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聚方》~ 正文 (7)
正文 (7)
1. 正文
苓甘姜味辛夏仁湯。茯苓四兩。甘草三兩。五味半升。乾薑三兩。細辛三兩。半夏半升。杏仁半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服。
水去嘔止。其人形腫者。加杏仁主之。(其證應內麻黃。以其人遂痹故不內之。若逆而內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虛、因麻黃髮其陽故也。)
苓甘姜味辛夏仁黃湯。茯苓四兩。甘草三兩。五味半升。乾薑三兩。細辛三兩。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大黃三兩。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服。
若面熱如醉。(此為胃熱。上衝熏其面。加大黃以利之。)
為則按。以上五方。當有驚悸肉瞤筋惕等證。
茯苓澤瀉湯。茯苓半升。澤瀉四兩。甘草二兩。桂枝二兩。術三兩。生薑四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內澤瀉。再煮取二升半。溫服八合。日三服。(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
為則按。當有心下悸。或小便不利證。
澤瀉湯。澤瀉五兩。術二兩。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
五苓散。豬苓十八銖。澤瀉一兩六銖半。茯苓十八銖。桂枝半兩。術十八銖。
上五味。為末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發汗已、脈浮數、煩渴者。(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裡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病在陽應以汗解之。
)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熱被劫不得去、彌更益煩、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與五苓散。(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陷胸湯。白散。亦可服。(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也。如其不不者。
病人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也。)小便數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渴欲飲水。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渴者。(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腎氣丸主之。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宜利小便發汗。(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
茵陳五苓散。茵陳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
上二物。(和先食)飲方寸匕。日三服。
(黃疸)病。
為則按。當有小便不利或渴證。
白話文:
[苓甘姜味辛夏仁湯]
這個方子包含茯苓四兩、甘草三兩、五味子半升、乾薑三兩、細辛三兩、半夏半升、杏仁半升。
將以上七味藥材,加水一斗(古時的度量單位,約十升)煮到剩下三升,過濾掉藥渣,溫熱服用半升,一天服用三次。
如果服用後水腫消失、嘔吐停止,但身體仍有水腫,可以加重杏仁的用量來治療。(原本這個情況應該用麻黃,但因為這個人身體虛弱,用麻黃可能會造成麻痺,如果強行使用可能會導致昏厥。這是因為這個人氣血不足,麻黃會耗散陽氣。)
[苓甘姜味辛夏仁黃湯]
這個方子包含茯苓四兩、甘草三兩、五味子半升、乾薑三兩、細辛三兩、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大黃三兩。
將以上八味藥材,加水一斗煮到剩下三升,過濾掉藥渣,溫熱服用半升,一天服用三次。
如果患者出現面部發熱,像喝醉酒一樣的症狀(這是因為胃熱向上衝導致臉部發熱,可以加大黃來幫助排熱)。
以上五個方子,大多會伴隨心悸、肌肉跳動、筋脈抽搐等症狀。
[茯苓澤瀉湯]
這個方子包含茯苓半升、澤瀉四兩、甘草二兩、桂枝二兩、白朮三兩、生薑四兩。
將以上六味藥材,加水一斗煮到剩下三升時,加入澤瀉再煮到剩下二升半,溫熱服用八合,一天服用三次。(適用於胃氣上逆、嘔吐、口渴想喝水的狀況。)
使用這個方子,大多會出現心下悸動或是小便不利的症狀。
[澤瀉湯]
這個方子包含澤瀉五兩、白朮二兩。
將以上兩味藥材,加水二升煮到剩下一升,分兩次溫熱服用。適用於胸腔有積液、頭暈目眩的情況。
[五苓散]
這個方子包含豬苓十八銖、澤瀉一兩六銖半、茯苓十八銖、桂枝半兩、白朮十八銖。
將以上五味藥材磨成粉末,用白開水調和服用,每次服用一方寸匕(古代量具,約一茶匙),一天服用三次。多喝溫水,出汗後症狀就會好轉。
(太陽病發汗後,大量出汗,胃中乾燥,煩躁無法入睡,想喝水的情況,可以少量多次的給予飲水,讓胃氣恢復正常,就會好轉。) 如果出現脈象浮,小便不順暢,輕微發熱,口渴的症狀,發汗後出現脈象浮數、煩躁口渴的症狀(中風),發熱六七天不退,而且煩躁(有表裡證),口渴想喝水,但喝了水又吐(稱為水逆)的狀況。(疾病在陽,應該通過發汗來解決) ,如果反覆用冷水沖洗、灌水,熱氣無法排出,反而會更加煩躁,身上起雞皮疙瘩,想喝水但又不渴的情況,可以服用文蛤散。如果沒有效果,則服用五苓散。(寒氣結在胸腔) 沒有發熱症狀的,可以使用三物小陷胸湯、白散,也可以服用。(太陽病,脈象寸部遲緩,關部浮,尺部虛弱,患者發熱、出汗、又怕冷但不嘔吐,只是感覺心下痞塞,這是因為醫生使用攻下的方法導致的。如果沒有用錯方法,病人不會怕冷而會口渴,這就轉變成陽明病了)。 如果小便次數多,大便一定很硬。如果十天不大便,也沒有不舒服的感覺,可以少量的給予喝水,用正確的方法來解決口渴。(霍亂) 如果頭痛發熱、身體疼痛而且發熱嚴重、想喝水,可以用五苓散治療。如果怕冷不想喝水,可以使用理中丸治療。(傷寒)如果出汗而且口渴,可以用五苓散治療。如果不口渴,可以用茯苓甘草湯治療。
(男子)如果患有消渴症,小便反而增多,喝一斗水就排出一斗小便,可以使用腎氣丸治療。如果脈象浮、小便不順暢、輕微發熱口渴,應該利小便發汗。(假設瘦的人) 如果肚臍下方有跳動感、吐口水而且頭暈,這是因為有水停留在體內。(本來應該使用攻下的方法,所以心下痞塞,可以使用瀉心湯,如果痞塞沒有解除,患者會口渴,而且口乾煩躁、小便不順暢)。
[茵陳五苓散]
這個方子包含茵陳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
將以上兩味藥材混合,在吃飯前用開水送服一方寸匕,一天服用三次。(適用於黃疸病)
使用這個方子,大多會出現小便不順暢或是口渴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