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聚方》~ 正文 (20)

回本書目錄

正文 (20)

1. 正文

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

(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也;急溫之。大汗也。

熱不去,內拘急,四肢厥,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四逆湯;(攻表)桂枝湯。

嘔而脈弱;小便複利。

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

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

既吐且利、小便複利、而大汗出、下利清穀、(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

為則按:此甘草君藥也。

(通脈)四逆湯:甘草二兩、附子一枚、乾薑二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其脈即出者愈。後加減法:面色赤者加蔥九莖。腹中痛者去蔥加芍藥二兩。嘔者加生薑二兩。咽痛者去芍藥加桔梗一兩。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兩。)

(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

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汗出而厥者。

為則按:當作附子大者一枚。以乾薑知其然。甘草新校正作三兩,是也。

四逆加人參湯:於四逆湯方內加人參一兩。

惡寒、脈微而複利。(利止亡血也。)

為則按:當有心下輕病也,辨之藥徵人參條下。

茯苓四逆湯:茯苓六兩、人參一兩、甘草二兩、乾薑一兩半、附子一枚。

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者。

為則按:當有心下悸惡寒證。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於四逆湯方內加豬膽汁半合。如無豬膽,以羊膽代之。

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

乾薑附子湯:乾薑一兩、附子一枚。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下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

附子粳米湯:附子一枚、半夏半升、甘草一兩、大棗十枚、粳米半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

薏苡附子散:薏苡仁十五兩、大附子十枚。

上二味,杵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胸痹)緩急者。

為則按:當有惡寒或浮腫證。

薏苡附子敗漿散: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敗漿五分。

上三味,杵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減半,頓服;小便當下。

(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腸內有癰膿。)

白通湯:蔥白四莖、乾薑一兩、附子一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

(少陰病。)下利。

為則按:當有氣逆證。

白話文:

[正文]

這個病人胸部脹滿,不可以使用瀉下的藥物,應該用催吐的方法治療。(如果胸膈有寒氣,)出現飲水後想吐又吐不出來的情況,就不能催吐,要趕快用溫熱的藥來治療,讓他發大汗。如果發汗後熱還不退,體內出現拘急,四肢冰冷,又出現腹瀉,反而覺得寒冷,這就是厥逆。如果是大汗或大瀉後出現厥冷,或是腹瀉、腹部脹滿、全身疼痛的,(要先溫補身體內部,)再治療體表。溫補內部的用四逆湯,(治療體表)用桂枝湯。如果嘔吐而且脈搏虛弱,小便卻順暢,這表示病情嚴重。

身體微微發熱,又出現厥逆的症狀,這種情況很難治療。如果出現嘔吐、腹瀉、發汗、發熱、怕冷、四肢拘急、手腳冰冷,或者既嘔吐又腹瀉,小便通暢,而且大量出汗、腹瀉不止,拉的全是沒有消化完全的食物,(這是體內寒冷而體表發熱的症狀。)脈搏微弱到幾乎摸不到,這種情況都很危險。

以上這些情況,甘草是重要的藥物。

(通暢血脈)的四逆湯:甘草二兩、附子一枚、乾薑二兩。

將以上三味藥,用水三升煎煮,煮到剩下一升二合,去掉藥渣,分兩次溫服。(如果脈搏恢復,病情就好轉。之後可以根據情況加減藥物。如果臉色發紅,就加蔥白九根;如果肚子痛,就去掉蔥白,加芍藥二兩;如果嘔吐,就加生薑二兩;如果喉嚨痛,就去掉芍藥,加桔梗一兩;如果腹瀉停止,但脈搏仍摸不到,就去掉桔梗,加人參二兩。)

(少陰病)的症狀是腹瀉,拉的全是沒有消化完全的食物,(這是體內寒冷而體表發熱的症狀。)手腳冰冷,脈搏微弱到幾乎摸不到,身體反而不覺得寒冷,臉色發紅,可能會有肚子痛、乾嘔、喉嚨痛,或者腹瀉停止,但脈搏仍然摸不到。腹瀉,拉的全是沒有消化完全的食物,(這是體內寒冷而體表發熱的症狀。)出汗而出現厥冷的。

以上這些情況,應該用大一點的附子,用乾薑來判斷病情。甘草現在應該用三兩,這樣才是正確的。

四逆加人參湯:在四逆湯的基礎上,加入人參一兩。

怕冷,脈搏微弱又腹瀉,(腹瀉停止表示失去體液。)

以上這些情況,應該是心下有輕微的疾病,這部分可以參照人參的藥理作用來判斷。

茯苓四逆湯:茯苓六兩、人參一兩、甘草二兩、乾薑一兩半、附子一枚。

將以上五味藥,用水五升煎煮,煮到剩下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七合,一天服用三次。

如果發汗或者瀉下後,病情仍然沒有好轉,反而出現煩躁,

以上這些情況,應該是有心悸和怕冷的症狀。

(通暢血脈)的四逆加豬膽汁湯:在四逆湯的基礎上,加入半合豬膽汁,如果沒有豬膽,可以用羊膽代替。

催吐後,腹瀉停止,出汗,卻出現厥冷,四肢拘急不能緩解,脈搏微弱到幾乎摸不到。

乾薑附子湯:乾薑一兩、附子一枚。

將以上兩味藥,用水三升煎煮,煮到剩下一升,去掉藥渣,一次服用。瀉下後,又發汗,白天煩躁,無法入睡,夜晚反而安靜,不嘔吐也不口渴,沒有體表的症狀,脈搏沉微(而且身體沒有高燒)。

附子粳米湯:附子一枚、半夏半升、甘草一兩、大棗十枚、粳米半升。

將以上五味藥,用水八升煮米,直到米煮熟成湯,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肚子裡(有寒氣)發出雷鳴聲,而且劇烈疼痛,胸部和肋部脹滿,想吐。

薏苡附子散:薏苡仁十五兩、大附子十枚。

將以上兩味藥,搗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勺,一天服用三次。

(胸部堵塞疼痛)時好時壞。

以上這些情況,應該是有怕冷或者浮腫的症狀。

薏苡附子敗漿散: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敗漿五分。

將以上三味藥,搗成粉末,每次取一小勺,用水二升煎煮,煮到剩下一半,一次服下,小便應該會順暢。

(腸癰這種病,)皮膚乾燥粗糙,腹部皮膚繃緊,按下去卻柔軟像腫脹一樣,腹部沒有硬塊,身體沒有發熱,脈搏跳動很快,(這是腸道內有膿腫。)

白通湯:蔥白四根、乾薑一兩、附子一枚。

將以上三味藥,用水三升煎煮,煮到剩下一升,去掉藥渣,分兩次溫服。

(少陰病)的症狀是腹瀉。

以上這些情況,應該有氣逆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