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絜度》~ 卷一 (5)
卷一 (5)
1. 卷一
麻蘇飲(叔微)
主老人,產後,血液衰少,大便不通。
蘇子,麻仁(各等分)
擂汁飲。
葉天士曰:血液枯燥,風秘便艱,皆可取用。一以降氣,一以潤腸,雖藥味殊常,而功效甚捷。
三仙丹(飛霞)
主冷食積滯,脾氣被遏,痢疾誤澀。
五靈脂(二兩),木香(五錢),巴豆仁(四十粒,去油)
神麯糊丸。
此方為冷食填於太陰而設,與承氣為對待。彼則熱結於胃,此則寒滯於脾也。故以木香宣揚脾氣,靈脂導滯化食,巴霜通便下積也。若輕者,用保和丸。
犀角地黃湯(《局方》)
主陽明熱盛,少陰水弱,血熱妄行,牙宣吐衄,口糜舌碎,大便黑瘀。
犀角,芍藥,丹皮(各三錢),生地黃(一兩)
水煎服。
吳鞠通曰:邪在血分,熱爍血液。故以犀角入血分清熱,引腎水上濟心火;地黃去結熱積聚而補陰;芍藥去瘀血,安新血;丹皮瀉惡血,並血中伏火也。
大殺鬼丸(曉瀾)
主鬼祟作狂,罵詈不避親疏,逾垣上屋。
虎頭骨(三兩),藜蘆,鬼臼,天雄,皂角,雄黃(各一兩),桃木屑(酒浸,一合)
為末,蜜丸,硃砂、金箔為丸。
錢韻之曰:鬼祟為患,必亂有情識之藏,大要不出心肝膽三經;必元氣不振,鬼祟能附,附則擾亂神明,無所不作。故以虎頭骨之威以辟邪,藜、皂、鬼臼搜逐痰血。蓋祟附必神魂離宅,痰血輦入,與鬼為伍。去其痰血,則祟無依附,復以二雄、桃、朱、金箔純陽之物,迅掃陰邪,鬼祟焉有不去之理哉?或兼服玉樞丹亦可。但邪祟一去,即當大補,元氣得強,邪無容足矣。
青蒿白薇湯(孟英)
主熱入陰分,夜瘧有汗,經淡超前。
青蒿(三錢),白薇(二錢)
水煎服。
暑熱入營,肝血熱熾,必脈數,舌紅,故用白薇清陰血之熱,青蒿領從少陽而外泄。凡冬溫鬱火在血分,皆宜用也。
涼膈散(守真)
主時邪蘊熱,內閉膈間,身熱少汗,目赤,口渴,口瘡,唇乾,吐衄,昏煩,便閉,發斑,發狂。
連翹(四兩),大黃(酒浸),甘草,芒硝(各二兩),梔子(炒),黃芩(酒炒),薄荷(各一兩)
為末,竹葉十片,白蜜一匙,湯調服。
王晉三曰:膈者,膜之橫蔽,遮隔濁氣,不使上熏心肺者。凡蘊熱內閉於膈,其氣先通心、肺、膻中。火燔氣機似痹,自當內外分消,故以薄荷辛涼發散,芩、甘甘苦化陰,梔、翹、芒硝從心、小腸而下泄,大黃引熱下行。為散者,取「散以散之」之義。庶幾燎原之場,頃刻為虛靈之府。古人贊其神妙,信哉!
