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敏捷

《醫方絜度》~ 卷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5)

1. 卷二

水煎服。

錢韻之曰:唐·柳柳洲云:元和間得腳氣病,夜半脘脅結痞如石,不知人,目上視,用此湯服之立愈。蓋足部有病,多因濕毒,經久不愈,與瘀血為伍,若衝至心肺則不治。杉節堅硬屬金,取節以止之,金能鎮逆、燥濕、通氣、流利關節,橘以疏肝利氣,檳則達下降逆,丹參通瘀活血,從上達下,勢若奔馬,童便領邪從濁道而出。故一二劑即可救死。

但斯證終不除根,不過使其仍歸於足而已。

桑螵蛸散(寇氏)

主精神失守,遺精,溲數,健忘,心悸。

人參,茯神,遠志,龍骨,當歸,石菖蒲,桑螵蛸(各等分)

為末,龜膠泡湯調,臨臥服。

葉天士曰:神傷於上,精敗於下,心腎不交,里真無藏,腎關不固,心動神馳,神馳精敗。故急以螵蛸、龍骨固之,當歸滋血,人參益氣,菖蒲益心智,龜膠滋腎精,茯神理心脾以交腎,遠志固腎氣以寧心,色色俱到。

柴胡地骨湯(守真)

主陰氣素虧,熱入骨髓,骨蒸內熱,盜汗,口糜,牙宣。

銀柴胡,地骨皮(各一兩)

水煎服。

陰虧內熱,或因素稟,或因暑熱病後,必見脈數,舌黃。柴地俱有滋陰養液之功,又有直清髓熱之力,若兼濕者,甘露飲尤妙。

竹茹湯(在涇)

主胃火上逆,喘咳,呃逆,嘔惡,吐血。

竹茹(一升),葦根(一尺),枇杷葉(五張,去毛)

水煎服。

汪訒庵曰:胃火上衝,肝膽之火助之,肺金之氣不得下降,方以竹茹清肝膽火,葦根清胃火,枇杷葉降肺氣。藥雖平衍無奇,卻有輕以去實之能。

紫菀湯(元義)

主肺氣不化,胸痹,便閉,不寐,不食,咳喘,身熱,時邪症汗下溫清不應者。

紫菀(八錢),蘇子,鬱金,栝蔞皮(各一錢五分),杏仁(三錢),枳殼(一錢),桔梗(三分),枇杷葉(四錢,去毛)

水煎服。

葉天士曰:天氣下降則清明,地氣上蒸則晦塞。上焦不行,下脘不通,陽氣痹塞,濁陰自聚。治法獨取太陰者,以肺主一身之氣化也。紫菀開肺之郁,潤腸之燥,旋運清陽,一物而三扼其要,蘇、郁宣其鬱結,桔、枳升降氣機,枇、杏、蔞皮清肅氣化,由肺直達大腸,上痹之邪,可從下解矣。用之得當,立奏奇功;不中病機,亦無大害,誠妙方也。

藿香正氣散(《局方》)

感夏月不正之氣,憎寒壯熱,頭痛頭眩,瘧痢泄瀉,脘悶嘔惡。

藿香,紫蘇,白芷,大腹皮,蒼朮,茯苓(各三兩),陳皮,半夏,厚朴(各二兩),桔梗,甘草(各一兩)

為末,每服五錢。

王孟英曰:此治風寒外感,食滯內停,或兼濕邪,或吸穢氣,或傷生冷,或不服水土等證的是良方。若溫暑熱證,不兼寒濕者,在所切禁。名曰正氣,謂非時不正之氣,此方皆能正之。

金鈴子散(守真)

白話文:

卷二

用水煎煮後服用。

錢韻之說:唐朝柳宗元曾說,元和年間得了腳氣病,半夜時,胸口和脅肋處結成硬塊像石頭一樣,失去知覺,眼睛向上翻。用了這個湯藥服用後,立刻痊癒。大概足部有病,多是因為濕毒,久治不癒,和瘀血混合在一起,如果衝到心肺,就無法醫治了。杉樹的節很堅硬,屬性為金,取它的節來治療,金可以鎮壓逆氣、燥濕、通氣、使關節暢通。橘子可以疏通肝氣、使氣順暢,檳榔可以使氣向下行,丹參可以活血化瘀,從上到下,勢如奔馬,童子尿引導邪氣從排泄管道排出。所以一兩劑就可以救活。

