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絜度》~ 卷二 (14)
卷二 (14)
1. 卷二
水煎服。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稍有拂鬱,則橫凌中土,理固然也。若腎水虧損,血液不足,則肝失所養而虛矣。大凡藏氣一衰,必所勝侮之,獨肝性剛暴,虛則不但不肯受制,而反欲侮其所勝矣。倘但見病似實,而抑之平之,是更廣其病機也。夫肝為剛藏,宜濟以柔,魏氏立此方,所以避剛劑也。
生地補腎水,《難經》所謂「虛則補其母」是也;枸杞滋心血,《千金》所謂「子王則氣感於母」是也;麥冬益胃氣,仲師所謂「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是也;沙參養肺氣,即《內經》所謂「勝極必復」,是迎其復氣也;當歸資本藏之血,《金匱》所謂「肝氣盛則肝自愈」是也。然肝為剛暴之藏,恐得補而反助其勢,故復以川楝泄肝之品,以監製之。
命名一貫,取五藏有相生循環之妙,而一方貫之也。
青娥丸(《局方》)
主腎虛風冷,腰痛而重,喘咳。
胡桃肉(二十個),破故紙(六兩,酒炒),杜仲(十六兩,薑汁炒)
為末,蒜膏丸。
王晉三曰:腎虛為風冷所乘,或處濕地,或墜墮傷損,皆令腰間似有物墜垂也。骨脂、胡桃,以補左性右命之間;杜仲、蒜膏,調和肝腎之氣。溫腎納氣,則喘咳平而腰腳自利矣。一方加青鹽膏,似覺更妙。
五皮飲(澹寮)
主水溢皮膚,遍身浮腫。
五加皮(四錢),桑白皮(一錢五分),大腹皮(三錢),生薑皮(六分),新會皮(五分),茯苓皮(三錢五分)
水煎服。
汪訒庵曰:諸藥滲濕健脾,於散瀉之中,猶寓調補之意。皆取皮者,水溢皮膚,以皮行皮也。
保元湯(明之)
主氣虛發熱,肢軟面白,痘陷不起。
黃耆(三錢),人參(二錢),甘草(一錢),肉桂(三分)
水煎服。
錢鬥保曰:保元者,保守元氣之謂。黃耆保在外一切之氣,甘草保在中一切之氣,人參保上、中、下、內、外一切之氣,加肉桂以鼓腎間動氣,諸氣治則元氣足矣。
清魂散(《局方》)
主產後眩暈,不知人,神昏,口噤。
澤蘭,人參(各一分),荊芥(一兩),甘草(五錢)
為末,酒下。
汪訒庵曰:產後氣血虛弱,瘀留而又感風邪,神魂蕩越。人參甘草以補正,荊芥以祛風,澤蘭以行瘀。風去瘀行,氣血生則神清矣。肝藏魂,故曰:清魂。
三香湯(天士)
主暑濕穢濁,不飢,不食,不便,不寐,胸煩。
瓜蔞皮(炒),鬱金(各一錢五分),山梔(炒),降香(各一錢),豆豉(三錢),枳殼(七分)
水煎服。
葉天士曰:濕濁暑穢,觸自口鼻,由膜原直走中道,遂致清肅不行,機竅不靈,故以清熱開鬱,芳香逐穢法也。
甘露飲(《局方》)
主胃經濕火,口臭,舌碎,吐衄,齒血。
枇杷葉(去毛),生地,天冬,枳殼,茵陳,麥冬,石斛,甘草,黃芩(各等分)
白話文:
卷二
滋養肝臟藥方
這個藥方用水煎服。
中醫認為,肝臟像軍隊的將軍,負責謀劃策略。如果肝氣稍微受到壓抑或不順暢,就會橫向侵犯脾胃,這是自然的道理。如果腎臟的陰液不足,血液也跟著不足,肝臟就會失去滋養而變得虛弱。一般來說,當臟腑的氣衰弱時,就會被它所能剋制的臟腑欺負。但肝臟的性質剛強暴躁,虛弱時不但不肯受制於被剋制的臟腑,反而會去欺負它能剋制的臟腑。如果只是看到病症表面看起來像實證,就用抑制的方法來治療,反而會加重病情。肝臟屬剛強的臟腑,應該用柔和的方法來調養。魏氏創立這個藥方,就是為了避免使用過於剛烈的藥物。
