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絜度》~ 卷一 (13)
卷一 (13)
1. 卷一
黃蘗(一兩),冰片(少許)
為末,蜜水法丸。
朱震亨曰:主秘藏者,腎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藏有相火,而其繫上屬於心。心,君火也,為物所感,則易於動心,動則相火翕然隨之。雖不交會,精亦暗流滲漏矣。此方以黃柏一味獨瀉相火,清濕熱堅陰,而治中年相火盛,夢遺,心悸,或帶下日久者,屢用屢效也。
三仁湯(鞠通)
主濕溫阻氣,惡寒,身熱,多汗,胸痞,口不渴。
杏仁,苡仁(各三錢),蔻仁(五分)
水煎服。
吳鞠通曰:濕溫乃土氣鬱蒸,自長夏而來,其來有漸,其性氤氳黏膩,最難速已。不可汗、下、溫、清,惟以三仁湯輕宣肺氣。蓋肺主一身之氣,氣化則濕熱化矣。若熱重濕輕,舌黃脈數者,不宜用,慮其劫液耳。
介潛湯(椿田)
主陰虧陽浮,痰飲氣逆,面赤,足冷,喘嗽。
龜板,鱉甲,牡蠣,淡菜,蛤殼,螺螄殼,石決明,蚌珠(各等分)
水煎服。
介形象離,其神在坎。介屬陰類,皆可潛陽,是引陽氣下歸於陰,復通陰氣上行之藥也。育陰潛陽之中,各有專主之功。神屋首入於腹,能通任脈之陰;神守隨日而轉,能守君火之神;牡蠣海水結成,能引飛龍歸宅;白螺紋形轉旋,能斡身中之氣;決明寒水所生,能抑亢逆肝陽;蛤蜊燥金之質,能軟痰陰之堅;蚌珠感月而胎,能益至陰之精;淡菜咸中之淡,能補陰中之氣。凡遇陰不潛陽之證,有兼他病,隨證採選可也。
四烏賊一藘茹丸(《內經》)
主血枯經閉,胸滿,唾血,帶下。
烏賊骨(四兩),藘茹(一兩)
研末,雀卵為丸,小豆大,每服五丸。飯後以鮑魚汁一杯送下,早晚二服。
王孟英曰:女子氣竭傷肝,月事不來,病名血枯。蓋瘀血不去,則新血日枯也。此方及大黃䗪蟲丸,正此義也。後人但知彼血枯為虛,而不知血得熱則瘀,反用溫補,豈能愈病?又任脈虛而帶下不攝,皆以此方久服,無不收功,真妙法也。
緩風湯(元功)
主肝膽風火,暈厥相因,面赤,足冷。
鐵衣,青鉛(各一兩)
生地(五錢),羚角(一錢五分),夏枯(二錢),豬膽汁(一枚),甘草(五分)
用水先煮,鉛、鐵、羚羊俟沸再入,三味煎沸,入膽汁溫服。
秦元功曰:肝膽火鬱,火盛風生,此為內風。狂風勃發,氣血大亂,走竄空竅,故以助金平木為要務,以養血滋水為正治,所謂治風先治血也。
黃芩定亂湯(孟英)
主溫熱霍亂,肢冷,脈伏,腹不痛,口渴,身熱,神情煩躁。
山梔(炒),黃芩(炒),半夏(治),竹茹(各一錢四五分),豉(三錢,綿裹),蠶砂(四錢,綿裹),橘紅(五分)
陰陽水煎,徐徐服,禁穀食一日。
王孟英曰:梔子苦寒,善泄鬱熱;豉經蒸腐,性極和平。凡霍亂多由濕鬱化熱,挾穢濁惡氣,或疫內停滯而擾攘中宮。惟此二物最為對證良藥。熱勝則佐以黃芩,以清解溫邪;蠶砂勝濕祛風,以領濁氣下趨;橘、夏、竹茹開痞行食,清暑宣穢;陰陽水者,以濁陰不降,清陽不升,發為霍亂,用之以分其陰陽,使得其平也。此溫邪霍亂之祖方也。
白話文:
黃柏冰片丸
將黃柏磨成粉末,加入少許冰片,用蜂蜜水調和製成藥丸。
朱震亨認為:主管精液儲藏的是腎臟,主管疏通排泄的是肝臟。這兩個臟腑都有相火,而相火的根源又上屬於心臟。心,是君火,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產生波動,心火一動,相火就會跟著旺盛。即使沒有性行為,精液也會暗中流失。這個藥方只用黃柏一味藥,就能夠瀉掉相火,清除濕熱,使陰精堅固。特別適合中年人因相火旺盛引起的遺精、心悸,或是長期白帶過多等症狀,多次使用效果都很好。