喻嘉言曰:風火上炎,胸膈正燎原之地,所以清心寧神轉舌,涼膈之功居多,不可以宣通腸胃,輕訾之也。
花蕊石散(可久)
主血凝壅聚,胸膈進痛,湧血色黯,血逆血暈,胞衣不下,腳氣衝心。
白話文:
卷一
麻蘇飲 (叔微)
主要治療老年人、產婦因血液衰少導致的大便不通暢。
藥材:蘇子、麻仁 (各等份)
做法:將藥材磨成汁飲用。
葉天士說:血枯燥、因風邪引起的便秘,都可以用此方。一個是降氣,一個是潤腸,雖然藥味平常,但效果很快。
三仙丹 (飛霞)
主要治療因吃冷食導致的積滯、脾胃功能受阻,以及痢疾時誤用收澀藥物的情況。
藥材:五靈脂(二兩)、木香(五錢)、巴豆仁(四十粒,去除油脂)
做法:將藥材與神麯一同製成糊狀藥丸。
此方主要針對因吃冷食導致寒邪停留在脾胃的情況,與承氣湯相對應。承氣湯是治療胃部熱結,而此方是治療脾胃寒滯。所以用木香來宣通脾氣,用五靈脂來疏導積滯、幫助消化,用巴豆霜來通便、排泄積滯。如果病情較輕,可以用保和丸代替。
犀角地黃湯 (《局方》)
主要治療陽明經熱盛、少陰經水液不足、血熱妄行,導致牙齦出血、吐血、流鼻血、口腔潰瘍、舌頭潰爛、大便黑色瘀血等症狀。
藥材:犀角、芍藥、丹皮 (各三錢),生地黃 (一兩)
做法:用水煎服。
吳鞠通說:邪氣進入血分,熱邪耗損血液。所以用犀角來清血分熱,並引導腎水上行以滋潤心火;用生地黃來去除積熱、補充陰液;用芍藥來去除瘀血,促進新血生成;用丹皮來瀉除瘀血,並清泄血中潛伏的火熱。
大殺鬼丸 (曉瀾)
主要治療因邪祟侵擾導致的精神狂亂,患者會不顧親疏地罵人、爬牆上屋。
藥材:虎頭骨(三兩)、藜蘆、鬼臼、天雄、皂角、雄黃(各一兩)、桃木屑(用酒浸泡,一合)
做法:將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藥丸,再用硃砂、金箔包裹藥丸。
錢韻之說:鬼祟作亂,一定會擾亂有情識的臟腑,主要影響心、肝、膽三經;同時也會導致元氣虛弱,鬼祟才能附身,附身後就會擾亂人的神志,做出各種異常行為。所以用虎頭骨的威猛之氣來辟邪,用藜蘆、皂角、鬼臼來搜刮清除痰血。因為邪祟附身時,一定會導致神魂離開住所,痰血會被邪氣引入,與鬼祟為伍。去除痰血,邪祟就沒有依附,再用天雄、雄黃、桃木、硃砂、金箔這些純陽之物,迅速清除陰邪,鬼祟自然就會被驅趕走。可以同時服用玉樞丹,效果更好。但邪祟一旦被去除,就應當立即大補元氣,元氣強盛,邪氣就沒有容身之地了。
青蒿白薇湯 (孟英)
主要治療熱邪深入陰分,導致夜間瘧疾發作時有汗、月經量少且提前等症狀。
藥材:青蒿(三錢)、白薇(二錢)
做法:用水煎服。
暑熱進入營分,導致肝血熱盛,一定會出現脈搏加快、舌頭紅等症狀,所以用白薇來清除陰血中的熱,用青蒿來引導熱邪從少陽經向外發散。凡是冬季的溫病,鬱積的火熱在血分的,都適合用此方。
涼膈散 (守真)
主要治療時行疫病,熱邪鬱積在胸膈之間,導致身熱但少汗、眼睛發紅、口渴、口腔潰瘍、嘴唇乾燥、吐血、流鼻血、煩躁不安、大便不通、皮膚出現斑疹、甚至精神狂亂等症狀。
藥材:連翹(四兩)、大黃(用酒浸泡)、甘草、芒硝(各二兩)、梔子(炒)、黃芩(用酒炒)、薄荷(各一兩)
做法:將藥材磨成粉末,用竹葉十片、白蜜一匙,用熱湯調和後服用。
王晉三說:膈,是指橫膈膜,用來遮擋濁氣,不讓濁氣向上熏蒸心肺。凡是鬱積在胸膈之間的熱邪,其氣會先影響心、肺和膻中。火熱燔燒,氣機受阻,像麻痹一樣,應該內外兼治,所以用薄荷的辛涼來發散,用黃芩、甘草的甘苦來化陰,用梔子、連翹、芒硝從心經、小腸來排泄,用大黃來引導熱邪向下。製成散劑,是取「散而散之」的意思。這樣就能使熱邪像燎原之火一樣,頃刻間消散,使身體恢復清靈。古人讚美此方神妙,真是這樣啊!
喻嘉言說:風火上炎,胸膈正是火勢蔓延之地,所以此方清心安神、使舌頭靈活的作用很大,涼膈散的功效主要在於此,不能把它當做單純疏通腸胃的藥物而輕視它。
花蕊石散 (可久)
主要治療因血瘀積聚,導致胸膈劇痛、吐血顏色暗沉、血氣上逆、頭暈目眩、胞衣不下、腳氣衝心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