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絜度》~ 卷二 (9)
卷二 (9)
1. 卷二
神犀丹(天士)
主溫暑疫毒逆傳入營,痙厥,昏狂,譫語,癍疹,痘瘄,口糜,目赤,咽腐,神煩。
烏犀,菖蒲,黃芩(各六兩),生地,銀花(各一斤),金汁,連翹(各十兩),板藍根(九兩),豉(八兩),元參(七兩),花粉,紫草(各四兩)
生研爛為丸,開水化下。
王孟英曰:溫暑疫毒,邪不即解,耗液傷營,逆傳內陷,但看舌乾光,或紫絳,或元硬,或黑苔,皆以此丹救之。若初病即覺神情昏躁,而舌赤口乾者,是溫暑直入營分。酷暑之時,陰虛之體及新產婦人,患此最多。急須用此,多可挽回,切勿拘泥日多,誤投別劑,以僨事也。
桃花丸(椿田)
主痰飲固結,發狂咳嗽。
桃花(一兩),硼砂(一兩五錢),白芥子(八錢)
為末,水泛丸。
痰飲日久,根蒂牢固,非此方不能破其固結。桃花苦溫,消痰、滌飲、通便最速,復以硼之咸以軟堅,芥之辛以開結,堅結一解,痰從便泄矣,何有狂咳之患哉?
五仁丸(震亨)
血虧氣滯,腸液枯少,大便閉結。
麻仁,桃仁,柏仁,松仁,郁李仁(各一兩)
搗爛為丸。
華岫云曰:便閉一證,本有承氣火劑之猛下,豬膽蜜煎之外潤,可謂無餘蘊矣。然竟有不效者,蓋因血液枯燥而氣亦滯,致氣血結痹者,非五仁養潤陰液,行氣活血,不能奏功也。
敗毒飲(存橘)
主風溫內襲,胸膈赤痛,身熱咳嗽。
紫荊皮,羚羊角(各二錢),薄荷,甘草(各七分),牛蒡子(三錢,搗)
以水入羚角,煮一沸,內諸藥,俟再沸,入薄荷葉,溫服取微汗。
錢韻之曰:風熱襲於肌腠,胸膈赤痛,名曰赤膈。從古患者多死,至戈氏得此方,全活甚眾。其大意在清熱泄風之中,借荊皮之活血敗毒耳。
煉雄丹(《夷堅甲志》)
主暑毒,濕毒,瘧痢,泄瀉。
雄黃(水煮九次,為末)
蒸餅糊丸,甘草湯下。
《夷堅志》曰:昔虞丞相允文久患泄瀉,醫藥莫痊。一夕夢見壁上有韻語一方,讀之云:暑毒在脾,濕氣連腳,不泄則痢,不痢則瘧,獨煉雄黃,蒸餅和藥,甘草作湯,服之安樂。如法服之果效,後凡見是證,屢試屢驗。
八汁飲(曉瀾)
主胃陰不足,虛火上衝,噎膈,吐血。
藕汁,梨汁,蔗汁,白蜜,竹瀝,萊菔汁(各一杯),白果汁(半杯),生薑汁(三匙)
和勻服。
人身水火一負則一勝,若胃中之陰液一虧,陽火必然升越。然非有餘之火,胡可以苦寒直折?且苦味入口,其勢必吐。諸汁氣味甘寒,滋補胃中津液,清上逆之虛火。藕瀝又可止血,蔗蜜又可緩急,梨菔又可順氣,白果其頭向北,能令腎水以上濟虛火。少佐生薑,以宣三陽之結。其氣清芬味美,則胃氣自醒,順序下行,何有吐噎之虞?
