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敏捷

《醫方絜度》~ 卷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三 (6)

1. 卷三

清暑化濕湯(孟英)

主暑濕發瘧,汗多不解。

石膏(一兩),厚朴(一錢),杏仁(三錢),竹葉,半夏(治),知母(各一錢五分)

水煎,臨熱時服,一劑知,二劑已。

葉天士曰:夏秋久熱,口鼻吸暑,偶有風涼外束,裡熱欲出無路,與營衛二氣交爭,致發瘧疾。夫暑必夾濕,濕也,熱也,皆氣也。聖帝論病,本乎四氣。其論藥方,首推氣味。理必苦降辛通,斯熱清濕化。石膏辛寒,大清氣分暑熱,厚朴辛溫燥濕,導涼藥以達膜原,半夏以和營衛,知、竹專理陽明獨勝之熱,杏仁降氣。而手太陰肺亦得秋金肅化之司,氣化則邪亦化矣。

一劑知,謂藥已知其對證;二劑已,已者中病當愈之稱耳。

奪命散(趙塋)

主產後血暈,瘀血衝心,發狂。

血竭,沒藥(各等分)

為末,童便溫酒調服。

錢韻之曰:新產之頃,有三沖急症,乃惡露不下而上衝心、沖肺、沖胃也。血竭專破瘀血,和絡定痛;沒藥衛護心宮,去瘀生新;童便導濁下行。能奪回性命於瞬息之間,故為產後三沖急症之神方也。

牽正散(士瀛)

主中風痰湧,口眼喎邪,無他證者。

白附子,殭蠶,全蠍(各等分)

為末,酒調服。

汪訒庵曰:白附辛溫,祛風豁痰;蠶、蠍辛鹹,軟痰散風。性動可使活絡,有毒可使破結。風性善行而有毒,用行而攻行,用毒以攻毒者,大《易》所謂「同氣相求」,《內經》所謂「衰之以其屬也」。不僅為內風之良方,又為外中旋風之聖藥。

辰砂散(《蘇沈》)

主癲癇狂,精神恍惚。

辰砂(一兩),棗仁(微炒),乳香(各五錢)

為末,溫酒調服。令恣飲沉醉,勿令至吐,便安置床枕令睡。病淺者一二日,深者三五日,睡覺,即神魂定矣。慎不驚觸。

孫兆曰:人但知安神,而不知昏其神,則神始安。得睡者,酒力也,醉則神昏而反安矣。辰砂鎮心泄火,乳香入心散瘀痰,棗仁補肝膽而寧心。

清陰煎(天士)

主暑熱上冒,入暮昏厥,譫語,或神呆,痰潮。

綠豆衣,赤豆衣,黑豆衣(各三錢)

地漿煎湯,調入珍珠末四分,冰片一分,溫服。

葉天士曰:暑熱客氣,由上受以行中道,熱蒸上冒,三焦否塞,擾亂神明而為厥。厥則邪深在陰,故取地漿重陰之氣,直清陰分之熱。珍珠至陰之氣,清心中之熱,立展神明。少佐冰片,辛溫以開熱痹。三豆清暑解毒,由至陰而外達皮膚,使其厥止。厥止,展清氣分可也。

羊肉湯(祗和)

主亡陽脫血,惡人倦臥,時戰如瘧。

羊肉(四兩),生薑,附子(各二兩),當歸,白芍,牡蠣(各一兩),龍骨(五錢),桂枝(一錢五分)

水煎服。

韓祗和曰:氣血欲脫,若止救逆,效必遲矣。與羊肉湯,病雖色見有陽,是熱浮上焦,中下二焦陰氣不化,若調得下焦有陽,則上焦之陽下降丹田,知所歸宿矣。

白話文:

清暑化濕湯(孟英)

主要治療因暑濕引起的瘧疾,以及出汗過多無法緩解的情況。

藥方組成:石膏(37.5克),厚朴(3.75克),杏仁(11.25克),竹葉,半夏(製過的),知母(各5.6克)

煎藥方法:用水煎煮,趁熱服用。通常服用一劑就能見效,服用兩劑就能痊癒。

葉天士的解釋:夏秋季節長期炎熱,口鼻吸入暑氣,偶爾受到涼風侵襲,體內熱氣無法排出,與營衛二氣相互爭鬥,導致發生瘧疾。暑氣通常夾雜濕氣,濕氣和熱氣都是氣的一種。古聖帝王論述疾病,根本基於四氣(寒、熱、溫、涼)。他們論述藥方,首先注重藥物的氣味。治療的原理必須是使用苦味藥使氣下降,使用辛味藥使氣通暢,這樣才能夠清除熱邪,化解濕氣。石膏味辛性寒,能夠強力清除氣分中的暑熱;厚朴味辛性溫,能夠燥濕,引導涼性藥物到達膜原;半夏能夠調和營衛之氣;知母和竹葉專門處理陽明經獨自旺盛的熱邪;杏仁能夠使氣下降。這樣,手太陰肺經也能夠得到秋季肅降的氣機,氣機調暢,邪氣自然化解。

