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絜度》~ 卷二 (7)
卷二 (7)
1. 卷二
為末,神麯糊丸,麥芽湯下。
凡感證而兼食滯,則以此取一二味,參於感證方中,如肉滯用山楂,麵食用萊菔,糯米用麥芽,若但食滯而無他證者,則用此丸服三四錢。名保和者,謂食滯胃中,則元氣潛消,此方功專化滯而不傷正氣,即是保合太和元氣也。
分清泄濁丸(楊起)
主下焦濕火,敗精瘀血阻竅淋濁。
生大黃(研),琥珀(研,各等分)
雞子白為丸。
淋屬肝膽,濁屬心腎,最宜分別。其有濕火下注,或敗精瘀血阻塞隧道,皆能成此。大黃苦寒,清火化濕,滌精敗瘀,同琥珀則直走小便。其道得通,淋濁自止。
十灰散(可久)
主火亢迫血妄行,吐血如湧。
大薊,小薊,藕節,柏葉,茅根,茜根,山梔,大黃,丹皮,棕櫚(各等分)
燒存性,為末,墨汁調服。
周揚俊曰:留得一分自家之血,即減得一分上升之火,故當急止耳。
劉若金曰:諸灰治血,取其由水而化血,又由血而歸水,故能療血之病於火者。總由水火合化之元,更取水火轉化之氣。原非用於止澀,由水火轉化之氣,更取水火蛻化之功。亦且用之益虛,握樞機以轉關矣。
啟蒙煎(天士)
主風暑上蒙,目赤,頭脹,耳頤腫痛。
夏枯草,鮮菊葉,荷葉邊,綠豆衣,土貝(去心),桑葉(各三錢),苦丁茶(一錢五分),羚角(二錢)
水煎服。
葉天士曰:頭面清竅,皆清陽交會之所,就外邪來乘,亦必無質清邪。經謂上焦如霧,非清芬輕揚氣味,何以卻邪?壅遏得宣,蒙竅啟清矣。
黃芩滑石湯(鞠通)
主濕熱相蒸,身熱,汗多不解。
黃芩(一錢五分),滑石(三錢)
水煎服。
吳鞠通曰:濕家本有汗,故不可汗解;濕熱兩傷,亦不可偏治。故以黃芩清濕中之熱,滑石利熱中之濕,合則共成宣氣利小便之功。氣化則濕熱化,小便利則濕熱去矣。然非汗多舌黃,不可輕投。
羊脂煎(《千金》)
主虛人久利。
羊脂,白蠟,白蜜,白米(各等分)
煎如粥服。
張石頑曰:羊脂性滑利,人用治久利,取滑利以通虛中留滯也。
臥龍丹
主中惡霍亂,五絕,諸般卒倒急暴之證。
牛黃,金箔(各四分),冰片,荊芥,羊躑躅,花蕊(各二錢),麝香(五分),硃砂(六分),牙皂(二錢五分),燈心炭(二錢五分)
研末,磁器密收。
王孟英曰:羊躑躅辛溫大毒,不入湯劑,入酒飲能殺人,近目即昏翳。今以此為君藥,少許搐鼻取嚏,救急最速。垂危重證,亦可以涼開水調灌分許。癰疽發背,蛇蠍蜈蚣受傷,用酒塗患處極效。
補中益氣湯(明之)
主中氣不足,久利久瀉,脫肛,溲長。
黃耆,人參,白朮(各一錢五分),當歸,甘草(各一錢),陳皮,升麻,柴胡(各五分)
水煎服。
《口問篇》曰:「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中氣者,脾氣也。脾氣不足則清陽下陷,下關不收,瀉利無度。脾宜升則健,故以升、柴升之,所以健其脾。氣虛者,補之以甘溫,參、朮、歸、陳甘溫氣味,所以益其氣。補之猶恐不及,復以黃耆固在外之元氣,甘草填在內之元氣。故王晉三曰:不僅名之曰補中,而復申之曰益氣也。
白話文:
卷二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神麯糊做成藥丸,用麥芽湯送服。
如果感冒症狀同時伴隨消化不良,可以從這個方子裡選一兩種藥材,加入到治療感冒的藥方中。例如,肉食積滯可以用山楂,麵食積滯用萊菔,糯米積滯用麥芽。如果只有消化不良而沒有其他症狀,就服用此藥丸三到四錢。這個方子之所以叫「保和」,是因為食物積滯在胃中會損耗元氣,這個方子的功效是專門化解積滯而不傷害正氣,也就是保護調和元氣的意思。
分清泄濁丸(楊起)
主要治療下焦濕火,敗精瘀血阻塞尿道導致淋漓混濁。
