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吉益為則

《類聚方》~ 正文 (8)

回本書目錄

正文 (8)

1. 正文

豬苓湯。豬苓、茯苓、阿膠、滑石、澤瀉各一兩。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下阿膠。烊消。溫服七合。日三服。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豬苓湯。以汗多胃中燥。豬苓湯複利其小便故也。),(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

為則按。當有便膿血證。

豬苓散。豬苓、茯苓、術各等分。

上三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嘔吐而病在膈上、後思水者。解急與之。思水者。

牡蠣澤瀉散。牡蠣、澤瀉、栝蔞根、蜀漆、葶藶、商陸根、海藻、各等分。

上七味。異搗下篩為散。更入臼中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小便利。止後服。日三服。

(大病差後。)從腰已下有水氣者。

為則按。當有胸腹有動或渴證。

八味丸。乾地黃八兩。山茱萸、薯蕷各四兩。澤瀉三兩。茯苓三兩。牡丹皮三兩。桂枝、附子各一兩。

上八味。末之。煉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腳氣)上入。小腹不仁。(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朮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腎氣丸主之。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宜利小便發汗。五苓散主之。(婦人病。

飲食如故。煩熱不得臥。而反倚息者。何也。曰。此名轉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則愈。)

為則按。外臺秘要作桂枝二兩附子二兩。今從之。

栝蔞瞿麥丸。栝蔞根二兩。茯苓、薯蕷各三兩。附子一枚。瞿麥一兩。

上五味。末之。煉蜜丸。梧子大。飲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溫為知。)小便不利者。有(水氣。)其人若渴。

為則按。當有心下悸證。

麻黃湯。麻黃三兩。桂枝二兩。甘草一兩。杏仁七十個。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順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脅痛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

(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脈浮者。病在表。可發汗。),(脈浮而數者。可發汗。),(傷寒。脈浮緊、不發汗、因致衄者。),(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又按之。

白話文:

[豬苓湯]

豬苓、茯苓、阿膠、滑石、澤瀉各一兩。

將以上五味藥,用水四升,先煮豬苓、茯苓、滑石、澤瀉四味,煮到剩二升,把藥渣濾掉,再加入阿膠融化。溫熱服用七合,一天三次。如果出現脈搏浮在表面、發熱、口渴想喝水、小便不順暢的情況,可以使用此方。(陽明病,如果因為出汗太多導致口渴,不能使用豬苓湯,因為汗多會使胃乾燥,而豬苓湯又會使小便增多。)(少陰病)如果腹瀉六七天,咳嗽、嘔吐、口渴、心煩、無法入睡,可以使用此方。

一般來說,這時候應該會有大便帶膿血的症狀。

[豬苓散]

豬苓、茯苓、白朮各等分。

將以上三味藥,搗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匙,一天三次。

如果嘔吐,且病在橫膈膜以上,之後想喝水,可以服用此方緩解,如果想喝水。

[牡蠣澤瀉散]

牡蠣、澤瀉、栝樓根、蜀漆、葶藶、商陸根、海藻各等分。

將以上七味藥分別搗碎後篩成粉末,再一起放入臼中搗勻,用米湯調服一小匙,小便通暢後停止服用,一天三次。

(大病痊癒後)如果腰部以下有水腫的情況,可以使用此方。

一般來說,這時候應該會有胸腹部有蠕動感或口渴的症狀。

[八味丸]

乾地黃八兩、山茱萸、薯蕷各四兩、澤瀉三兩、茯苓三兩、牡丹皮三兩、桂枝、附子各一兩。

將以上八味藥磨成粉末,用煉過的蜂蜜混合製成丸子,像梧桐子一樣大小,用酒送服十五丸,一天兩次。

(腳氣病)向上蔓延,導致小腹麻木。(虛勞)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暢。如果出現呼吸急促,可能有(少量飲水積滯),應該通過小便排出。可以服用苓桂朮甘湯。也可以服用(腎氣丸)。(男子)出現消渴症,小便反而增多,喝一斗水,排一斗尿,可以服用腎氣丸。如果脈搏浮在表面、小便不順暢、微微發熱、消渴,應該利小便、發汗,可以服用五苓散。(婦女病)

飲食如常,但煩躁發熱,無法入睡,反而靠著東西休息,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因為膀胱被外物阻礙,導致無法排尿,膀胱繫帶錯亂,所以才會這樣。只要利小便就能痊癒。

一般來說,外臺秘要這本書記載桂枝和附子都是二兩,現在也依照這個記載。

[栝蔞瞿麥丸]

栝樓根二兩、茯苓、薯蕷各三兩、附子一枚、瞿麥一兩。

將以上五味藥磨成粉末,用煉過的蜂蜜做成丸子,像梧桐子一樣大小,用酒送服三丸,一天三次。如果沒有效果,可以增加到七八丸,以小便通暢、腹部溫熱為標準。如果小便不順暢,且有(水腫),這個人可能會口渴。

一般來說,這時候應該會有心悸的症狀。

[麻黃湯]

麻黃三兩、桂枝二兩、甘草一兩、杏仁七十個。

將以上四味藥,用水九升,先煮麻黃,煮到剩七升,撈出水面浮沫,加入其他藥材,再煮到剩二升半,濾掉藥渣,溫服八合。服藥後蓋上被子,讓身體微微出汗。不要馬上喝粥。其他調養方式如同桂枝湯。

(太陽病)出現頭痛發熱、身體疼痛、腰痛、關節疼痛、怕風、沒有汗而且喘息。(太陽病和陽明病合併)出現喘息、胸悶,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太陽病,發病十天左右)脈搏浮在表面且細弱,喜歡睡覺。(代表病情已經緩解)。如果出現胸悶、脅痛,可以用小柴胡湯。如果脈搏只浮在表面。(太陽病)脈搏浮而緊,沒有汗、發熱、身體疼痛,八九天都沒有好轉。

(表證依然存在,應該發汗。如果服藥後症狀稍微減輕,但病人卻煩躁、眼睛發黑加重,一定會流鼻血。)表示病情正在緩解。(這是因為體內陽氣旺盛的緣故。)(如果脈搏浮在表面,代表病在表,可以發汗。)(如果脈搏浮而數,可以發汗。)(傷寒,脈搏浮而緊,不發汗,可能會導致流鼻血。)(陽明中風,脈搏弦、浮、大,而且呼吸短促、腹部脹滿、脅下和心痛,按壓會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