藥方中的生地能夠滋補腎陰,這符合《難經》所說的「虛則補其母」的原則;枸杞可以滋養心血,這符合《千金方》所說的「子臟強盛,則氣會影響到母臟」的道理;麥冬可以增強胃氣,這符合張仲景所說的「知道肝臟有病,會傳染到脾臟,應先加強脾臟的功能」的觀點;沙參可以滋養肺氣,這就是《內經》所說的「極盛之後必然會衰退」,是順應它恢復的氣機;當歸可以滋補肝臟的血液,這就是《金匱要略》所說的「肝氣強盛,肝病自然會好」的道理。然而,肝臟是個剛強暴躁的臟腑,擔心進補反而會助長它的氣勢,因此又加入川楝子這種能疏泄肝氣的藥材,來制約它。
這個藥方之所以命名為「一貫」,是取五臟之間相生循環的奧妙,並將這些作用貫穿於一個藥方之中。
青娥丸
(出自《局方》)
主要治療腎虛引起的風寒,導致腰部疼痛沉重,並有喘咳症狀。
藥材組成:胡桃肉(20個)、破故紙(6兩,用酒炒過)、杜仲(16兩,用薑汁炒過)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蒜膏做成藥丸。
王晉三認為:腎虛的人容易受到風寒侵襲,或因處於潮濕的地方,或因跌打損傷,都會導致腰部像有東西垂墜的感覺。破故紙、胡桃肉能補益左腎與右腎的陰陽;杜仲、蒜膏能調和肝腎之氣。溫補腎氣,使腎能納氣,就能使喘咳平息,腰腿也自然會舒適。有醫方會在藥丸中加入青鹽,似乎效果更好。
五皮飲
(出自澹寮)
主要治療體內水液外溢,導致全身浮腫。
藥材組成:五加皮(4錢)、桑白皮(1錢5分)、大腹皮(3錢)、生薑皮(6分)、新會皮(5分)、茯苓皮(3錢5分)
用水煎服。
汪訒庵認為:這些藥材能滲濕健脾,在疏散水濕的同時,也兼顧了調補的作用。方中選用藥材的皮,是因為水液外溢於皮膚,用藥材的皮來引導水液從皮膚排出。
保元湯
(出自明代醫家)
主要治療氣虛引起的發熱,身體乏力,面色蒼白,以及出痘時痘疹難以鼓起。
藥材組成:黃耆(3錢)、人參(2錢)、甘草(1錢)、肉桂(3分)
用水煎服。
錢鬥保認為:「保元」的意思是保護元氣。黃耆能保護體表之氣,甘草能保護體內之氣,人參能保護上下內外一切之氣,加入肉桂能鼓動腎間的動力。各方面的氣都得到治理,元氣自然就會充足。
清魂散
(出自《局方》)
主要治療產後眩暈,意識不清,神志昏迷,牙關緊閉。
藥材組成:澤蘭、人參(各1分)、荊芥(1兩)、甘草(5錢)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
汪訒庵認為:產後氣血虛弱,瘀血滯留,又感受風邪,導致神魂飄蕩。人參、甘草能補益正氣,荊芥能祛除風邪,澤蘭能活血化瘀。當風邪被祛除,瘀血被疏通,氣血得以產生,神志自然會清醒。肝臟主藏魂,所以這個藥方叫做「清魂」。
三香湯
(出自葉天士)
主要治療因暑濕穢濁之氣引起的,不感覺飢餓,沒有食慾,大小便不暢,失眠,胸悶煩躁等症狀。
藥材組成:瓜蔞皮(炒)、鬱金(各1錢5分)、山梔(炒)、降香(各1錢)、豆豉(3錢)、枳殼(7分)
用水煎服。
葉天士認為:暑濕穢濁之氣,從口鼻進入人體,由膜原直接侵入中焦,導致清陽之氣不能上升,氣機不暢,臟腑功能失靈。因此要用清熱開鬱、芳香祛穢的方法來治療。
甘露飲
(出自《局方》)
主要治療胃經濕熱引起的口臭、舌破潰、吐血、流鼻血、牙齦出血等症狀。
藥材組成:枇杷葉(去毛)、生地、天冬、枳殼、茵陳、麥冬、石斛、甘草、黃芩(各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