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絜度》~ 卷一 (6)
卷一 (6)
1. 卷一
青、花蕊石等分,為末,童便調服。
張石頑曰:此破血之峻劑。功專化血為水,故主陰凝暴湧之血,或瘀血上衝之證。葛氏與十灰散並出,不分寒熱主治,當知十灰主火炎上湧。此方專導陰凝,其用童便使所化之血,領從下出,且能降逆而止暈也。
生脈散(《千金》)
主熱傷元氣,氣短倦怠,口渴多汗,脈散大。
人參(三錢),麥門冬(一錢五分),五味子(一錢)
水煎服。
吳鶴皋曰:一補、一清、一斂,養氣之道備矣。脈得氣則充,故名生脈也。
徐靈胎曰:此傷暑之後,存其津液之方也。即復脈內取參、麥二味。以止汗,故加五味。近人不論何病,每用此方,收住邪氣,殺人無算,蓋本為邪淨元虛而用也。
半夏湯(《內經》)
主陰陽不交,目不得瞑。
半夏(五合,治),秫米(一升)
勞水揚之萬遍,取清者,葦薪煮沸,內藥再煎,飲一小杯,以知為度,汗出則已。
蔣寶素曰:經謂胃不和則臥不安。陰虛則不寐。胃者衛之原,不和則衛氣獨行於陽,不入於陰,則陽蹻脈盛,目不得瞑。半夏生當夏半,感一陰而生,調和陰陽。秫米假道胃衛,以入脾陰,而達陽蹻。復用流水輕揚,葦薪武火,寓升降交通之意。陰陽和,臥立至矣。
三才湯(潔古)
主陰虧內熱,自汗,盜汗,夜熱,目眩,乾咳。
天門冬(二錢),人參(三錢),生地黃(四錢)
水煎服。
汪訒庵曰:藥有天地人之名,而滋補亦上中下之分,使天地位育,參贊居中,故曰三才。為熱傷陰液神方。
香附旋覆花湯(鞠通)
主邪留於絡,脅痛,咳嗽,寒熱,痞塊,嘔逆,脘痛,腹痛,奔豚。
香附(三錢,搗),旋覆花(二錢,綿裹)
水煎服。
邪氣久羈,內留經絡,抑鬱傷肝,木土失和,故以香附疏肝解鬱,調氣和絡;旋覆和肝逐飲,疏通經絡,旋轉中樞。二味相需,庶經絡通而木土和,邪郁焉有不解之理乎?且不論內傷外感、新久、實虛、氣血,皆建奇功,誠有利無弊之良方也。惟大便泄瀉者忌用。
清燥救肺湯(嘉言)
主諸氣膹郁,秋燥傷肺,乾咳,痿,喘,嘔。
桑葉,石膏(各三錢),甘草,胡麻(炒,各一錢),阿膠(八分),麥冬(一錢五分),人參,杏仁(各七分),枇杷葉(三片,去毛)
水煎服。
王晉三曰:燥曰清者,燥為火氣,當清以潤之;肺曰救者,肺為嬌藏,不容緩圖,當急救也。喻云胃為肺之母,故以膏、冬、參、草生津補土,潤燥養肺;桑、杏、枇杷清肅肺金氣化;胡、膠壯生水之源。雖亢火害金,水得承而制之,則肺清肅而治節行,尚何有喘嘔痿厥之患哉?
