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絜度》~ 卷二 (4)
卷二 (4)
1. 卷二
檀香飲(天士)
主膻中郁遏,肝氣不和,心痛欲死。
檀香(二兩),丹參(五錢),砂仁(一錢)
水煎服。
錢韻之曰:思慮過度,大怒傷肝,膻中郁遏,氣壅不通,或瘀血不通,其痛大作。檀香辛鹹溫而氣香,利氣和肝,散郁醒脾。檀字從亶,膻亦從亶,理能入膻勻氣。丹參苦辛色紫,人心調血;砂仁開曠胸中。氣血調和,膻中清靜,則志意治,陽氣固,病自除矣。怒氣傷肝,宜用紫檀;思慮傷脾,宜用白檀。臨證施用,各有所宜也。
駐車丸(《千金》)
主下利崩脫,日久不愈。
黃連(六兩),乾薑(二兩),當歸,阿膠(各三兩)
為末,膠丸。
陳修園曰:張路玉謂人身有車,皆附脊而行,以精氣神之運度。羊車屬肺分,當在上,以職司化氣生精,故位反在下;鹿車屬腎分,當在下,以職司化火益氣,故位反在中;牛車屬脾分,當在中,以職司化味歸神,故位反在上。此平人之常度也。平人失其常度而患下利崩脫,良由鹿車過駃,趲動羊車,過動以致精不藏;牛車過疲,不能隨鹿車之駐驟,以致水穀不克。
故用乾薑以助牛車之健運,黃連以挽鹿車之傾危,阿膠以救羊車之奔迫,當歸以理血氣之散亂。庶精、氣、神各歸其統,而無崩脫之虞。且冷利得乾薑可瘳;熱利得黃連可瘳;冷熱交錯,得姜連可解。阿膠可滋乾薑之燥,當歸可和黃連之寒,不特為久利神丹,尤為休息之專藥。
五花煎(椿田)
主氣滯血凝,脘痛,石瘕,腹疼,經水不調。
月季花,山茶花,紅桃花,玫瑰花,水紅花(各等分)
水煎服。
凡屬積聚,多由肝經悒鬱,氣不運行,血凝成瘕。此方獨取其花,取花以散之也。且皆色赤,氣溫味苦,能走血絡而和之行之,足可卻疾,非破積除癥之猛劑也。虛人、老人,不耐攻伐者,皆可採用也。
稀涎散(《局方》)
主中風暴僕,痰涎壅盛,氣閉不通,牙緊喉閉。
白礬,皂角,巴豆,藜蘆(各等分)
為末,溫水灌五分,取吐痰涎為度。
徐靈胎曰:此急救吊痰之法。實見其痰在膈上則可用,否則提其上升,反成厥冒等疾。
白薇湯(叔微)
主血厥內熱,經色漸淡,或結塊,帶下,寒熱。
白薇,當歸,人參(各二錢),甘草(五分)
水煎服。
謝映廬曰:形瘦多火,面紅脈大,汗多厥逆,名曰血厥。火氣焚灼,血液衰弱。陰陽相抱,乃能動靜有常。若陽失陰守,則陽氣上而不下,而為厥逆,月事超前或陽維為病。而苦寒熱,法當生陰以維陽。白薇降而涼血,達衝任而利陰,故主忽忽不知人,狂惑。參、歸生血液而固氣,合甘草以緩火勢也。
杉木湯(洵美)
主濕毒瘀血,腳氣上衝,脘腹痞硬欲死。
杉木節,橘葉(各一升),大腹子(七枚,搗),丹參(一兩),童便(一杯,衝入)
白話文:
檀香飲
主要治療胸口悶脹、肝氣不順、心痛到快要死掉的情況。
藥材:檀香(二兩)、丹參(五錢)、砂仁(一錢)
用法:用水煎煮後服用。
錢韻之說:思慮過多、大怒傷肝,導致胸口鬱悶、氣血不通,或者是有瘀血堵塞,就會引發劇烈疼痛。檀香的味道辛辣帶鹹且溫和,氣味芳香,可以疏通氣機、調和肝氣,散開鬱悶、醒脾健胃。檀字的部首從「亶」,「膻」(指胸部)字也從「亶」,因此推測檀香能進入胸部調整氣機。丹參的味道苦澀辛辣,顏色紫紅,可以調養心臟,活血化瘀;砂仁可以開闊胸中的鬱悶。當氣血調和順暢,胸部感到清靜舒適,那麼人的意志就會穩定,陽氣也會固守,疾病自然就能消除。怒氣會傷害肝臟,適合使用紫檀;思慮過多會傷害脾臟,適合使用白檀。臨床上使用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檀香。
