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敏捷

《醫方絜度》~ 卷一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2)

1. 卷一

何報之曰:此方初起舌苔白滑厚膩者可用,若病成熱熾,用此恐無濟而反增其病也。

露姜飲(《局方》)

主元虛瘧久不愈。

人參,生薑(各等分)

露水煎服。

王孟英曰:邪衰正餒而瘧纏綿不已者,始可用以截之。白露降而炎暑消,故取秋露以滌餘邪。

葉天士曰:久瘧氣餒,故一以固元,一以散邪。

蘭草湯(《內經》)

主脾癉口甘,濕濁上蒙,胸悶泛惡。

蘭草(一握)

水煎服。

邵新甫曰:葉氏謂脾癉,乃濕熱氣聚,與穀氣相摶,盈滿則上泛。《內經》設一蘭草,足以散結化濁,除陳解鬱,為濕濁泛溢之良方也。

王孟英曰:天士謂蘭草為佩蘭,洄溪云建蘭,余謂山蘭葉,以清逸勝,功並竹茹。省頭草,以猛烈勝,略同草蔻。臨證施治,各有所宜也。

斑龍托裡湯(伯雄)

主瘧久邪入陰分,元陽陷伏,寒多熱少,腰項折,三陰瘧疾。

鹿角,蟬衣(各一錢),人參,當歸,山甲,䗪蟲,半夏(治,各一錢五分),鱉甲,龜甲(各三錢),生薑(三片),大棗(五分)

水煎服。

錢韻之曰:大凡瘧疾既久,勞傷陽氣,當知有內損邪陷之理。考《內經·瘧論》曰:「邪客於風府,循膂而下。」衛氣一日一夜大會於風府,其明日日下一節,故其作也晏。其道遠,其氣深,其行遲,不與衛氣俱行,不得皆出也。倘邪氣久羈,陽氣傷矣。其道遠矣,其氣深矣,其來久矣,其作晏矣。

督脈不能總督諸陽,邪伏陷而不出,故用鹿角自督脈升陽托裡,以發陷伏之邪。蟬衣其脫從背,能使陷膂之邪外出。又恐邪久深伏,必假瘀痰為伍,故以三甲、䗪、半,攻逐瘀痰,且可調合陰陽。同薑棗以和營衛。然此猛攻之藥,非久病所宜,得參、歸通陽補虛,斯為備耳。

督脈有權,邪氣自出,營衛循環常度,瘧疾焉有不止之理哉?

凡治瘧者,和陰陽,泄邪氣,此千古不易之成法。即柴胡治瘧,半貝、何人皆不離此義也。惟是病久入深,邪混氣血,則非此等套方所能治矣。若此方亦和陰陽而徹邪耳。假使和營衛之陰陽不能效,須通督任之陰陽。督任二經,陰陽之宗。故此方以鹿角升督脈,龜板通任脈,使任督交而陰陽和;䗪、蟬、山、鱉,搜剔氣血絡中沉混之邪;參、歸、薑、棗,填補氣血,使邪氣無容留之地;半夏領邪氣由陰以達陽外出。方名托裡,確有此義。

金沸草散(用和)

主外受風寒,伏飲上逆,咳嗽,惡寒,痰喘。

金沸草,荊芥,前胡,赤芍(各二錢),麻黃(四分),甘草(五分)

水煎服。

汪訒庵曰:麻黃、荊芥發汗而散寒;前胡、金沸降氣而滌痰飲;風傷衛,寒傷營,芍藥色赤走血,所以領營分之邪外出;甘草調和諸藥而緩風急也。

清心丸(丹溪)

主相火妄動,陰虧濕熱,夢遺帶下。

白話文:

卷一

有人問:「這個方子(指接下來要介紹的方劑)最初是給舌苔白滑厚膩的人用的,如果病情已經轉為發熱很嚴重,用這個方子恐怕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會加重病情。」

露姜飲(出自《局方》)

主要治療體虛,久病不癒的瘧疾。

藥材:人參、生薑(等量)

用法:用露水煎煮後服用。

王孟英說:「當邪氣衰退,正氣虛弱,導致瘧疾反覆發作時,才可以用這個方子來截斷瘧疾。白露時節,暑氣消退,所以選用秋天的露水來洗滌殘留的邪氣。」

葉天士說:「久病瘧疾,正氣虛弱,所以一個方子要兼顧補養元氣,同時又要驅散邪氣。」

蘭草湯(出自《內經》)