但是這個病終究不能根除,不過是使其恢復到腳部而已。

桑螵蛸散(寇氏)

主要治療精神失常、遺精、小便次數多、健忘、心悸等症狀。

人參、茯神、遠志、龍骨、當歸、石菖蒲、桑螵蛸(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龜膠泡水調和後,睡前服用。

葉天士說:神志受損在上,精氣耗散在下,這是心腎不交,體內沒有真正藏納之處,腎氣不固,心神浮動,心神浮動則精氣耗散。所以要趕快用桑螵蛸、龍骨來固攝,當歸滋養血液,人參補益氣,菖蒲增進心智,龜膠滋養腎精,茯神調理心脾來交合腎臟,遠志固攝腎氣來安定心神,各個方面都照顧到了。

柴胡地骨湯(守真)

主要治療陰氣本來就虛弱,熱邪進入骨髓,骨蒸發熱,盜汗,口瘡,牙齦外露等症狀。

銀柴胡、地骨皮(各一兩)

用水煎煮後服用。

陰氣虧虛,體內發熱,可能是因為先天體質,或是因為暑熱病後,一定會出現脈搏跳動快、舌苔發黃的情況。柴胡和地骨皮都有滋養陰液的功效,又有直接清除骨髓熱的能力,如果兼有濕氣,用甘露飲更好。

竹茹湯(在涇)

主要治療胃火上逆引起的喘咳、呃逆、噁心嘔吐、吐血等症狀。

竹茹(一升)、葦根(一尺)、枇杷葉(五張,去掉絨毛)

用水煎煮後服用。

汪訒庵說:胃火上衝,肝膽的火也來助長,導致肺氣無法下降。此方用竹茹清除肝膽火,葦根清除胃火,枇杷葉降肺氣。藥物雖然普通,卻有以輕巧的力量去除實熱的功效。

紫菀湯(元義)

主要治療肺氣不暢、胸痹、便秘、失眠、食慾不振、咳嗽氣喘、身體發熱、以及感冒發燒用發汗、清熱等方法都無效的情況。

紫菀(八錢)、蘇子、鬱金、栝蔞皮(各一錢五分)、杏仁(三錢)、枳殼(一錢)、桔梗(三分)、枇杷葉(四錢,去掉絨毛)

用水煎煮後服用。

葉天士說:天氣下降則清明,地氣上升則渾濁閉塞。上焦不通暢,下焦也不通暢,陽氣阻塞,濁陰就會聚集。治療方法獨取太陰肺經的原因,是因為肺主管全身的氣化。紫菀可以疏通肺氣的鬱結,潤澤腸道的乾燥,旋轉運化清陽之氣,一個藥就掌握了三個要點;蘇子、鬱金可以疏解鬱悶,桔梗、枳殼可以升降氣機,枇杷葉、杏仁、栝蔞皮可以清理肅降氣化,從肺直接通到大腸,上焦的閉塞,就可以從下焦疏通解決了。用藥得當,就會立刻見效;不對症,也沒有大的危害,確實是妙方。

藿香正氣散(《局方》)

治療夏天感受不正之氣引起的發冷發熱、頭痛頭暈、瘧疾、痢疾、腹瀉、胸悶、噁心嘔吐等症狀。

藿香、紫蘇、白芷、大腹皮、蒼朮、茯苓(各三兩)、陳皮、半夏、厚朴(各二兩)、桔梗、甘草(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

王孟英說:此方是治療風寒外感、飲食積滯在內、兼有濕邪、吸入污濁之氣、吃了生冷食物、或不服水土等情況的良方。如果是溫熱暑邪引起的熱病,不兼寒濕,就要絕對禁止使用此方。此方名為正氣,是指能糾正非時不正之氣。

金鈴子散(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