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醫必要》~ 序 (1)
序 (1)
1. 序
醫書夥矣,上自《靈樞》《素問》,啟發元微。後則張仲景、劉河間、朱丹溪、李東垣諸名賢,以及近世玉路張氏、西昌喻氏、云間黃州二李氏、景岳張氏,類皆各有心傳,創立至論。業是者,自當博覽詳辨,精思審問,以求折衷,臨證又復變通,法古而不泥古。夫然後得以知醫名,否則皆不得謂之知醫也。
乃今世之所謂知醫者。大都墨守一家,或固執成方,存以方試病之幸心,鮮因病立方之灼見,而不知醫者。亦遂敬而聽之。其貽誤為不少矣。(煦)甚慨焉,頃閱梁子材先生所輯《不知醫必要》一書,悉心披閱,見其條分縷晰,簡易詳明,俾不知醫者,得以遇病檢閱,心目瞭然,按證施方,有所把握,不致為庸庸者所誤。此中造福,功德豈有量哉。
因捐資亟付手民,壽之棗梨,以傳於世。(煦)不知醫,亦勉志鄙見於簡端云爾。
光緒七年孟春月旭階氏岑春煦謹序
白話文:
[序]
醫學著作浩如煙海,上自《靈樞》和《素問》兩書,開啟了醫學的深奧微妙之門。後世的張仲景、劉河間、朱丹溪、李東垣等眾多名醫,直至近代的玉路張氏、西昌喻氏、雲間黃州的兩位李氏、景嶽張氏,他們各自都有獨到的見解,創立了許多重要的理論。從事醫學的人,應該廣泛閱讀,詳細分辨,精心思考,審慎詢問,以求得最公正的判斷,臨牀實踐時又能靈活變通,學習古人但不拘泥於古人。這樣才能稱得上真正懂得醫學,否則都不能說是懂得醫學。
然而現在所謂懂醫學的人,大多數固守一家之言,或者死守現成的處方,抱著用方試病的僥倖心理,很少能根據病情來開創新的治療方案,而不懂醫學的人,也就恭敬地聽從他們的建議。這種情況導致的誤診並不少。(煦)對此感到非常感慨,最近讀了樑子材先生編輯的《不知醫必要》一書,我全心全意地閱讀,發現書中的條理清晰,內容簡易明確,讓不懂醫學的人,在遇到疾病時可以查閱,心中明白,按照病症施以方藥,有所依憑,不會被平庸的醫生誤導。這種做法對社會的貢獻,功德無量啊。
因此我出資迅速請人抄寫,刻印成書,以便流傳於世。(煦)雖然我不懂醫學,但也勉力在書的簡端寫下我的想法。
這是光緒七年正月,旭階氏岑春煦謹撰的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