駐車丸
主要治療長期腹瀉、崩漏不止的病症。
藥材:黃連(六兩)、乾薑(二兩)、當歸、阿膠(各三兩)
用法:將藥材磨成粉末,再用阿膠做成藥丸。
陳修園說:張路玉認為人體內有三種「車」,都是依附著脊椎而運行的,代表精、氣、神的運轉。羊車屬於肺的系統,應該在上,負責化氣生精,所以位置反而偏下;鹿車屬於腎的系統,應該在下,負責化火益氣,所以位置反而偏中;牛車屬於脾的系統,應該在中間,負責消化食物轉化成精氣神,所以位置反而偏上。這是正常人的情況。如果正常人失去這種平衡,出現腹瀉或崩漏,是因為鹿車運轉太快,帶動了羊車,過度運轉導致精氣無法儲存;牛車過於疲勞,不能配合鹿車的快慢,導致水穀精微無法吸收。
所以用乾薑來幫助牛車恢復運轉,用黃連來挽救鹿車的傾斜,用阿膠來緩解羊車的奔跑,用當歸來調理散亂的氣血。這樣一來,精、氣、神都能各歸其位,就不會有崩漏的危險。而且,寒性腹瀉可以用乾薑來治癒;熱性腹瀉可以用黃連來治癒;寒熱交錯的腹瀉可以用乾薑和黃連來解決。阿膠可以滋潤乾薑的燥性,當歸可以緩和黃連的寒性,這不只是治療久瀉的良藥,更是可以幫助恢復健康的專用藥物。
五花煎
主要治療氣滯血瘀引起的胃脘疼痛、腹部腫塊、腹痛、月經不調。
藥材:月季花、山茶花、紅桃花、玫瑰花、水紅花(各等份)
用法:用水煎煮後服用。
凡是屬於積聚腫塊,多半是因為肝經氣機鬱結,氣血運行不暢,導致血液凝結成腫塊。這個方子獨特之處在於使用各種花,因為花具有疏散的特性。這些花大多顏色紅潤,氣味溫和帶點苦味,能夠通行血脈,調和氣血,足以治病,並非猛烈的破積消癥藥物。身體虛弱、年老體衰、不耐受攻伐的人,都可以使用這個方子。
稀涎散
主要治療中風昏倒、痰涎壅盛、氣機閉塞不通、牙關緊閉、喉嚨堵塞的情況。
藥材:白礬、皂角、巴豆、藜蘆(各等份)
用法:將藥材磨成粉末,用溫水沖服少許,以吐出痰涎為度。
徐靈胎說:這是緊急救治吐痰的方法。如果痰積在膈膜之上,這個方法才有效,否則會導致痰逆行上升,反而引起昏厥等疾病。
白薇湯
主要治療血虛內熱、月經顏色逐漸變淡或有血塊、帶下、忽冷忽熱的病症。
藥材:白薇、當歸、人參(各二錢)、甘草(五分)
用法:用水煎煮後服用。
謝映廬說:體型消瘦、體內多火、臉色潮紅、脈搏洪大、容易出汗、手腳冰冷逆轉,這種情況稱為血厥。這是因為體內火氣過旺,灼燒血液,導致血液衰弱。陰陽互相依存,才能保持正常的活動狀態。如果陽氣失去陰氣的約束,就會導致陽氣向上而不向下,引起手腳冰冷逆轉,月經提前,或者出現陽維脈失調的疾病,出現忽冷忽熱的情況。治療上應該滋養陰液來維護陽氣。白薇可以降火、涼血,通達衝脈和任脈,有利於陰液,所以可以治療神志不清、胡言亂語等症狀。人參和當歸可以產生血液、固守氣機,配合甘草可以緩和火勢。
杉木湯
主要治療濕毒瘀血、腳氣上衝、胃腹部脹滿堅硬難受的情況。
藥材:杉木節、橘葉(各一升)、大腹子(七枚,搗碎)、丹參(一兩)、童便(一杯,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