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敏捷

《醫方絜度》~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卷二

甘露消毒丹(天士)

主濕溫時疫,發熱,倦怠,胸滿,腹脹,肢酸,咽腫,斑疹,黃疸,頤腫,口渴,吐瀉,瘧痢。

滑石(十五兩),茵陳(十一兩),黃芩(一兩),菖蒲(六兩),川貝,木通(各五兩),藿香,射干,連翹,薄荷,白蔻(各四兩)

為末,每服三錢。

王孟英曰:此濕溫時疫之總方也。《六元正紀》五運分步,每年春分後十三日交二運,徵火王,天乃漸溫;芒種後十日交三運,宮土王,地乃漸濕。溫濕蒸騰,更加烈日之暑,爍石流金,人在氣交之中,口鼻吸受其氣,留而不去,乃成濕溫疫癘之病。但看舌苔淡白,或厚膩,或黃滑者,是暑濕熱疫之邪尚在氣分,悉以治之,立效。

六一散(守真)

主暑濕,瘧痢,黃疸,水腫,泄瀉,疹㾦,口瘡,口臭。

滑石(六兩,水飛),甘草(一兩)

為末,新汲水調服。

汪訒庵曰:滑石,滑能通竅,寒能清熱,淡能滲濕,色白能開肺氣而下輸膀胱。甘草和中,緩滑石滲利,故能隨引而走內走外也。其數六一者,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義,故又名天水散。

徐靈胎曰:滑利清涼,通達水道而不傷陰,所以為佳。

茯苓丸(指迷)

主痰停中脘,兩臂疼痛,食滯,脘痛拒按。

生半夏,茯苓(各一兩),枳殼(五錢),風化硝(二錢五分)

為末,生薑汁糊丸。

汪訒庵曰:半夏燥濕化痰,茯苓和脾滲濕,枳殼行氣化滯,風化硝軟堅消積,生薑製半夏之毒而散結,故不特為痰飲之良方,尤為食滯之妙藥。

徐靈胎曰:方極和平,義精效速,重者宜控涎丹。

連翹金貝煎(《景岳》)

主熱毒紅腫之瘍在陽分者。

連翹,大貝,金銀花,夏枯草,蒲公英,紅藤(各等分)

水煎服。

錢韻之曰:此方治陽分之瘍,清熱解毒,和營消腫,大有神功。暑瘍熱癤,並可用之。

保胎飲(孟英)

主血虛有熱,屢次墮胎。

竹茹,桑葉,絲瓜絡,杜仲(各三錢)

水煎服。

王孟英曰:此方皆養血清熱而熄內風。凡物之堅強,莫如竹皮。《禮》云:如竹箭之有筠是也。皮肉之緊貼,亦莫如竹。故竹雖簁而皮肉不相離,實為血證之要藥,觀塞舟不漏可知矣。桑葉,蠶食之而成絲,杜仲皮亦有絲,絲瓜絡筋膜聯絡,質韌子堅,具包羅維繫之形,且皆色青入肝,肝虛而胎系不牢者,勝於他藥多矣。

青龍散(守真)

主風成熱中,目黃,煩渴。

仙靈脾,地黃,首烏(各三錢),防風,荊芥(各一錢五分)

為末,沸湯調服三錢。

《內經·風論》曰:「風氣與陽明入胃,上循目內眥,不得泄,則熱中而目黃。」仙靈脾氣味辛寒,散風泄熱;首、地行血熄風;荊、防宣表散郁。庶得血行。郁散而病自瘳矣。名曰青龍者,青龍乃東方之神,龍行而鬱散也。

白話文:

甘露消毒丹(天士)

主要治療濕熱引起的時疫,症狀包括發燒、身體疲倦、胸悶、腹脹、四肢痠痛、咽喉腫痛、皮膚出現斑疹、黃疸、腮腺腫大、口渴、嘔吐腹瀉、以及瘧疾和痢疾。

藥方組成:滑石(十五兩)、茵陳(十一兩)、黃芩(一兩)、菖蒲(六兩)、川貝、木通(各五兩)、藿香、射干、連翹、薄荷、白蔻(各四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