主要治療脾臟功能失調導致口中發甜,濕濁之氣向上阻塞,引起胸悶、噁心等症狀。

藥材:蘭草(一把)

用法:用水煎煮後服用。

邵新甫說:「葉天士所說的脾癉,是指濕熱之氣積聚在脾臟,和食物的精華混合在一起,脹滿後就會向上湧。內經裡只用一味蘭草,就足以疏散鬱結,化解濕濁,去除體內積滯,解除氣機鬱悶,是治療濕濁之氣上湧的好方子。」

王孟英說:「葉天士說的蘭草指的是佩蘭,洄溪說的是建蘭,我認為應該是山蘭葉,它具有清雅的氣味,功效勝過竹茹。而省頭草則藥性猛烈,功效類似草蔻。臨床治療時,應該根據不同情況選擇適合的藥材。」

斑龍托裡湯(伯雄所創)

主要治療瘧疾久病,邪氣侵入陰分,體內陽氣虛弱,導致怕冷多於發熱,腰背僵硬,以及三陰經脈的瘧疾。

藥材:鹿角、蟬衣(各一錢),人參、當歸、穿山甲、土鱉蟲、半夏(炮製過,各一錢五分),鱉甲、龜甲(各三錢),生薑(三片),大棗(五分)

用法:用水煎煮後服用。

錢韻之說:「一般來說,瘧疾久病,會損耗陽氣,應該了解這是因為體內損傷導致邪氣內陷的緣故。《內經·瘧論》說:『邪氣侵入風府穴,沿著脊椎向下走。』衛氣每天都會在風府穴會合,第二天會向下走一節,所以發病時間會比較晚。邪氣的路徑遠,侵入的部位深,邪氣運行也慢,不會和衛氣同時運行,所以不能完全排出體外。如果邪氣長期滯留在體內,陽氣就會受損。邪氣的運行路徑遠,侵入的部位深,潛伏時間久,發病時間也晚。」

督脈無法統帥陽氣,導致邪氣潛伏而無法排出,所以用鹿角從督脈升發陽氣,將內陷的邪氣托舉出來。蟬衣蛻皮時從背部脫出,可以引導侵入脊椎的邪氣向外發散。又擔心邪氣潛伏太久,一定會與瘀血痰液相結合,所以用三甲(鱉甲、龜甲)、土鱉蟲、半夏來攻逐瘀血痰液,並且可以調和陰陽。同時加入生薑、大棗來調和營衛之氣。但是這種猛烈攻邪的藥,不適合久病的人使用,必須配合人參、當歸來補益陽氣、補虛,這樣才能更完善。

如果督脈能夠發揮作用,邪氣自然就會排出,營衛之氣循環正常,瘧疾自然就會停止。

凡是治療瘧疾,都要調和陰陽,疏泄邪氣,這是自古以來不變的原則。即使使用柴胡治療瘧疾,或是半夏、貝母、何首烏等藥物,也都是基於這個原則。只是如果病程久了,邪氣深入體內,與氣血混雜,就不是這些常用的方子所能治療的。這個方子也是調和陰陽,徹底清除邪氣的。如果調和營衛之陰陽沒有效果,就必須要疏通督脈和任脈的陰陽。督脈和任脈是人體陰陽的根本。所以這個方子用鹿角來升發督脈的陽氣,用龜甲來疏通任脈,使任脈和督脈相互交通,陰陽就會和諧。用土鱉蟲、蟬衣、穿山甲、鱉甲來搜刮清除氣血絡脈中沉積的邪氣。用人參、當歸、生薑、大棗來補益氣血,使邪氣沒有容身之地。用半夏引導邪氣從陰轉向陽,排出體外。這個方子稱為「托裡」,確實有它的道理。

金沸草散(用和所創)

主要治療外感風寒,體內有痰飲逆流,引起咳嗽、怕冷、痰多氣喘等症狀。

藥材:金沸草、荊芥、前胡、赤芍(各二錢),麻黃(四分),甘草(五分)

用法:用水煎煮後服用。

汪訒庵說:「麻黃、荊芥發汗散寒;前胡、金沸草降氣化痰飲;風邪傷衛氣,寒邪傷營氣,赤芍顏色赤紅,能走血分,所以引導營分的邪氣外出;甘草調和各種藥物,緩解風邪的急迫。」

清心丸(丹溪所創)

主要治療相火妄動,陰液虧虛,濕熱下注,引起遺精、白帶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