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聚方》~ 正文 (16)
正文 (16)
1. 正文
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能食。但初頭硬。後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晴。不和。(無表裡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急下之)(陽明。)發熱。汗多者。急下之。
發汗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順也。負者失也。互相剋賊。名為負也。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
急下之。(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下利。三部脈皆平。按之心下硬者。急下之。下利。脈遲而滑者。內實也。利末欲止。當下之。人病有宿食。何以別之。曰。寸口脈浮而大。按之反澀。尺中亦微而澀。故知有宿食。當下之。下利不欲食者。以有宿食故也。
當下之。下利差後至其年月日復發者。以病不盡也。當下之。下利脈反滑。當有所去。下之乃愈。病腹中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脈雙弦而遲)者。必心下硬。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也。可以下之。(痙為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齘齒。病解。能食七八日。
更發熱。(此為胃實。),(產後七八日。無太陽證。)少腹堅痛。此惡露不盡。不大便。煩躁發熱。切脈微實。再倍發熱。日晡時煩躁者。不食。食則讝語。至夜即愈。宜大承氣湯主之。(熱在裡。結在膀胱也。)
大黃黃連(瀉心)湯。大黃二兩。黃連一兩。
上二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
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傷寒)大下後。復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
為則按。當有心悸證。
(瀉心)湯。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
心氣不足。吐血衄血。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口渴而躁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婦人吐涎沫。)醫反下之。心下即痞。當先治其吐涎沫。以小青龍湯主之。涎沫止。乃治痞。以瀉心湯主之。
為則按。煎法當從大黃黃連瀉心湯附子瀉心湯之法也。又曰。不足。千金作不定。今從之。
附子(瀉心)湯。於瀉心湯方內加附子一枚。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內附子汁。分溫再服。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
大黃附子湯。大黃三兩。附子三枚。細辛二兩。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若強人。)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服後如人行四五里進一服。
白話文:
[正文]
到了第六天,如果病人大便不通,就給他服用承氣湯一升。如果六七天都沒有大便,而且小便量很少,即使病人沒有食慾,但剛開始大便頭部會比較硬,之後一定會變得稀溏,還沒完全變硬,就用攻下的藥物,一定會變成稀溏狀。必須等到小便順暢,大便確定變硬之後,才可以再用攻下的藥物。(這是傷寒六七天時的情況。)如果眼睛看不清楚,精神不佳,沒有表證也沒有裡證,大便困難,身體微微發熱。(這屬於裡實證,要趕快用攻下藥。)如果是陽明病,出現發燒、多汗的症狀,也要趕快用攻下藥。
發汗治療後,病沒有好轉,反而出現腹部脹滿疼痛的情況,也要趕快用攻下藥。腹脹沒有減輕,即使稍微減輕也微不足道,都應該用攻下藥。(陽明病和少陽病合併發病,必定會出現腹瀉,脈象如果沒有衰弱,就是順利的,如果脈象衰弱,就是病情惡化。兩種病邪互相剋制,就叫做脈象衰弱。)如果脈象滑而數,表示有積存的食物,應該用攻下藥。如果是少陰病,發病兩三天,口乾舌燥,也要趕快用攻下藥。(少陰病。)如果自己腹瀉,拉出來的是像水一樣的清液,顏色偏青,而且心下一定會疼痛,口乾舌燥,也要趕快用攻下藥。(少陰病六七天。)如果腹部脹滿且沒有大便,也要趕快用攻下藥。如果腹瀉,三部脈都平和,但是按壓心下會有硬結,也要趕快用攻下藥。如果腹瀉,脈象遲緩但滑,表示體內有實邪,腹瀉快要停止時,應該用攻下藥。如果病人有宿食,要如何分辨呢?方法是:寸口脈浮大,按壓反而感覺澀,尺中脈也微弱而澀,因此可以知道有宿食,應該用攻下藥。如果腹瀉又不想吃東西,是因為體內有宿食的緣故,應該用攻下藥。如果腹瀉好轉後,到了某年某月某日又復發,是因為病沒有完全好,應該用攻下藥。如果腹瀉,脈象反而滑,表示體內還有東西需要排泄,用攻下藥才會好。如果病人腹部脹滿疼痛,(這屬於裡實證。)也應該用攻下藥。如果脈象雙弦且遲緩,必定心下有硬結;如果脈象洪大而緊,表示陽中有陰,可以用攻下藥。(痙病)出現胸部脹滿、牙關緊閉、臥床不安、腳部抽筋、咬牙等症狀,如果病情好轉,能吃東西後過七八天,又開始發燒。(這是胃實證。)(產後七八天,沒有太陽病證。)如果小腹堅硬疼痛,這是因為惡露沒有排乾淨,大便不通,煩躁發熱,切脈微弱但實際有力,再次發熱,到了下午更加煩躁,不想吃東西,吃了就會說胡話,到了晚上就會好轉,應該用大承氣湯來治療。(這是熱在體內,積結在膀胱。)
大黃黃連瀉心湯:大黃二兩,黃連一兩。
將以上兩種藥材,用剛煮沸的熱水兩升浸泡,稍後將藥渣絞去,分兩次溫服。
如果心下痞悶,按壓柔軟,脈象在關部浮起。(傷寒)大便攻下後,又用發汗藥,心下出現痞悶、怕冷的症狀。(表證)還沒有解除,不能用攻下藥。痞悶(應該先解表證,表證解除後才能攻痞,解表)應該用桂枝湯。攻痞應該用大黃黃連瀉心湯。
按壓會有心悸的症狀。
瀉心湯: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
將以上三種藥材,用水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性服用。
如果心氣不足,出現吐血、流鼻血的症狀,本來應該用攻下藥,結果導致心下痞悶,給予瀉心湯,痞悶沒有解除,而且病人又出現口渴、煩躁、小便不順暢的症狀,應該用五苓散來治療。(婦女吐口水)醫生反而用攻下藥,結果心下出現痞悶,應該先治療吐口水的症狀,用小青龍湯治療。等到口水停止,再用瀉心湯來治療痞悶。
按壓會有心悸的症狀。煎藥方法應該依照大黃黃連瀉心湯和附子瀉心湯的煎法。又說:不足,千金方中說不定,現在依照這個說法。
附子瀉心湯:在瀉心湯的方子中加入附子一枚。
將以上四味藥材,切碎三種,用剛煮沸的熱水兩升浸泡,稍後將藥渣絞去,加入附子汁,分兩次溫服。如果心下痞悶,又怕冷、出汗。
大黃附子湯:大黃三兩,附子三枚,細辛二兩。
將以上三種藥材,用水五升煮成二升,分三次溫服。(如果是體格強壯的人)可以煮成二升半,分三次溫服。服藥後,大約走四五里路再服用下一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