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絜度》~ 卷三 (11)
卷三 (11)
1. 卷三
此方有升督陽,固八脈,散結邪,培精血之功,豈僅治瀉利一證而已哉?凡陽虛邪伏者皆可用也。
清骨散(士瀛)
主骨蒸,夜熱有汗,盜汗。
銀柴胡,秦艽,地骨皮,青蒿,甘草(各等分)
為末,鱉甲三錢,煎湯調服。
汪訒庵曰:骨蒸有汗,陽邪陷於陰血骨髓之中,地骨、鱉、柴能除陰分之熱而平之於內,青、艽亦能除內熱而領出於外,甘草和諸藥而退虛熱也。
祛黃湯(洪緒)
主濕熱內郁,黃疸,溲赤。
蒼耳子,薄荷,木通,茵陳(各二錢)
陳酒煎,調入砂仁末一錢,溫服。
王洪緒曰:蒼、薄散之於外,通、茵泄之於內。蓋疸證之成,不外風寒固表,濕熱內盛,氣機不動,腠理拂鬱。內外分消則愈。或疑黃疸濕症,應忌酒,不知酒本濕也。今做緝濕捕,善識濕穴,領藥戰濕,非酒不可,且酒有流通肌腠之力也。
雞鳴散(《千金》)
主下焦寒濕,腳氣上攻。
檳榔,蘇葉(各二錢),防己(一錢),橘皮,吳茱萸(各七分),木瓜(三分)
為末,水煎,雞鳴時冷服。
陳修園曰:寒濕著於下焦,故用茱萸驅寒,檳、橘除濕,皆以氣勝,加以紫蘇血中之氣藥,辛香撲鼻,更助其氣。氣盛則行速,取著者行之之義也。又佐木瓜之酸,防己之苦,經云:「酸苦湧泄為陰。」俾寒濕之氣,得大氣之藥,從微汗而解之,戰則必勝之道也。服於雞鳴,取陽盛時則陽藥得力。冷服者,以陰從陰,混為一家,先誘之而後攻之也。
寶華散(右陶)
主穢濁阻痹,嘔瀉,口膩,神識模糊,脘痞。
鬱金,降香,荊芥,枳殼,銀花(各等分),細辛(少許)
為末,茶清下。
穢濁由口鼻吸入,走中道而分布三焦,經絡瘀塞,機竅不靈,故用芳香之品,調氣、活血、開竅、逐穢也。
大調經散(無澤)
主產後血虛,惡露未化,營衛不調,寒熱腫滿,自汗,心怔,神昏。
炒大豆(一兩五錢),茯神(一兩),琥珀(一錢)
為末紫蘇湯調服。
錢韻之曰:產後心血虛而惡露未消,氣為濁凝,營衛不調,血走皮腠,故以神、珀安鎮心神於上,消瘀調經於下,更以大豆養血消腫,紫蘇調氣和營,營衛和諧,諸症屏息。
止瀉湯(草窗)
主脾虛腹痛,泄瀉久不止。
白朮,白芍,陳皮,防風(各等分)
水煎服。
脾虛則濕積,肝實則凌脾,故用白朮滲濕補脾,陳皮調氣醒脾,使脾健則濕化而不受肝乘矣;白芍於土中瀉木,防風於土中達木,使木得其平,則相疏而不相乘侮矣。木土和而痛瀉止矣。
蒼耳散(無擇)
主風寒襲腦,清涕流溢,頭額作痛。
白芷,薄荷,辛夷,蒼耳(各等分)
為末,調服。
汪訒庵曰:膽熱移腦,則為鼻淵。然亦有風寒者,故用辛溫疏風散寒,風寒散則腦液自固矣。
震靈丹(《局方》)
白話文:
這個藥方能夠提升督脈的陽氣,穩固八脈,疏散凝結的邪氣,培養精血,難道只能治療腹瀉嗎?凡是陽氣虛弱,邪氣潛伏的病症都可以使用。
清骨散(士瀛)
主要治療骨蒸,夜間發熱有汗,盜汗。
銀柴胡、秦艽、地骨皮、青蒿、甘草(各等分)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鱉甲三錢煎煮的藥湯調服。
汪訒庵說:骨蒸有汗,是陽邪陷入陰血骨髓之中,地骨皮、鱉甲、柴胡能夠消除陰分的熱邪,從內平和;青蒿、秦艽也能夠消除體內熱邪,並引導到體外。甘草調和諸藥,以消除虛熱。