三甲煎(生白)
主邪入厥陰,主客交混,神昏不語,久不愈。
白話文:
神犀丹(天士)
主要治療溫熱暑邪侵入營分,導致的抽搐、昏厥、發狂、胡言亂語、皮膚出現斑疹、痘瘡、口腔潰爛、眼睛紅腫、咽喉潰爛、心神煩躁等症狀。
藥方組成:烏犀角、菖蒲、黃芩(各六兩),生地、銀花(各一斤),金汁、連翹(各十兩),板藍根(九兩),豆豉(八兩),元參(七兩),花粉、紫草(各四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再製成藥丸,用溫開水送服。
王孟英說:溫熱暑邪如果沒有立刻解除,就會耗損體液,傷害營分,導致邪氣內陷。觀察患者的舌頭,如果出現乾燥光亮,或是紫紅色、或是板硬、或是黑苔,都可以用此藥方來治療。如果初病時就感到神情昏亂煩躁,而且舌頭紅、口乾,就表示溫熱暑邪直接侵入營分。在酷熱的時節,陰虛體質的人以及剛生產的婦女,最容易患上這種病。必須趕快使用此藥方,多數可以挽回病情,千萬不要拘泥於病程天數,誤用其他藥物,導致病情惡化。
桃花丸(椿田)
主要治療痰飲積聚凝結,導致的發狂、咳嗽。
藥方組成:桃花(一兩),硼砂(一兩五錢),白芥子(八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製成藥丸。
如果痰飲累積已久,根深蒂固,不是這個藥方就無法破除它的凝結。桃花味苦性溫,能最快地消除痰液、排除水飲、疏通大便;再配合硼砂的鹹味來軟化堅硬的結塊;以及白芥子的辛辣來疏通凝滯,堅硬的結塊一旦解除,痰液就會從大便排出,哪裡還會有發狂咳嗽的疾病呢?
五仁丸(震亨)
主要治療血虛氣滯,腸液枯竭減少,導致的大便閉結。
藥方組成:麻子仁、桃仁、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爛製成藥丸。
華岫雲說:便秘這種病症,原本有承氣湯這種瀉下猛烈的藥方,以及豬膽汁、蜂蜜煎煮外潤的方法,可以說已經沒有遺漏了。然而竟然還有效果不佳的情況,這往往是因為血液枯燥,同時氣機也阻塞,導致氣血凝滯。必須用五仁來滋養潤滑陰液,並推動氣血運行,才能發揮功效。
敗毒飲(存橘)
主要治療風溫邪氣侵入體內,導致的胸膈赤痛、身體發熱、咳嗽。
藥方組成:紫荊皮、羚羊角(各二錢),薄荷、甘草(各七分),牛蒡子(三錢,搗碎)。
先用水將羚羊角煮沸一次,然後加入其他藥材,等再次沸騰後,加入薄荷葉,溫服,取微微出汗的效果。
錢韻之說:風熱侵襲到皮膚肌肉,導致胸膈赤痛,稱作“赤膈”。從古至今,患上這種病的人多數會死亡,直到戈氏得到這個藥方,才救活了很多人。這個藥方的大意,是在清熱疏風的基礎上,藉助紫荊皮的活血敗毒功效。
煉雄丹(《夷堅甲志》)
主要治療暑熱毒邪、濕邪,以及瘧疾、痢疾、腹瀉等病症。
藥方組成:雄黃(用水煮九次,然後磨成粉末)。
將雄黃粉用蒸熟的麵餅糊製成藥丸,用甘草湯送服。
《夷堅志》記載:過去虞丞相允文長期患腹瀉,各種醫藥都無法治癒。有一天晚上他夢見牆壁上有一個藥方,上面寫著:“暑毒在脾,濕氣連腳,不泄則痢,不痢則瘧,獨煉雄黃,蒸餅和藥,甘草作湯,服之安樂。”他按照這個藥方服用,果然有效。後來凡是遇到這種病症,多次試驗都靈驗。
八汁飲(曉瀾)
主要治療胃陰不足,虛火上衝,導致的食道阻塞、吐血。
藥方組成:藕汁、梨汁、甘蔗汁、白蜂蜜、竹瀝、白蘿蔔汁(各一杯),白果汁(半杯),生薑汁(三匙)。
將以上藥汁混合均勻服用。
人體的陰陽平衡就像水火的消長,如果胃中的陰液一旦虧虛,陽火必然上升。然而,這並不是實火,怎麼可以用苦寒藥直接去降火呢?況且苦味藥入口,勢必會引起嘔吐。這些藥汁味道甘甜、性寒,可以滋補胃中津液,清降上逆的虛火。藕汁可以止血,甘蔗汁和蜂蜜可以緩解急迫的症狀,梨汁和白蘿蔔汁可以順理氣機,白果的尖端朝北,能夠引導腎水上濟虛火。再稍加生薑,以宣通三陽的鬱結。這些藥汁氣味清香美好,胃氣自然清醒,氣機順暢下行,哪裡還會有嘔吐或食道阻塞的擔憂呢?
三甲煎(生白)
主要治療邪氣侵入厥陰經,導致主客邪氣混雜,患者神志不清、不說話,久久不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