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聚方》~ 正文 (21)
正文 (21)
1. 正文
白通加豬膽汁湯。蔥白四莖。乾薑一兩。附子一枚。人尿五合。豬膽汁一合。
已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膽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溫。再服。若無膽亦可用。
(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
大烏頭煎。烏頭大者五枚。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蜜二升。煎令水氣盡。取二升。(強人服七合。弱人五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腹痛。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即惡寒。緊則不欲食。邪正相搏。即為寒疝。)寒疝繞臍。痛若發。則自汗出。手足厥冷。其脈沉弦者。
烏頭湯。麻黃、芍藥、黃蓍各三兩。甘草三兩。川烏(五枚㕮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烏頭。)
上五味。㕮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盡服之。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腳氣。)疼痛。不可屈伸。(寒疝。)腹中絞痛。(痛風入攻五臟。)拘急不得轉側。發作有時。使人陰縮。手足厥逆。
為則按。當有自汗盜汗浮腫證。
赤丸。茯苓四兩。半夏四兩方用桂。烏頭二兩。細辛一兩。
上四味。末之。內真朱為色。煉蜜。丸如麻子大。先食酒飲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為度。
(寒氣)厥逆。
為則按。當有心下悸。及嘔而腹痛證。
真武湯。茯苓三兩。芍藥三兩。生薑三兩。術二兩。附子一枚。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後加減法。若咳者。加五味半升。細辛乾薑各一兩。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藥。加乾薑二兩。若嘔者。去附子。加生薑足前成半斤。)
(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
附子湯。附子二枚。茯苓三兩。人參二兩。術四兩。芍藥三兩。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
為則按。當有小便不利、心下悸、或痞硬證。藥微辨之。
天雄散。天雄三兩。(當作三枚),術八兩。桂枝六兩。龍骨三兩。
上四味。杵為散。酒服半錢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為則按。失精家。而小便不利。臍下有動、或惡寒、或沖逆者、主之。藥徵辨之。
梔子豉湯。梔子十四枚。香豉四合。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得二升半。內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為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白話文:
白通加豬膽汁湯
用蔥白四根、乾薑一兩、附子一枚、人尿五合、豬膽汁一合。
將前三味藥材,加入三升水煮沸,取出一升藥液,去除藥渣後,加入豬膽汁和人尿,攪拌均勻,分成兩次溫服。如果沒有豬膽汁,也可以用其他代替。
(少陰病。)如果病人下痢,脈搏微弱,給予白通湯治療。如果下痢不止,出現手腳冰冷、脈搏消失、噁心嘔吐、煩躁等症狀,就使用白通加豬膽汁湯來治療。服藥後如果脈搏突然變得強勁有力,表示病危;如果脈搏只是稍微恢復,則表示病情有望好轉。
大烏頭煎
用大烏頭五枚。
將烏頭加入三升水煮沸,取出一升藥液,去除藥渣後,加入二升蜂蜜,繼續熬煮直到水分蒸發,剩下二升藥液。(體質強壯的人服用七合,體質虛弱的人服用五合。)如果沒有效果,隔天再服用,但不可一天服用兩次。
(腹痛,脈象弦而緊,弦脈表示衛氣運行不暢,會怕冷;緊脈表示不想吃東西,邪氣和正氣相互搏鬥,就會形成寒疝。)寒疝導致肚臍周圍疼痛,疼痛發作時會出汗,手腳冰冷,脈象沉弦。
烏頭湯
用麻黃、芍藥、黃耆各三兩、甘草三兩、川烏頭五枚(搗碎後先用蜜二升熬煮,煮取一升後,再取出烏頭)。
將前五味藥材(先將川烏頭處理好),加三升水煮沸,取出一升藥液,去除藥渣後,加入蜜,繼續熬煮。服用七合,如果沒效,就把剩下的藥液全部喝完。
(關節病)關節無法彎曲伸直,疼痛。(腳氣病)腳部疼痛,無法彎曲伸直。(寒疝)腹中絞痛。(痛風侵襲五臟)導致拘攣,無法轉動身體,發作時間不定,使人陰莖萎縮,手腳冰冷。
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同時伴有自汗、盜汗、水腫等情況。
赤丸
用茯苓四兩、半夏四兩(用桂枝)、烏頭二兩、細辛一兩。
將以上四味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朱砂使其呈現紅色,再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如麻子般大小的藥丸。先在吃飯前用酒送服三丸,每天服用兩次,晚上再服一次,如果沒有效果,可以逐漸增加劑量,直到有效為止。
(寒氣)導致手腳冰冷、厥逆。
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同時伴有心悸、噁心嘔吐、腹痛等情況。
真武湯
用茯苓三兩、芍藥三兩、生薑三兩、白朮二兩、附子一枚。
將以上五味藥材,加入八升水煮沸,取三升藥液,去除藥渣,溫服七合,每天服用三次。(後續加減方法:如果咳嗽,加入五味子半升、細辛和乾薑各一兩;如果小便不利,去除茯苓;如果下痢,去除芍藥,加入乾薑二兩;如果嘔吐,去除附子,加入生薑,使其達到半斤的用量。)
(少陰病,持續兩三天沒有好轉,到了四五天時)出現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下痢等情況(這是因為體內有水氣)。患者可能會有咳嗽、小便不利、下痢、嘔吐等症狀。(太陽病)發汗後,汗出不止,仍然發燒、心悸、頭暈、身體抽搐、顫抖想跌倒。
附子湯
用附子二枚、茯苓三兩、人參二兩、白朮四兩、芍藥三兩。
將以上五味藥材,加入八升水煮沸,取三升藥液,去除藥渣,溫服一升,每天服用三次。
(少陰病,發病一兩天)如果口中沒有異常感覺,但背部怕冷,應當用灸法治療。(少陰病)身體疼痛、手腳冰冷、關節疼痛、脈象沉緩。
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同時伴有小便不利、心悸、或胸腹痞硬等情況,藥物要仔細辨別使用。
天雄散
用天雄三兩(應為三枚)、白朮八兩、桂枝六兩、龍骨三兩。
將以上四味藥材搗成粉末,用酒送服半錢匕,每天服用三次,如果沒有效果,可以逐漸增加劑量。
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因失精導致,同時伴有小便不利、肚臍下跳動、或怕冷、或氣向上衝逆等情況,藥物要仔細辨別使用。
梔子豉湯
用梔子十四枚、豆豉四合。
將以上二味藥材,加入四升水,先煮梔子,待剩二升半時,加入豆豉,煮取一升半,去除藥渣,分成兩次溫服。(如果服用後出現嘔吐,就停止服用剩餘的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