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絜度》~ 卷三 (8)
卷三 (8)
1. 卷三
為末,羊肉湯調服。
喻嘉言曰:祟附於身,與人之神氣交持,亦逼處不安,無隙可出,故用諸多靈物之遺形,引以羊肉之羶,俾邪氣轉附骨肉,移從大便而出。仿上古移精變氣,祝由遺事,而充其義耳。
白金丸(祗和)
痰血迷心,癲狂失心者主之。
白礬(三兩),鬱金(七兩)
為末,水泛丸。
汪訒庵曰:此病多因驚憂,痰血塞於心竅所致。白礬能軟頑痰,鬱金能走心竅,去惡血。痰血去,心竅開矣。
昌陽瀉心湯(孟英)
主暑濕穢濁,胸前痞塞,呃逆吐逆。
菖蒲(一錢),黃連(四分),黃芩,半夏(治),竹茹(各一錢五分),蘇葉(五分),厚朴(三分),枇杷葉(去毛),葦根(各四錢)
煎服。
王孟英曰:此瀉心湯證也,何必另立方治?以暑濕穢濁與傷寒不同。然終不能離其法,故仍曰瀉心。茲以菖蒲為君者,謂掃滌濁邪,而昌發清陽之氣也。合諸藥以為劑,共奏蠲痰泄熱,展氣通津之績,已歷試不爽矣。
金鎖固精丸
主氣虛遺滑,溲數。
黃耆,沙苑(各三兩),芡實,蓮鬚(各二兩),龍齒(一兩),牡蠣(四兩)
為末,蓮肉煮爛丸,淡鹽湯下。
經以心藏神,腎藏精,肺藏氣,此三者,人身之寶也。三者交戀無失,則身健永生。若神氣一虧,皆令精損。是方以金鎖固精名之,明指氣不攝精而設。耆、苑氣味甘溫,益氣固精,芡、蓮交心腎以澀精,斯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然氣衰精動,皆由於火,故復以龍牡導火歸原,火靜則精得固而氣有所養,神亦不困矣。
桑麻丸(胡僧)
主陰虧風動,肢麻,眩暈,耳鳴。
桑葉,胡麻(各八兩)
為末,蜜丸。
汪訒庵曰:桑葉祛外風而熄內風,胡麻益腎精而補肝陰,白蜜緩肝急而滋筋骨。風去精充,則精骨強而頭目清,不亦宜乎?
宣痹湯(天士)
主溫邪氣結,喘咳,神昏,譫痙,唇裂,舌腐。
石菖蒲(洗打),竹葉(各一錢五分),連翹(三錢),貝母(二錢,去心),杏仁(二十粒),射干(二分),枇杷葉(五錢,去毛)
水煎服。
陳修園曰:外感之危,不過閉塞,有清道濁道之分。熱痹清道,流行之氣,亦痹不行,郁遏不通,其熱愈甚。頻與寒涼發散,熱仍不已,惟葉氏云:「諸氣皆痹,邪無出路,有內閉外脫之虞。」欲宣內痹,須得芳香,菖蒲辛芳,開痹結之氣,竹、翹解結聚之熱,杏、貝、枇、射宣通肺氣。氣化則邪亦化矣,深得之才輕可去實之旨。
分清飲(士瀛)
主陽虛濕濁,白濁,溲數,漩白如油,便瀉。
萆薢,菖蒲,烏藥,益智,甘草(各等分)
水煎服。
陽火不足,脾無所養,濕濁自生,下注二陰。清濁交渾,乃小腸失泌別清濁之職,因脾土之升降不調也。於是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清濁相干,二便為變。方以菖蒲宣發心陽,以生脾土;益智益火之原,以消陰霾;甘草調和脾土,以助升降之權。其妙在於烏藥、萆薢,一通一澀,則通者通水濕,專走前陰;澀者澀滓穢,不趨小便。
白話文:
[卷三]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羊肉湯調和服用。
喻嘉言說:邪祟附在身上,與人的精神氣力互相抗衡,也會感到侷促不安,沒有空隙可以逃脫。所以使用多種帶有靈性的東西的殘餘形態,用羊肉的腥味來引導,讓邪氣轉而附著在骨肉上,然後隨著大便排出。這是仿效上古時代轉移精氣、改變氣息的祝由之術遺事,並加以擴充其含義。
白金丸(祗和)
主要治療痰血迷亂心竅,導致癲狂或精神錯亂的病症。
成分:白礬(三兩),鬱金(七兩)。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水調和成丸狀服用。