祛黃湯(洪緒)
主要治療濕熱鬱結體內,引起的黃疸,小便赤黃。
蒼耳子、薄荷、木通、茵陳(各二錢)
用陳年酒煎煮,調入砂仁粉末一錢,溫服。
王洪緒說:蒼耳子、薄荷能將邪氣疏散於外,木通、茵陳能將邪氣從內排出。黃疸的形成,不外乎風寒閉塞體表,濕熱在體內盛行,導致氣機不暢,皮膚毛孔鬱悶。內外都疏通消解,病就會好轉。有人懷疑黃疸屬於濕症,應該忌酒。但是要知道,酒本身就是濕性的,現在用酒來引導藥力,攻破濕邪,這是善於認識濕邪的竅門,用藥攻打濕邪,酒是不可或缺的,而且酒還有疏通肌肉毛孔的力量。
雞鳴散(《千金方》)
主要治療下焦寒濕,腳氣上攻。
檳榔、蘇葉(各二錢),防己(一錢),橘皮、吳茱萸(各七分),木瓜(三分)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水煎煮,在雞鳴時冷服。
陳修園說:寒濕停留在下焦,所以用吳茱萸驅散寒氣,檳榔、橘皮去除濕氣,這些藥都是以氣為主導。再加上紫蘇這種血液中的氣藥,氣味辛香,更能幫助氣的運行。氣旺盛則藥效傳導迅速,這就是利用氣的行走來達到藥效的目的。再佐以木瓜的酸味和防己的苦味,《黃帝內經》說:「酸味苦味能使氣下泄。」這樣寒濕之氣,就能藉由強力的藥物,從微微汗出的方式解除,這是一定能戰勝病邪的方法。在雞鳴時服用,是利用陽氣旺盛的時候,讓陽性的藥物發揮更大的藥效。冷服,是以陰從陰,讓藥物與體內陰邪混合為一體,先引誘後攻擊。
寶華散(右陶)
主要治療污穢濁氣阻滯,導致嘔吐腹瀉,口中黏膩,神志模糊,胃脘痞悶。
鬱金、降香、荊芥、枳殼、銀花(各等分),細辛(少量)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茶水送服。
污穢濁氣從口鼻吸入,進入體內,分布在三焦,造成經絡瘀塞,身體機能失靈。所以用芳香的藥物,來調暢氣機、活絡血液、開通竅穴、驅散污穢。
大調經散(無澤)
主要治療產後血虛,惡露沒有完全排出,營衛失調,寒熱交替,身體腫脹,自汗,心悸,神昏。
炒大豆(一兩五錢),茯神(一兩),琥珀(一錢)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紫蘇湯調服。
錢韻之說:產後心血虛弱,惡露沒有消退,氣因為濁氣而凝滯,營衛失調,血運行到皮膚毛孔,所以用茯神、琥珀來安定心神於上,消除瘀血、調理月經於下,再用大豆來養血消腫,紫蘇調和氣血,使營衛和諧,各種症狀就會消失。
止瀉湯(草窗)
主要治療脾虛腹痛,腹瀉久治不愈。
白朮、白芍、陳皮、防風(各等分)
用水煎服。
脾虛就會積聚濕氣,肝氣旺盛就會侵犯脾土,所以用白朮來滲濕補脾,陳皮來調氣健脾,使脾臟強健,就能化解濕氣,不再被肝氣侵犯;白芍在脾土中瀉肝木,防風在脾土中疏達肝木,使肝木平穩,就不會相互侵犯。肝脾和順,腹痛腹瀉自然停止。
蒼耳散(無擇)
主要治療風寒侵襲頭部,導致清鼻涕不斷流出,頭額疼痛。
白芷、薄荷、辛夷、蒼耳子(各等分)
將藥材磨成粉末,調服。
汪訒庵說:膽經的熱邪傳到腦部,就會形成鼻淵,但也有風寒引起的。所以用辛溫的藥物來疏散風寒,風寒散去,腦液自然會固攝。
震靈丹(《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