二至丸(楊起)
主腎陰不足,風陽上升,牙宣吐衄,頭痛眩暈。
女貞子(一兩),旱蓮草(七錢),桑椹(一兩,熬膏)
白話文:
[卷一]
青黛、花蕊石等量磨成粉末,用童子小便調和服用。
張石頑說:這是一個破除血瘀的猛烈藥方。功效專門將血化為水,所以主要治療因陰氣凝結而突然大量出血,或是瘀血上衝的症狀。葛氏將此方與十灰散並列,沒有區分寒熱病症,要知道十灰散主要是治療火熱上衝的病症。這個藥方專門引導陰氣凝結的病症,用童子小便可以使化開的血從下方排出,並且能降逆氣而止暈。
生脈散
主要治療因暑熱損傷元氣,導致氣短疲倦、口渴多汗、脈搏散大無力。
藥方組成:人參(三錢),麥門冬(一錢五分),五味子(一錢)
用水煎服。
吳鶴皋說:一味藥補氣、一味藥清熱、一味藥收斂,養護元氣的方法就完備了。脈搏得到氣血的充養就會強盛,所以叫做生脈散。
徐靈胎說:這個藥方是為暑熱之後,保存津液的藥方。就像復脈湯只取人參、麥冬二味。為了止汗,所以加入五味子。現在的人不論是什麼病都用這個藥方,反而會收住邪氣,害死很多人,這個藥方本來是用在邪氣已去、元氣虛弱的情況下。
半夏湯
主要治療陰陽不協調,導致失眠。
藥方組成:半夏(五合,處理過),秫米(一升)
用水反覆揚動攪拌上萬次,取清液,用蘆葦桿燒火煮沸,放入藥材再煎,飲用一小杯,以能知道藥效為度,如果出了汗就好了。
蔣寶素說:《黃帝內經》說胃氣不和就會睡不好,陰虛也會失眠。胃是衛氣的根源,胃氣不和,衛氣就會單獨在陽分運行,不能進入陰分,導致陽蹻脈旺盛,所以不能入睡。半夏在夏至一半時生長,感應到一陰之氣而生,能調和陰陽。秫米藉由胃氣到達脾陰,進而到達陽蹻脈。再用水輕輕揚動,用猛火煎煮,包含升降交通的意義。陰陽調和,就能立刻入睡。
三才湯
主要治療陰液虧虛、內熱、自汗、盜汗、夜間發熱、頭暈眼花、乾咳。
藥方組成:天門冬(二錢),人參(三錢),生地黃(四錢)
用水煎服。
汪訒庵說:藥材有天地人三種名稱,而滋補也有上中下之分,使天地位育,人參輔助其中,所以叫做三才。是治療因熱損傷陰液的神奇藥方。
香附旋覆花湯
主要治療邪氣停留在經絡,導致脅肋疼痛、咳嗽、發冷發熱、胸腹痞塊、嘔吐、胃脘疼痛、腹痛、奔豚氣等症狀。
藥方組成:香附(三錢,搗碎),旋覆花(二錢,用棉布包好)
用水煎服。
邪氣長期停留在經絡,鬱積傷肝,導致肝木與脾土失和,所以用香附疏肝解鬱、調暢氣機、調和經絡;旋覆花調和肝氣、驅逐停飲、疏通經絡、旋轉中樞。兩味藥互相配合,使經絡暢通,肝木和脾土調和,邪氣自然消散。而且不論是內傷外感、新病舊病、實證虛證、氣病血病,都能建立奇功,確實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良方。只有大便泄瀉的人忌用。
清燥救肺湯
主要治療各種氣機鬱結、秋燥損傷肺部,導致乾咳、肌肉萎縮、氣喘、嘔吐等症狀。
藥方組成:桑葉,石膏(各三錢),甘草,炒過的胡麻(各一錢),阿膠(八分),麥門冬(一錢五分),人參,杏仁(各七分),枇杷葉(三片,去毛)
用水煎服。
王晉三說:藥方名為「清燥」,是因為燥邪是火氣,應當用潤的方法來清除;藥方名為「救肺」,是因為肺是很嬌弱的臟腑,不容許延誤治療,應當及時救治。比喻說胃是肺的母親,所以用石膏、麥冬、人參、甘草生津補養脾胃,潤燥養肺;桑葉、杏仁、枇杷葉清肅肺氣;胡麻、阿膠壯大生水的來源。即使火熱太盛損傷肺金,也能讓水得到滋養而制約火,那麼肺氣清肅,功能正常運行,哪還會有氣喘、嘔吐、肌肉萎縮的病患呢?
二至丸
主要治療腎陰不足、風陽上擾,導致牙齦出血、鼻出血、頭痛眩暈等症狀。
藥方組成:女貞子(一兩),旱蓮草(七錢),桑椹(一兩,熬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