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吉益為則

《類聚方》~ 正文 (26)

回本書目錄

正文 (26)

1. 正文

為則按。當有心下痞、腹強急證。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於黃芩湯方內加半夏半升生薑三兩。

(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上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乾嘔而利者。

六物黃芩湯。黃芩、人參各三兩。乾薑三兩。桂枝一兩。大棗十二枚。半夏半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乾嘔、下利。

為則按。當有心下痞硬證。

三物黃芩湯。黃芩一兩。苦參二兩。乾地黃四兩。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一升。多吐下蟲。

(婦人在草蓐。自發露得風。)四肢苦煩熱、頭痛者。與小柴胡湯。頭不痛但煩者。

為則按。當有心胸苦煩證。

白頭翁湯。白頭翁二兩。黃連、黃柏、秦皮各三兩。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一本白頭翁作三兩。

熱利下重者。下利慾飲水者。(以有熱故也。)

為則按。當有心悸證。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白頭翁湯方內加甘草阿膠各二兩。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內膠令消盡。分溫三服。

(產後。)下利。(虛極。)

為則按。雖曰產後。非唯言產後也。當以血證為準。又當有急迫證。

木防己湯。木防己三兩。石膏雞子大。桂枝二兩。人參四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湯主之。虛者即愈。實者三日復發。復與不愈者。宜木防己湯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主之。

為則按。當有煩渴證。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木防己湯方內去石膏加茯苓四兩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再微煎。分溫。再服。微利則愈。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湯主之。虛者即愈。實者三日復發。復與不愈者。

為則按。當有心下悸證。

防己茯苓湯。防己三兩。黃蓍三兩。桂枝三兩。茯苓六兩。甘草二兩。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皮水為病)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

防己黃蓍湯。防己四兩。黃蓍五兩。術三兩。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

(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風濕一作風水),治(風水脈浮為在表。)其人或頭汗出。表無無他病。病者但下重。從腰以上為和。腰以下當腫。及陰難以屈伸。

為則按。分量煎法非古。今從外臺。

枳實芍藥散。枳實、芍藥各等分。

上二味。杵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並主癰膿。以麥粥下之。

(產後)腹痛。煩滿不得臥。(產後)腹痛。(法當)以枳實芍藥散。假令不愈者。(此為腹中有乾血著臍下。)宜下瘀血湯主之。亦主經水不利。

白話文:

[正文]

如果發現有心下痞悶、腹部僵硬緊繃的症狀,可以使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此方是在黃芩湯的基礎上,加入半夏半升、生薑三兩。

(太陽與少陽合併發病)如果出現腹瀉,可以使用黃芩湯。如果出現嘔吐,或乾嘔並伴隨腹瀉,可以使用六物黃芩湯,包含黃芩、人參各三兩、乾薑三兩、桂枝一兩、大棗十二枚、半夏半升。將以上六味藥材,以七升水煮至三升,分三次溫服。此方主治乾嘔、腹瀉。

如果發現有心下痞硬的症狀,可以使用三物黃芩湯,包含黃芩一兩、苦參二兩、乾地黃四兩。將以上三味藥材,以六升水煮至二升,溫服一升。此方主要用於治療多吐蟲的病症。

(婦女在生產後,受風邪侵襲)如果出現四肢煩熱、頭痛的症狀,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如果只是煩躁而沒有頭痛,表示有心胸煩悶的症狀。

如果有心胸煩躁的症狀,可以使用白頭翁湯,包含白頭翁二兩、黃連、黃柏、秦皮各三兩。將以上四味藥材,以七升水煮至二升,去除藥渣後溫服一升,如果沒好轉,再服一升。另一種說法是白頭翁用三兩。

如果出現發熱腹瀉、裡急後重,且腹瀉後想喝水(因為有熱邪),表示有心悸的症狀。

如果有心悸的症狀,可以使用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此方是在白頭翁湯的基礎上,加入甘草、阿膠各二兩。將以上六味藥材,以七升水煮至二升半,放入阿膠使其溶化,分三次溫服。

(產後)出現腹瀉(虛弱到極點)。

雖然說是產後,但不僅僅是指產後的狀況,應該以血症為判斷標準,同時也可能伴隨急迫的症狀。可以使用木防己湯,包含木防己三兩、石膏如雞蛋大小、桂枝二兩、人參四兩。將以上四味藥材,以六升水煮至二升,分兩次溫服。

如果胸膈之間有(支飲)的現象,患者會喘滿、心下痞硬、面色發黑,脈象沉緊,病程數十天,經醫生使用吐瀉方法治療但無效,可以服用木防己湯。虛弱者服後即癒,體質強壯者三日後可能復發。如果再次服用仍然無效,應改用木防己湯去除石膏,加入茯苓、芒硝的方劑。

如果有煩渴的症狀,可以使用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此方是在木防己湯的基礎上,去除石膏,加入茯苓四兩、芒硝三合。將以上五味藥材,以六升水煮至二升,去除藥渣後放入芒硝,再次稍微煎煮,分兩次溫服。如果出現輕微腹瀉,病情就會好轉。如果胸膈之間有(支飲)的現象,患者會喘滿、心下痞硬、面色發黑,脈象沉緊,病程數十天,經醫生使用吐瀉方法治療但無效,可以服用木防己湯。虛弱者服後即癒,體質強壯者三日後可能復發。

如果有心下悸動的症狀,可以使用防己茯苓湯,包含防己三兩、黃耆三兩、桂枝三兩、茯苓六兩、甘草二兩。將以上五味藥材,以六升水煮至二升,分三次溫服。(皮膚水腫的病症)如果出現四肢腫脹,水氣在皮膚中,四肢不斷跳動的現象。

可以使用防己黃耆湯,包含防己四兩、黃耆五兩、白朮三兩、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將以上六味藥材,以六升水煮至二升,分三次溫服。

(風濕)如果脈象浮、身體沉重、出汗、怕風(風濕也寫作風水),治療(風水脈浮表示病邪在表)。患者可能出現頭部出汗,但身體沒有其他疾病,只是感覺下半身沉重,腰部以上尚可,腰部以下則會腫脹,且陰部難以彎曲伸展。

現在的用量和煎煮方法與古代不同,這裡採用《外台秘要》的記載。

可以使用枳實芍藥散,枳實、芍藥各等份。將以上二味藥材搗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勺,每日三次,並可治療癰膿,可以用麥粥送服。

(產後)腹痛、煩躁不安、難以入睡。(產後)腹痛。(正常情況下)應該使用枳實芍藥散。如果沒有效果(這是因為腹中有乾血停留在肚臍下方),則應該使用下瘀血湯來治療,此方也可以治療月經不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