三仁湯
主要治療濕溫病導致氣機阻滯,出現怕冷、發熱、多汗、胸悶、口不渴等症狀。
使用杏仁、薏苡仁各三錢,白豆蔻五分,用水煎服。
吳鞠通認為:濕溫病是因夏季濕熱之氣鬱積而成,病情進展緩慢,具有黏膩難解的特性,不適合用發汗、瀉下、溫補、清熱等方法治療,只能用三仁湯來輕微宣通肺氣。因為肺主管全身的氣,肺氣運行正常,濕熱才能被化解。如果熱邪較重而濕邪較輕,出現舌苔發黃、脈搏跳動較快等症狀,就不適合使用此方,因為可能會耗傷陰液。
介潛湯
主要治療陰液虧損導致陽氣上浮,出現痰飲氣逆、臉色發紅、手腳冰冷、氣喘咳嗽等症狀。
使用龜板、鱉甲、牡蠣、淡菜、蛤殼、田螺殼、石決明、蚌珠各等分,用水煎服。
介類動物的形象是內斂的,它的神氣內藏於坎位。介類屬於陰性,都具有潛藏陽氣的作用,可以引導上浮的陽氣下歸於陰液,同時也能使陰氣上升。在滋養陰液和潛藏陽氣的過程中,每種藥物都有其獨特的作用。龜板入腹後,能夠疏通任脈的陰氣;牡蠣隨著日月運行而變化,能夠守護君火的神氣;牡蠣由海水凝結而成,能引導上浮的陽氣歸位;田螺的紋路旋轉向上,能調和身體內的氣機;石決明生於寒冷的水中,能夠抑制上逆的肝陽;蛤蜊屬於燥金之性,能夠軟化堅硬的痰飲;蚌珠因感應月亮而生,能夠滋養陰精;淡菜味道咸中帶淡,能夠補養陰中的氣。凡是遇到陰液不能潛藏陽氣的病症,可以根據患者的其他症狀,靈活選擇使用這些藥物。
四烏賊一藘茹丸
主要治療因血枯導致的閉經、胸悶、吐血、白帶過多等症狀。
使用烏賊骨四兩,藘茹一兩,磨成粉末,用麻雀蛋清調和成藥丸,大小如小豆。每次服用五丸,飯後用鮑魚汁送服,早晚各一次。
王孟英認為:女子因氣血衰竭損傷肝臟,導致月經不來,病名為血枯。這是因為瘀血沒有去除,新血才會逐漸枯竭。這個藥方和「大黃䗪蟲丸」的作用是一樣的。後人只知道血枯是虛證,卻不知道血遇熱會凝滯成瘀血,反而用溫補的方法,怎麼能治好病呢?還有任脈虛弱導致白帶過多,也可以用這個藥方長期服用,一定能見效,真是個好方法。
緩風湯
主要治療因肝膽風火引起的頭暈、昏厥、面紅、手腳冰冷等症狀。
使用鐵鏽、青鉛各一兩,生地五錢,羚羊角一錢五分,夏枯草二錢,豬膽汁一枚,甘草五分。
先用水煎煮,等鐵鏽、青鉛、羚羊角沸騰後再加入,三種藥材煎沸後,加入膽汁溫服。
秦元功認為:肝膽火氣鬱結,火盛則生風,這稱為內風。狂風發作時,氣血大亂,四處亂竄,所以治療的重點是幫助金氣來平抑木氣,養血滋陰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也就是說「治風先治血」。
黃芩定亂湯
主要治療溫熱霍亂,出現四肢冰冷、脈搏微弱、腹部不痛、口渴、發熱、精神煩躁等症狀。
使用炒山梔子、炒黃芩、法半夏、竹茹各一錢四五分,豆豉三錢(用棉布包裹),蠶砂四錢(用棉布包裹),橘紅五分。
用陰陽水煎煮,慢慢服用,服用期間禁食一天。
王孟英認為:梔子味苦性寒,善於疏泄鬱熱;豆豉經過蒸煮發酵,藥性非常平和。霍亂多由濕氣鬱積化熱,夾雜穢濁之氣,或是疫邪內停擾亂中焦所導致。只有這兩種藥物最對症。熱邪旺盛時,可以用黃芩來輔助,以清解溫邪;蠶砂能夠祛濕祛風,引導穢濁之氣向下排泄;橘紅、半夏、竹茹能夠開通胸悶、促進消化、清除暑熱穢濁。陰陽水之所以可以治療霍亂,是因為霍亂的病機是濁陰不降,清陽不升,用陰陽水可以使其陰陽平衡。這是治療溫邪霍亂的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