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絜度》~ 卷二 (13)
卷二 (13)
1. 卷二
椒附湯(叔微)
主腎氣攻背,項強不能轉仄。
附子(二錢),川椒(二十粒),生薑(七片),鹽(少許)
水煎服。
許叔微曰:「《千金方》有腎氣攻背,項強等證,予處此方,一服即瘥。」蓋逆行至此,用椒以引,歸經則安矣。腎氣上達,椒下達。詩云:「椒聊且貽我握。」皆此意也。
枳桔湯(朱肱)
主邪蔽胸膈,胸痞,吐酸,呃逆,咳嗽。
枳殼(一錢),桔梗(三分)
水煎服。
錢韻之曰:胸為氣息之路,總宜曠若太空。若邪蔽胸中,肺氣不布,清陽郁遏,升降不調而為病者,宜此方。枳殼行氣散結,桔梗開肺宣陽,一降一升,氣機旋運,升降不愆,邪氣自散。
雄黃解毒丸(震亨)
主纏喉急痹,陰寒結聚,便閉不通。
雄黃(一兩),鬱金(二錢),巴豆(十四粒,去油)
為末,醋丸,津嚥下。
吳鶴皋曰:纏喉急痹,緩治則死。雄黃能破結氣,鬱金能散惡血,巴豆能下稠涎。此方借治陰結不通,厥氣上逆,屢奏奇功。
黃龍湯(又可)
主虛人實熱,循衣摸縫,或不能運藥者。
生大黃(三錢),生地,蓯蓉(各五錢),元參(三錢五分),人參(二錢五分),當歸(二錢),甘草(八分),芒硝(一合)
水煎服。
張石頑曰:湯取黃龍命名,專攻中央燥土。雖曰用承氣,不得參、歸等鼓舞胃氣,烏能興雲致雨,或者以為因虛用參,殊不知參在群行劑中,則迅掃之威愈猛,安望其補益之力歟?
吳鞠通曰:虛人熱盛,不下即死;或下之不通,正虛不能運藥者亦死。蓋正氣已虛,邪氣復實,不得不以人參補正,大黃逐邪,芒硝破結,甘、地、蓯、歸增液,下通邪退。即正存一線,亦可大隊補陰而生,此邪正合治也。
瀉黃散(明陽)
主脾胃伏火,口乾,口臭,口瘡,熱在肌肉。
防風(四兩),藿香(七錢),山梔(一兩),石膏(五錢),甘草(二錢)
為末,略炒香,蜜酒調服。
吳鶴皋曰:脾中伏火,故用防風升陽散肝火,發脾中伏火,藿香理脾胃之氣,石膏大寒瀉熱,梔子使火屈曲下行,從小便出,甘草和中,又能瀉火,調以蜜酒,所謂先誘之而後攻之也。
端本丸(東宿)
主濕痰下流,遺精,白濁,帶下,面油。
白螺螄殼(煅,四兩),牡蠣(二兩),半夏(治),葛根,柴胡,苦參,黃柏(各一兩)
神麯糊丸。
錢韻之曰:陰氣走泄,濕熱痰飲乘虛下陷,必見脈滑面亮為的。螺螄水中旋行成道,澄清降濁,滲濕化痰;牡蠣固正精而卻邪水,化濕痰;半夏以和陰陽;柴葛以升清氣;黃柏堅陰清火;神麯開發氤氳。為丸緩服,則升者不致劇升,使濕痰去而清者升,則四體泰然,遺濁自止矣。
一貫煎(柳洲)
主肝血衰少,脘痛,脅疼。
北沙參,麥冬,當歸(各一錢五分),枸杞,生地(各三錢),川楝子(二錢)
白話文:
椒附湯
主要治療腎氣虛弱向上侵犯背部,導致脖子僵硬,無法轉動。
藥方組成:附子(二錢)、川椒(二十粒)、生薑(七片)、鹽(少許)。
用水煎服。
許叔微說:「《千金方》記載有腎氣上攻背部,導致脖子僵硬等症狀,我用這個方子治療,服用一次就痊癒了。」這種情況是腎氣逆行向上,用川椒引導它向下,回到它應該在的經脈就沒事了。腎氣往上走,川椒往下走。《詩經》說:「送我一些花椒吧。」就是這個道理。
枳桔湯
主要治療邪氣阻礙胸膈,導致胸悶、吐酸水、打嗝、咳嗽。