王孟英說:這是治療濕熱時疫的總方。《六元正紀》將一年五運分為不同階段,每年春分後十三天進入二運,火氣旺盛,天氣逐漸轉暖;芒種後十天進入三運,土氣旺盛,地面逐漸潮濕。溫熱和潮濕交織,加上烈日的曝曬,天氣酷熱難耐,人們處於這種氣候變化中,通過口鼻吸入這些濕熱之氣,滯留在體內,就會形成濕熱時疫。如果看到患者舌苔呈現淡白色,或厚膩,或黃而滑膩,表示暑濕熱邪還在身體的氣分,都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效果很快。

六一散(守真)

主要治療暑濕引起的疾病,如瘧疾、痢疾、黃疸、水腫、腹瀉、皮膚疹子、口瘡和口臭。

藥方組成:滑石(六兩,用水研磨成粉)、甘草(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剛汲取的新鮮水調和後服用。

汪訒庵說:滑石具有滑利的作用,可以疏通孔竅;性寒可以清熱;味淡可以滲濕;顏色白可以開啟肺氣,使之向下輸送到膀胱。甘草可以調和脾胃,緩和滑石的滲利作用,因此能引導藥力到達身體的內外各處。這個方子的藥材比例為六比一,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意義,所以又名「天水散」。

徐靈胎說:滑石滑利清涼,可以疏通水道而不損傷陰液,因此是很好的藥材。

茯苓丸(指迷)

主要治療痰濕停留在中脘部位,導致兩臂疼痛、食積、胃脘疼痛,且按壓會加劇疼痛。

藥方組成:生半夏、茯苓(各一兩)、枳殼(五錢)、風化硝(二錢五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生薑汁調和後製成藥丸。

汪訒庵說:半夏可以燥濕化痰,茯苓可以健脾滲濕,枳殼可以行氣化滯,風化硝可以軟化堅硬的積塊,生薑可以解除半夏的毒性並散結,因此這個方子不僅是治療痰飲的良方,也是治療食積的妙藥。

徐靈胎說:這個方子藥性平和,作用精確且效果迅速,如果病情較重,應該使用控涎丹。

連翹金貝煎(《景岳》)

主要治療熱毒引起的紅腫瘡瘍,且病位在身體的陽面。

藥方組成:連翹、大貝、金銀花、夏枯草、蒲公英、紅藤(各等份)。

用水煎服。

錢韻之說:這個方子治療陽面部位的瘡瘍,可以清熱解毒,調和氣血,消腫止痛,效果很好。暑天引起的瘡瘍熱癤,也可以使用這個方子。

保胎飲(孟英)

主要治療血虛有熱,導致多次流產的症狀。

藥方組成:竹茹、桑葉、絲瓜絡、杜仲(各三錢)。

用水煎服。

王孟英說:這個方子都是養血清熱,並能平息體內虛風的藥材。竹子堅韌,就像竹箭一樣有筋骨,皮肉緊密相連,竹子的皮肉不分離,是治療血證的重要藥材,就像船隻用竹子做成而不會漏水一樣。桑葉是蠶吃了後可以吐絲,杜仲的皮也有絲,絲瓜絡筋膜聯絡,質地堅韌且果實堅硬,具有包羅維繫的特性,且這些藥材都是青色,可以入肝,對於肝虛導致胎系不穩固的情況,比其他藥物效果更好。

青龍散(守真)

主要治療風邪入裡化熱,導致眼睛發黃、煩躁口渴的症狀。

藥方組成:仙靈脾、地黃、何首烏(各三錢)、防風、荊芥(各一錢五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滾燙的開水調和後服用三錢。

《內經·風論》說:「風氣與陽明經的氣進入胃部,沿著眼睛的內眥向上,如果不能疏泄,就會在體內化熱,導致眼睛發黃。」仙靈脾性味辛寒,可以疏散風邪,清泄熱邪;何首烏和地黃可以活血,平息風邪;荊芥和防風可以宣散表邪,疏解鬱滯。這樣可以使氣血運行順暢,鬱滯疏散,疾病自然就會痊癒。這個方子命名為「青龍」,是因為青龍是東方的神,龍運行可以疏散鬱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