所謂「一劑知」,意思是藥物已經對症;「二劑已」,「已」是指疾病痊癒的說法。

奪命散(趙塋)

主要治療產後因血瘀上衝心臟,導致暈厥、發狂等症狀。

藥方組成:血竭,沒藥(各等份)

製藥方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童子小便和溫酒調和後服用。

錢韻之的解釋:剛生產後,有三種急症會發生,就是惡露無法排出,反而向上衝擊心臟、肺臟、胃部。血竭專門用於破除瘀血,調和經絡,止痛;沒藥能夠保護心臟,去除瘀血,促進新血生成;童子小便能夠引導濁氣向下排出。這個藥方能夠在短時間內挽回生命,因此是治療產後三種急症的良藥。

牽正散(士瀛)

主要治療因中風導致痰多,口眼歪斜,但沒有其他症狀的情況。

藥方組成:白附子,殭蠶,全蠍(各等份)

製藥方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調和後服用。

汪訒庵的解釋:白附子味辛性溫,能夠祛除風邪,化解痰濕;殭蠶和全蠍味辛性鹹,能夠軟化痰液,驅散風邪。藥性活潑可以使經絡暢通,藥物有毒可以破除凝結。風的特性是善於流動且帶有毒性,所以用具有流動性的藥來治療流動性的病,用有毒性的藥來攻克毒邪,這符合《易經》所說的「同氣相求」,以及《內經》所說的「用同類藥物來削弱同類疾病」的理論。這個藥方不僅是治療內風的良方,也是治療外感旋風的靈藥。

辰砂散(《蘇沈》)

主要治療癲癇、狂躁、精神恍惚等症狀。

藥方組成:辰砂(37.5克),炒過的酸棗仁,乳香(各18.75克)

製藥方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溫酒調和後服用。服用後讓病人盡量飲酒使其沉醉,但不要使其嘔吐,然後將病人安置在床上休息。病情輕的,一兩天就能恢復;病情重的,三五天就能恢復,等病人睡醒後,神志就會清醒。切記不要驚嚇病人。

孫兆的解釋:人們只知道要安神,卻不知道使神昏迷,神才能夠安穩。能夠入睡是因為酒力的作用,醉酒後神志昏沉反而會安定下來。辰砂能夠鎮定心神,瀉火;乳香能夠進入心經,散除瘀血和痰液;酸棗仁能夠補益肝膽,寧靜心神。

清陰煎(天士)

主要治療暑熱向上侵犯,導致傍晚昏厥、胡言亂語、神情呆滯、痰液阻塞等症狀。

藥方組成:綠豆皮,赤豆皮,黑豆皮(各11.25克)

製藥方法:用泥漿水煎煮藥材,加入珍珠末1.5克和冰片0.4克,溫服。

葉天士的解釋:暑熱邪氣,從上而入,在中焦運行,熱氣向上蒸騰,導致三焦阻塞,擾亂神志,造成昏厥。昏厥代表邪氣深入陰分,所以選用泥漿水這種重陰之氣,直接清除陰分中的熱邪。珍珠是至陰之物,能夠清除心中之熱,使神志恢復清明。加入少量冰片,用其辛溫之性來開通熱痹。三種豆皮能夠清解暑熱毒邪,從陰分向外到達皮膚,使昏厥停止。昏厥停止後,再清理氣分的熱邪就可以了。

羊肉湯(祗和)

主要治療因陽氣脫失、失血過多,導致疲倦虛弱、喜歡躺臥、時而發冷像瘧疾一樣的症狀。

藥方組成:羊肉(150克),生薑,附子(各75克),當歸,白芍,牡蠣(各37.5克),龍骨(18.75克),桂枝(5.6克)

煎藥方法:用水煎煮後服用。

韓祗和的解釋:氣血將要脫失,如果只用藥物來救逆,效果會比較慢。用羊肉湯來治療,雖然表面看起來有陽氣,但實際上是熱氣浮在上焦,中下二焦的陰氣無法化生。如果能夠調養好下焦的陽氣,上焦的陽氣自然就會下降到丹田,有所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