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廉夫

《不知醫必要》~ 望色

回本書目錄

望色

1. 望色

凡病皆現於舌,能辨其色,症自顯。然舌尖主心,舌中主脾胃,舌邊主肝膽,舌根主腎。試舉傷於風寒者言之,如其津液如常,口不燥渴,雖或發熱,尚屬表症。若舌苔粗白而滑,邪已入里,此時不辨滋味矣,藥宜兼用半夏、藿香。迨粗白而轉黃色,邪已化火,宜加黃芩。熱甚則變黑,胃火甚也,宜加石膏。

如黑而燥裂,則仍用石膏,知母,麥冬,花粉之類以潤之。厚苔漸退,而舌底紅色者,火灼水虧也,用生地、麥冬、沙參、石斛以養之。此表邪傳裡者然也。黑苔之不同有二:如黑而焦裂,起芒刺者,為火極似炭之熱症。黑而有水,軟潤而滑者,為水來剋火之寒症。又藍為黑之變色屬寒,紫為紅之變色屬熱,此皆傷風寒症之辨法。

白話文:

任何疾病都會表現在舌頭上,只要能辨別舌頭的顏色,病症自然就能顯現。舌尖代表心臟,舌頭中間代表脾胃,舌頭邊緣代表肝膽,舌根代表腎臟。

舉例來說,假如有人患了風寒,如果他的津液如常,口不乾渴,即使發熱,也屬於表症。如果舌苔粗白且滑,就表示邪氣已經入侵內里,此時患者可能無法辨別味道,藥物就應該兼用半夏和藿香。

當舌苔由粗白轉變為黃色,代表邪氣已經化為火,就應該加入黃芩。如果熱症嚴重,舌頭就會變成黑色,代表胃火旺盛,就應該加入石膏。

如果舌頭是黑色且乾燥裂開,就仍然要用石膏、知母、麥冬、花粉等藥物潤燥。如果舌苔逐漸消退,而舌底呈現紅色,就代表火灼傷了津液,應該用生地、麥冬、沙參、石斛等藥物滋養。這就是表邪傳入內里的病症。

黑苔的表現形式有兩種:一種是黑色且焦裂,並有芒刺,這是火氣極盛,如同炭火的熱症;另一種是黑色且有水,軟潤光滑,這是水來克制火的寒症。

此外,藍色是黑色的變色,屬寒;紫色是紅色的變色,屬熱。這些都是辨別風寒病症的方法。

舌中苔厚而黑燥,起芒刺,惟時疫發癍與傷寒之症乃有之。宜用生地,天麥冬,並重用石膏方可。若看雜症之法,其脾胃虛寒者,則舌無苔而潤,甚者連唇口面色俱痿白。此或泄瀉,或受濕,乃脾無火力,宜用四君,加木香、乾薑、大棗以振之。虛甚欲脫者,加附子、肉桂。

脾熱者,舌中苔黃而薄,宜用黃芩。心熱者,舌尖必赤,甚者起芒刺,宜用黃連、麥冬,竹捲心。肝膽熱者,舌邊赤,或起芒刺,宜用柴胡、黑山梔。其舌中苔厚而黃者,胃微熱也,宜用石斛、花粉、知母、麥冬之類。如滿舌紅紫色而無苔者,此名絳舌,屬腎虛。更有病後絳舌,發亮而光,或舌底嗌乾而不欲飲冷,此皆腎水虧極,宜大劑六味地黃湯、左歸飲,或加肉桂以救其津液。至舌腫脹與重舌、木舌,均屬熱甚之症。

白話文:

舌頭上的苔厚而黑且乾燥,並且有芒刺,只有在時疫發疹和傷寒的病症才會出現。應該用生地、天麥冬,並且重用石膏才能治療。

如果要觀察其他雜症,脾胃虛寒的人,舌頭上會沒有苔而且濕潤,嚴重者甚至嘴唇、嘴巴和臉色都蒼白無力。這可能是腹瀉,或是受到濕邪侵襲,導致脾臟火力不足,應該用四君子湯,再加入木香、乾薑、大棗來振奮脾胃。虛弱到快要脫力的人,還要加上附子、肉桂。

脾臟有熱的人,舌頭上的苔會呈現黃色且薄,應該用黃芩治療。心臟有熱的人,舌尖一定會發紅,嚴重者會起芒刺,應該用黃連、麥冬、竹捲心治療。肝膽有熱的人,舌頭邊緣會發紅,或起芒刺,應該用柴胡、黑山梔治療。舌頭上的苔厚而黃,代表胃部微熱,應該用石斛、花粉、知母、麥冬之類的藥物治療。

如果舌頭表面全部紅紫色而沒有苔,這就是所謂的絳舌,屬於腎虛。還有病後出現絳舌,舌頭發亮,或是舌底咽喉乾燥不想喝冷飲,這些都是腎水嚴重虧損的表現,應該用大劑量的六味地黃湯、左歸飲,或加肉桂來補充津液。至於舌頭腫脹、重舌、木舌,都是熱度很高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