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聚方》~ 正文 (25)
正文 (25)
1. 正文
為則按。心下痞。當作心下痞硬。
甘草(瀉心)湯。半夏瀉心湯方內加甘草一兩。
(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狐惑之為病。)狀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蝕於喉(為惑。
)蝕於陰(為狐。)不欲飲食。惡聞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蝕於上部。則聲喝。
為則按。當有急迫證。
生薑(瀉心)湯。半夏瀉心湯方內。減乾薑二兩。加生薑四兩。
(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硬、乾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
吳茱萸湯。吳茱萸一升。人參三兩。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食谷欲嘔者。(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少陰病。)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嘔而胸滿者。
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厚朴半斤。生薑半斤。半夏半升。人參一兩。甘草二兩。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發汗後。腹脹滿者。
為則按。當有吐逆證。
黃連湯。黃連、甘草、乾薑、桂枝各三兩。人參二兩。半夏半升。大棗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
(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
為則按。當有心中悸心煩上逆證。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乾薑三兩。黃連三兩。黃芩三兩。人參三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傷寒。本自汗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
為則按。此乃主心中煩悸、及心下痞硬、而吐下者也。
大(建中)湯。蜀椒二合。乾薑四兩。人參二兩。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內膠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溫再服。如一炊頃。可飲粥二升。後更服。當一日食糜溫覆之。
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
黃連阿膠湯。黃連四兩。黃芩一兩。芍藥二兩。雞子黃二枚。阿膠三兩。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內膠。烊盡。少冷。內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
黃芩湯。黃芩三兩。甘草二兩。芍藥二兩。大棗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若嘔者加半夏半升。生薑三兩。
(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
白話文:
[正文]
如果按壓時感覺不適,應該是心下痞硬的症狀。
甘草(瀉心)湯,就是在半夏瀉心湯的基礎上加入甘草一兩。
(傷寒或中風)誤用了瀉下的藥物,導致病人腹瀉,一天拉很多次,食物無法消化,肚子裡咕嚕咕嚕響,心下痞硬又脹滿,想吐,心煩意亂,無法安寧。醫生看到心下痞硬,認為病情沒有完全消除,又繼續使用瀉下藥物,結果痞硬的症狀更加嚴重。(這不是因為體內有熱,而是因為胃虛,加上外來的邪氣向上逆行,才會導致痞硬。)(狐惑病的症狀)表現得像(傷寒),沉默寡言,只想睡覺,但眼睛卻無法閉上,躺著或起來都感到不安。如果病邪侵蝕喉嚨(就稱為惑),侵蝕陰部(就稱為狐)。病人不想吃東西,厭惡聞到食物的氣味,臉色時而發紅、時而發黑、時而發白。如果病邪侵蝕上部,聲音會變得嘶啞。
如果按壓時感覺不適,應該是有急迫的症狀。
生薑(瀉心)湯,就是在半夏瀉心湯的基礎上,減少乾薑二兩,加入生薑四兩。
(傷寒,發汗後病情好轉,但胃不舒服)出現心下痞硬、打嗝、厭惡聞到食物的氣味、脅肋下有水氣、肚子裡咕嚕咕嚕響、腹瀉等症狀。
吳茱萸湯的組成:吳茱萸一升、人參三兩、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
將以上四味藥材加水七升煎煮,煮到剩下二升,去掉藥渣,溫熱服用七合,一天服用三次。
吃了東西想吐的(屬於陽明經的病症),可以使用吳茱萸湯。如果喝了藥湯反而病情加重(屬於上焦的病症)。(少陰病)出現嘔吐、腹瀉、手腳冰冷、煩躁不安、快要死去的感覺。以及乾嘔、吐出涎沫、頭痛,或嘔吐而且胸悶。
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的組成:厚朴半斤、生薑半斤、半夏半升、人參一兩、甘草二兩。
將以上五味藥材加水一斗煎煮,煮到剩下三升,去掉藥渣,溫熱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發汗後,出現腹脹滿的症狀。
如果按壓時感覺不適,應該是有嘔吐的症狀。
黃連湯的組成:黃連、甘草、乾薑、桂枝各三兩,人參二兩,半夏半升,大棗十二枚。
將以上七味藥材加水一斗煎煮,煮到剩下六升,去掉藥渣,溫熱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兩次。
(傷寒)胸中有熱,(胃裡)有邪氣,腹痛,想嘔吐。
如果按壓時感覺不適,應該是有心悸、心煩、氣往上逆的症狀。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的組成:乾薑三兩、黃連三兩、黃芩三兩、人參三兩。
將以上四味藥材加水六升煎煮,煮到剩下二升,去掉藥渣,分兩次溫熱服用。
(傷寒,原本就發汗和瀉下過,醫生又再用催吐和瀉下的藥物,導致身體虛寒,氣機更加逆亂、嘔吐、腹瀉)如果吃進去的東西立刻吐出來。
如果按壓時感覺不適,這是因為心中煩悶、心悸,以及心下痞硬,才會導致嘔吐和腹瀉。
大(建中)湯的組成:蜀椒二合、乾薑四兩、人參二兩。
將以上三味藥材加水四升煎煮,煮到剩下二升,去掉藥渣,加入飴糖一升,用小火再煮到剩下 一升半,分兩次溫熱服用。大約煮一頓飯的時間,可以喝粥二升,之後再服用藥物,一天都要吃粥,並注意保暖。
心胸中劇烈(寒)痛,想吐,無法進食,腹中寒氣向上衝,皮膚隆起,出現像頭足的形狀,上下痛而且不能觸碰。
黃連阿膠湯的組成:黃連四兩、黃芩一兩、芍藥二兩、雞蛋黃兩個、阿膠三兩。
將以上五味藥材加水五升,先煮黃連、黃芩、芍藥三味藥,煮到剩下二升,去掉藥渣,加入阿膠,使其融化,稍微放涼,加入雞蛋黃,攪拌均勻,溫熱服用七合,一天服用三次。
(少陰病,發病兩三天以上)心中煩躁,無法入睡。
黃芩湯的組成:黃芩三兩、甘草二兩、芍藥二兩、大棗十二枚。
將以上四味藥材加水一斗煎煮,煮到剩下三升,去掉藥渣,溫熱服用一升,一天服用兩次,晚上服用一次。如果出現嘔吐,加入半夏半升和生薑三兩。
(太陽經和少陽經合併的病症)出現腹瀉,可以使用黃芩湯。如果出現嘔吐,可以使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