藥方組成:枳殼(一錢)、桔梗(三分)。
用水煎服。
錢韻之說:胸部是氣息運行的通道,應該像天空一樣開闊。如果邪氣阻礙在胸中,導致肺氣無法正常運行,清陽之氣被鬱滯,升降功能失調就會生病,這個方子就適合。枳殼可以行氣散結,桔梗可以開肺宣發陽氣,一個下降一個上升,讓氣機正常運轉,升降功能不失調,邪氣自然就消散了。
雄黃解毒丸
主要治療咽喉腫痛,嚴重到呼吸困難,同時伴有陰寒之氣凝聚,大便不通。
藥方組成:雄黃(一兩)、鬱金(二錢)、巴豆(十四粒,去除油脂)。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醋調和成丸,用津液送服。
吳鶴皋說:咽喉腫痛嚴重到呼吸困難,如果治療不及時會致命。雄黃可以破除凝結的氣,鬱金可以散開惡血,巴豆可以瀉下濃稠的痰涎。這個方子用來治療陰寒凝聚不通,導致氣往上逆,效果非常好。
黃龍湯
主要治療虛弱的人出現實熱症狀,胡言亂語,或無法正常服藥的情況。
藥方組成:生大黃(三錢)、生地、肉蓯蓉(各五錢)、元參(三錢五分)、人參(二錢五分)、當歸(二錢)、甘草(八分)、芒硝(一合)。
用水煎服。
張石頑說:這個湯之所以叫做黃龍,是為了專門治療脾胃的燥熱。雖然用了承氣湯的思路,但如果沒有人參、當歸等藥物鼓舞胃氣,怎麼能像黃龍一樣興雲降雨呢?有人認為,虛弱才用人參,卻不知道人參在攻邪的藥方中,可以讓藥效更強,並不是用來補益的。
吳鞠通說:虛弱的人出現實熱症狀,如果不及時瀉下就會死亡;或者瀉下後不通暢,這是因為正氣太虛弱,無法使藥物發揮作用也會死亡。這是因為正氣已經虛弱,邪氣卻很強盛,不得不藉助人參來補養正氣,用大黃來驅逐邪氣,用芒硝來破除凝結,用甘草、生地、肉蓯蓉、當歸來增加體液,使邪氣排出。即使正氣只剩下一線生機,也可以用大隊補陰的藥物來恢復生機,這是兼顧正邪的治療方法。
瀉黃散
主要治療脾胃有伏火,導致口乾、口臭、口瘡,以及肌肉發熱。
藥方組成:防風(四兩)、藿香(七錢)、山梔子(一兩)、石膏(五錢)、甘草(二錢)。
將藥材磨成粉末,稍微炒香,用蜂蜜酒調服。
吳鶴皋說:脾胃中有潛伏的火熱,所以用防風升發陽氣,散發肝火,並把脾中的伏火也發散出來;用藿香調理脾胃之氣;用石膏大寒之性來瀉熱;用梔子使火氣彎曲向下,從小便排出;甘草可以調和脾胃,又能瀉火;用蜂蜜酒調服,是先引導後攻邪的意思。
端本丸
主要治療濕痰往下流,導致遺精、白濁、帶下,以及臉上出油。
藥方組成:煅燒過的白螺螄殼(四兩)、牡蠣(二兩)、製過的半夏、葛根、柴胡、苦參、黃柏(各一兩)。
用神麯糊製成藥丸。
錢韻之說:陰氣虛弱,濕熱痰飲乘虛往下陷,通常會看到脈滑、臉色油亮的現象。螺螄殼在水中旋轉成道,可以澄清降濁,滲濕化痰;牡蠣可以固護精氣、祛除邪水,化解濕痰;半夏可以調和陰陽;柴胡、葛根可以升發清氣;黃柏可以堅守陰氣、清除火熱;神麯可以開發陽氣。將藥材製成藥丸,慢慢服用,可以讓升發之氣不會過度,使濕痰排出,清氣上升,這樣身體就舒暢了,遺精、白濁等問題自然就會停止了。
一貫煎
主要治療肝血虧虛,導致胃脘疼痛、脅肋疼痛。
藥方組成:北沙參、麥冬、當歸(各一錢五分)、枸杞、生地(各三錢)、川楝子(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