。搗篩為末。蜜和丸。如雞黃大。以沸湯數合。和一丸研碎。溫服之。日三服。夜二服。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湯。湯法以四物。依兩數功。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加減法。若臍上築者。腎氣動也。去朮加桂四兩。吐多者。去朮加生薑三兩。

下多者。還用術。悸者。加茯苓二兩。渴欲得水者。加朮足前成四兩半。腹中痛者。加人參。足前成四兩半。寒者。加乾薑。足前成四兩半。腹滿者。去朮加附子一枚。)服湯後。如食頃飲熱粥一升許。微自溫。勿發揭衣被。(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

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大病差後。)喜睡久不了了者。(胃上有寒。當以丸藥溫之。),(胸痹)心中痞留。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亦主之。

茯苓甘草湯。茯苓二兩。桂枝二兩。生薑三兩。甘草一兩。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傷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卻治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

白話文:

[正文]

將以上三種藥材,用一升苦酒和七升水混合,煮到剩下三升。溫熱服用一升,應該可以緩解心煩。如果服用六七天後仍心煩不止,是因為苦酒的阻礙所致。

黃汗這種病,會導致身體腫脹、發熱、出汗,而且會口渴,情況類似風水病。汗液沾到衣服上,顏色會呈現黃色,像藥汁一樣。(脈象沉細,是如何引起的呢?醫生說:是因為出汗後又進入水中,洗浴時水從汗孔進入身體所致。)

桂枝甘草湯的配方是:桂枝四兩、甘草二兩。 以上兩種藥材,用水三升煮到剩下一升,去掉藥渣一次性喝下。如果發汗過多,病人會用雙手抱住胸口,感覺心下悸動,想要按壓。

如果按壓會感覺舒服,表示病情有急迫的狀況。

半夏散的配方是:半夏、桂枝、甘草各等分。 以上三種藥材,分別搗碎過篩,然後混合。用白開水送服,每次服用一方寸匕,每天三次。如果不能散服,可以用一升水煎煮七次,放入兩方寸匕的散藥再煎煮三次,熄火,放涼一點後,慢慢吞服。(這是少陰病的用藥)咽喉疼痛。

桂枝甘草附子湯的配方是:甘草二兩、附子兩枚、白朮二兩、桂枝四兩。 以上四種藥材,用水六升煮到剩下三升,去掉藥渣,溫熱服用一升,每天三次。第一次服用後如果微微出汗,病情就會好轉,並且能進食。如果出汗後又感到煩躁,就服用五合。如果擔心服用一升太多,可以服用六七合。(這是風濕相搏的狀況)關節疼痛煩躁,抽痛無法彎曲伸直,靠近時疼痛加劇,出汗、氣短、小便不順暢、怕風不想脫衣服,或者身體輕微腫脹。

如果按壓會感覺舒服,表示病情有氣逆上衝的狀況。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的配方是:桂枝一兩、甘草二兩、牡蠣二兩、龍骨二兩。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五升煮到剩下二升半,去掉藥渣,溫熱服用八合,每天三次。

(這是因為用火攻下而導致,因為用燒針的緣故。)煩躁不安。

桂枝人參湯的配方是:桂枝四兩、甘草四兩、白朮三兩、人參三兩、乾薑三兩。 以上五種藥材,用水九升,先煮前四種藥材,煮到剩下五升,再放入桂枝,再煮到剩下三升,溫熱服用一升,每天兩次,晚上一次。(這是太陽病,外在的症狀還沒有解除,卻多次用瀉下藥,導致邪熱與裡虛合併而出現腹瀉。)如果腹瀉不止,心下感到痞塞、堅硬。(這是表裡都沒有解決的情況。)

人參湯(也就是理中丸),配方是:人參、甘草、白朮、乾薑各三兩。 以上四種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蜂蜜混合製成丸子,如雞蛋黃大小。用幾合沸水送服一丸,搗碎後溫熱服用,每天三次,晚上兩次。如果腹中沒有感到溫熱,可以增加到三四丸。但是不如湯藥效果快。湯藥的用法是用以上四種藥材,按照原有的劑量,用水八升,煮到剩下三升,去掉藥渣,溫熱服用一升,每天三次。(這是加減法。如果肚臍上方跳動,是腎氣動的表現,去掉白朮加入桂枝四兩。如果嘔吐頻繁,去掉白朮加入生薑三兩。如果腹瀉次數多,仍然使用白朮。如果心悸,加入茯苓二兩。如果口渴想喝水,加白朮到四兩半。如果腹痛,加人參到四兩半。如果怕冷,加乾薑到四兩半。如果腹脹,去掉白朮加入附子一枚。)服用湯藥後,約莫過一頓飯的時間,喝一升左右的熱粥,讓身體微微溫暖,不要掀開衣服被子。(這是霍亂的用藥)出現頭痛、發熱、身體疼痛、熱感明顯想喝水。

用五苓散來治療。如果寒冷感明顯不想喝水,用理中丸來治療。(這是大病痊癒後的用藥)如果喜歡睡覺,長時間不清醒。(這是胃裡有寒,應該用丸藥來溫暖它),(這是胸痹的用藥)心中痞塞,氣滯在胸,胸悶,肋下氣逆上衝到心臟,用枳實薤白桂枝湯治療。人參湯也可以治療。

茯苓甘草湯的配方是:茯苓二兩、桂枝二兩、生薑三兩、甘草一兩。 以上四種藥材,用水四升煮到剩下二升,去掉藥渣,分三次溫服。(這是傷寒的用藥)如果出汗後口渴,用五苓散治療。如果不出汗不口渴,(這是傷寒的用藥)手腳冰涼,心下悸動。(應該先治療水液代謝的問題,應該服用茯苓甘草湯,然後再治療手腳冰涼。不然水液進入胃中,必然會導致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