生大黃(研磨成粉末)、琥珀(研磨成粉末,各等份)
用雞蛋白做成藥丸。
淋症屬於肝膽的問題,濁症屬於心腎的問題,最要區分清楚。如果有濕火向下流注,或是敗精瘀血阻塞了排泄的通道,都可能導致這種情況。大黃味苦性寒,能清除火熱,化解濕氣,清除敗精瘀血,與琥珀合用則能直接引導藥力到達小便處。排泄通道暢通,淋濁自然就會停止。
十灰散(可久)
主要治療火氣過盛,迫使血液妄行,導致吐血如噴湧。
大薊、小薊、藕節、柏葉、茅根、茜根、山梔、大黃、丹皮、棕櫚(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燒成炭,研磨成粉末,用墨汁調服。
周揚俊說:「能留住一分自身的血液,就能減少一分上行的火氣,所以要趕快止血。」
劉若金說:「各種炭藥之所以能治療出血,是因為它本來是由水轉化成血,又可以由血轉化成水,所以能治療因為火氣引起的出血疾病。總之是利用水火合化的原理,並取其水火轉化的力量。這不是單純地止澀,而是通過水火轉化的力量,來達到治療的目的,還能用它來幫助虛弱的身體,掌握陰陽轉化的樞機。」
啟蒙煎(天士)
主要治療風邪暑邪侵襲頭部,導致眼睛紅腫、頭部脹痛、耳朵和腮部腫痛。
夏枯草、新鮮菊花葉、荷葉邊、綠豆衣、土貝(去心)、桑葉(各三錢)、苦丁茶(一錢五分)、羚羊角(二錢)
用水煎服。
葉天士說:「頭面和清竅是清陽之氣交會的地方,即使外邪侵入,也一定是無形的清邪。中醫說上焦如霧,不用清香輕揚的氣味,怎麼能驅散邪氣呢?讓壅塞的地方疏通了,蒙蔽的孔竅就清醒了。」
黃芩滑石湯(鞠通)
主要治療濕熱交蒸,導致身體發熱,汗多不止。
黃芩(一錢五分)、滑石(三錢)
用水煎服。
吳鞠通說:「濕症本來就有汗,所以不能用發汗的方法治療;濕熱同時損傷身體,也不能偏重於治療一方。所以用黃芩來清除濕氣中的熱,用滑石來疏通熱氣中的濕,合用就能達到宣通氣機,利小便的功效。氣機通暢,濕熱就會被化解,小便順暢,濕熱就會被排出。但是,如果不是汗多舌黃的症狀,不可以輕易使用這個方子。」
羊脂煎(《千金》)
主要治療虛弱體質的人長期腹瀉。
羊脂、白蠟、白蜜、白米(各等份)
煎煮成粥狀服用。
張石頑說:「羊脂的性質是滑利的,人們用它來治療長期腹瀉,是為了利用它的滑利性來疏通虛弱身體中積滯的東西。」
臥龍丹
主要治療突然發生的霍亂,昏迷,以及各種突發倒地的急症。
牛黃、金箔(各四分)、冰片、荊芥、羊躑躅、花蕊(各二錢)、麝香(五分)、硃砂(六分)、牙皂(二錢五分)、燈心炭(二錢五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密封的瓷器裝好。
王孟英說:「羊躑躅辛溫大毒,不能直接入湯劑,如果加入酒中飲用會致人死亡,靠近眼睛也會導致昏花。現在用它作為藥方的主藥,少量吸入鼻中以引發噴嚏,救急效果最快。對於危重病人,也可以用涼開水調和少量灌服。如果是癰疽發背,或被蛇蠍蜈蚣咬傷,用酒調和塗在患處,效果非常好。」
補中益氣湯(明之)
主要治療中氣不足,長期腹瀉,脫肛,小便次數多。
黃耆、人參、白朮(各一錢五分)、當歸、甘草(各一錢)、陳皮、升麻、柴胡(各五分)
用水煎服。
《口問篇》說:「中氣不足,小便就會因此發生變化。」中氣指的就是脾氣。脾氣不足,清陽之氣就會下陷,下關約束不住,就會導致腹瀉不止。脾的特性是宜升則健,所以用升麻和柴胡來提升脾氣,從而使脾健壯。氣虛的人,要用甘溫的藥物來補養,人參、白朮、當歸、陳皮這些藥材味甘性溫,能補益氣。補氣恐怕還不足,所以再用黃耆來固護在外的元氣,用甘草來充實在內的元氣。所以王晉三說,這個方子不僅僅叫做「補中」,還要強調是「益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