汪訒庵說:這種疾病多半是因為驚嚇憂慮,痰血阻塞在心竅所導致。白礬能軟化頑固的痰液,鬱金能疏通心竅,去除惡血。痰血去除,心竅就暢通了。
昌陽瀉心湯(孟英)
主要治療因暑濕穢濁引起的胸悶痞塞、打嗝、嘔吐等症狀。
成分:菖蒲(一錢),黃連(四分),黃芩,半夏(製過),竹茹(各一錢五分),蘇葉(五分),厚朴(三分),枇杷葉(去除絨毛),葦根(各四錢)。
用水煎煮後服用。
王孟英說:這是瀉心湯的適應症,為什麼還要另外立處方來治療呢?因為暑濕穢濁與傷寒不同。然而最終還是不能脫離瀉心湯的治療原則,所以仍然稱之為瀉心湯。這裡以菖蒲為主藥,是因為它能掃除污濁之氣,振奮清陽之氣。配合其他藥材組成藥方,共同發揮袪痰泄熱、疏通氣機、暢通津液的功效,經過多次驗證,效果良好。
金鎖固精丸
主要治療氣虛導致遺精滑泄、小便頻數的病症。
成分:黃耆,沙苑(各三兩),芡實,蓮鬚(各二兩),龍齒(一兩),牡蠣(四兩)。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煮爛的蓮子肉製成藥丸,用淡鹽水送服。
經典說心藏神、腎藏精、肺藏氣,這三者是人體的寶貴之物。三者和諧無損,則身體健康長壽。如果神氣虧損,都會導致精損。這個藥方以金鎖固精來命名,明確指出是因為氣虛無法固攝精液而設立的。黃耆、沙苑味道甘溫,能補益氣、固精,芡實、蓮子能調和心腎以收斂精液,這樣陰陽平和、精氣內藏,精神自然就能得到調理。然而氣虛導致精液滑泄,都是因為體內有火,所以再用龍骨、牡蠣來引導火氣回歸本源,火氣平靜,精液就能得到固攝,氣也能得到滋養,精神就不會困頓了。
桑麻丸(胡僧)
主要治療因陰虛導致風邪內動,引起肢體麻木、眩暈、耳鳴等病症。
成分:桑葉,胡麻(各八兩)。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藥丸。
汪訒庵說:桑葉能祛除外風並平熄內風,胡麻能補益腎精並滋養肝陰,白蜜能緩和肝急並滋潤筋骨。風邪祛除,精液充足,那麼筋骨就會強壯、頭目就會清爽,不是很合適嗎?
宣痹湯(天士)
主要治療溫熱邪氣壅塞,引起喘咳、神志不清、胡言亂語、抽搐、嘴唇乾裂、舌頭潰爛等病症。
成分:石菖蒲(洗淨打碎),竹葉(各一錢五分),連翹(三錢),貝母(二錢,去除心),杏仁(二十粒),射干(二分),枇杷葉(五錢,去除絨毛)。
用水煎煮後服用。
陳修園說:外感危重疾病,無非是閉塞不通,有清理通道和疏導污濁兩種方法。熱邪阻滯氣機,導致氣機無法運行,鬱滯不通,熱邪就會更加嚴重。如果頻繁使用寒涼發散的藥物,熱邪仍然無法消除,只有葉天士說的:「各種氣機都受到阻滯,邪氣沒有出路,有內閉外脫的危險。」要想宣通內部的閉塞,必須使用芳香的藥物。菖蒲辛香,能開通閉塞的氣機,竹葉、連翹能解散聚結的熱邪,杏仁、貝母、枇杷葉、射干能宣通肺氣。氣機疏暢,邪氣也就化解了,這很符合「用輕可去實」的道理。
分清飲(士瀛)
主要治療因陽氣虛弱、濕濁下注而引起的白濁、小便頻數、小便渾濁如油、大便溏瀉等病症。
成分:萆薢,菖蒲,烏藥,益智,甘草(各等分)。
用水煎煮後服用。
陽氣不足,脾胃失於濡養,濕濁就會自然產生,並向下滲注於二陰(指前陰和肛門)。清濁混雜,這是因為小腸失去了泌別清濁的功能,是因為脾土的升降失調。於是清陽之氣不能上升,濁陰之氣不能下降,清濁相互干擾,二便就會出現異常。這個藥方用菖蒲來宣發心陽,以生發脾土;用益智來補益火之本源,以消除陰霾;用甘草來調和脾土,以幫助脾氣的升降。其中精妙之處在於烏藥和萆薢,一個通利,一個收澀,通利的能通利水濕,專走前陰;收澀的能收斂污穢之物,不趨向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