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聚方》~ 正文 (17)
正文 (17)
1. 正文
脅下偏痛。發熱。其脈緊弦。(此寒也。以溫藥下之。)
大黃甘遂湯。大黃四兩。甘遂二兩。阿膠二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其血當下。
(婦人)少腹滿如敦狀。小便微難。而不渴。(生後此為水與血俱結在血室也。)
抵當湯。水蛭三十個。虻蟲三十個。桃仁二十個。大黃三兩。
上四味。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不下再服。)(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裡)故也。(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少腹硬、小便不利者。
為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也。(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病人)無(表裡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合熱則消穀善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
婦人經水不利下。
抵當熱。水蛭二十個。虻蟲二十五個。桃仁二十個。大黃三兩。
上四味。杵。分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時當下血。若不下者更服。(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不可余藥。
橘皮大黃朴硝湯。橘皮一兩。大黃二兩。朴硝二兩。
上三味。以水一大升。煮至小升。頓服即消。
鱠食之在心胸間不化。吐復不出。速下除之。(久成症病。)
大黃硝石湯。大黃、黃蘗、硝石各四兩。梔子十五枚。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內硝石。更煮取一升。頓服。
(黃疸)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為表和裡實。)當下之。
大黃牡丹皮湯。大黃四兩。牡丹皮一兩。桃仁五十個。瓜子半升。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再煎沸。頓服之。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
(腸癰)者小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
為則按。千金方作牡丹皮三兩。瓜子一升。芒硝二兩。瓜子一升。今當十兩。
大黃甘草湯。大黃四兩。甘草一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食已即吐者。
為則按。當有急迫證。
調胃承氣湯。大黃四兩。甘草二兩。芒硝半斤。
上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者。令沸。少少溫服。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煩躁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讝語者少與謂胃承氣湯。若重發汗、復加燒針者。
白話文:
肋骨下方偏痛,發燒,脈搏緊繃如琴弦。(這是寒症,要用溫熱的藥物來瀉下。)
大黃甘遂湯:大黃四兩、甘遂二兩、阿膠二兩。
將以上三味藥,加水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性服下。這樣血就會被瀉下。
(婦女)小腹脹滿像個鼓,小便有點困難,但不覺得口渴。(這是因為生產後,水和血都結聚在血室。)
抵當湯:水蛭三十個、虻蟲三十個、桃仁二十個、大黃三兩。
將以上四味藥研成粉末,加水五升,煮成三升,去除藥渣,溫服一升。(如果沒效,再服一次。)
(太陽病發病六七天)表證還在,脈搏微弱而沉,但沒有胸悶的情況,病人卻出現發狂的現象。(這是因為熱在下焦。)應當是小腹硬滿,小便順暢,下血後就會痊癒。(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太陽經的瘀熱積聚在體內。)(太陽病)出現全身發黃、脈搏沉而結實、小腹硬滿、小便不順暢,
這是體內沒有血的表現。小便順暢,病人卻出現發狂的現象,這是血證的確鑿證據。(陽明證)如果病人容易忘事,必定有瘀血。會這樣是因為本來就有長期的瘀血,所以導致容易忘事。雖然大便乾硬,但排泄反而容易,而且顏色一定是黑色的。(病人)沒有(表證和裡證)的情況,發燒七八天,即使脈搏是浮數的,也可以瀉下。假如已經瀉下,脈搏浮數的情況沒有解除,加上熱就容易消化,食慾旺盛,到了六七天,如果沒有大便,那就是有瘀血。
婦女經血不暢通。
抵當湯(加強版):水蛭二十個、虻蟲二十五個、桃仁二十個、大黃三兩。
將以上四味藥搗碎,分成四丸。用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下,一會兒就會瀉下血。如果沒效,再服一次。(傷寒)發熱,小腹脹滿,應該小便不順暢,現在反而順暢,這是體內有瘀血,應該瀉下。不要用其他藥物。
橘皮大黃朴硝湯:橘皮一兩、大黃二兩、朴硝二兩。
將以上三味藥,加水一大升,煮成小升,一次性服下就會消散。
吃了魚膾等食物,停留在胸口之間無法消化,想吐卻吐不出來,要趕快用瀉下的方式來排除。(這是長期的病症。)
大黃硝石湯:大黃、黃蘗、硝石各四兩、梔子十五枚。
將以上四味藥,加水六升,煮成三升,去除藥渣,加入硝石,再煮成一升,一次性服下。
(黃疸)腹部脹滿,小便不順暢而且顏色發紅,自己會出汗。(這是表面和裡部都有實證。)應該用瀉下的方式來治療。
大黃牡丹皮湯:大黃四兩、牡丹皮一兩、桃仁五十個、瓜子半升、芒硝三合。
將以上五味藥,加水六升,煮成一升,去除藥渣,加入芒硝,再煮沸,一次性服下。如果有膿,就會瀉下膿液;如果沒有膿,就會瀉下血。
(腸癰)的症狀是小腹腫脹硬塊,按壓會疼痛,像淋病一樣,小便正常,時常發燒,自己會出汗,又會怕冷。脈搏遲緩而緊,說明膿還沒形成,可以瀉下,應該會有血排出。如果脈搏洪大而快速,說明膿已經形成,不能瀉下。
千金方裡牡丹皮用三兩,瓜子用一升,芒硝用二兩,瓜子用一升,現在應該用十兩。
大黃甘草湯:大黃四兩、甘草一兩。
將以上兩味藥,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分兩次溫服。如果吃完就吐,
這裡應該有急迫的症狀。
調胃承氣湯:大黃四兩、甘草二兩、芒硝半斤。
將以上三味藥稍微搗碎,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去除藥渣,加入芒硝,再用小火煮沸。少量溫服。
(傷寒)脈搏浮,自己會出汗,小便次數多,心煩,微微怕冷,腿腳抽筋。如果反而用桂枝湯(想要治療表證),那就錯了。這樣會導致手腳冰冷、咽喉乾燥煩躁、想吐。要用甘草乾薑湯來治療(恢復陽氣)。如果手腳冰冷恢復溫暖,再用芍藥甘草湯治療,腿腳就會伸直。如果(胃氣不和)出現胡言亂語,可以少量用調胃承氣湯治療。如果反覆發汗,又用針灸,那就太過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