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二 (12)
卷第四十二 (12)
1. 治上氣喘急身面浮腫諸方
夫肺主於氣。候於身之皮毛。而氣之行。循環臟腑。流通經絡。若為風邪所乘。則膚腠閉塞。榮衛壅澀。津液相併。不得泄越。故令上氣而身面浮腫也。
治上氣喘急。胸中滿悶。身面浮腫。宜服葶藶散方。
甜葶藶(三分隔紙炒令紫色),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赤茯苓(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銼)漢防己(半兩),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上氣發。即不得眠臥。心腹脹滿。喘急不能食。身面浮腫。宜服紫菀散方。
紫菀(一兩洗去苗土),麻黃(一兩去根節),貝母(三分煨微黃),大腹皮(三分銼),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赤茯苓(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銼),豬苓(一兩去黑皮),檳榔(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上氣喘急。或心腹氣滯。身面浮腫。吃食減少。宜服陳橘皮丸方。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豬苓(一兩去黑皮),紫菀(一兩洗去苗土),桂心(一兩),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微炒),桑根白皮〔一(二)兩銼〕,人參(一兩去蘆頭),麻黃(一兩去根節),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粥飲。下三十丸。
治上氣喘急。肺熱咳嗽。不得坐臥。身面浮腫。不下飲食。宜服豬苓散方。
豬苓(一兩去黑皮),漢防己(三分),百合(一合),紫菀(一兩洗去苗土),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赤茯苓(一兩),天門冬(一兩半去心焙),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桑根白皮(一兩銼),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
又方。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赤茯苓(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銼),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牽牛子(一兩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
治上氣喘急。身面浮腫。不得眠臥。積年不瘥方。
皂莢(二兩刮去黑皮塗酥炙微黃焦去子),桑根白皮(一兩銼),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杏仁(一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別研如膏),漢防己(一兩),甜葶藶(二兩隔紙炒令紫色別搗如泥)
白話文:
肺主呼吸,與皮膚毛髮相關。氣息運行,循環於臟腑,流通於經絡。如果受到風邪侵襲,則皮膚毛孔閉塞,氣血運行不暢,津液積聚,無法排出,就會導致上氣喘急和臉部身體浮腫。
治療上氣喘急、胸悶、臉部身體浮腫的方子(葶藶散):
甜葶藶(三分,隔紙炒至紫色)、枳殼(三分,麩炒至微黃,去瓤)、赤茯苓(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銼碎)、漢防己(半兩)、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後焙乾)、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每次服用四錢,用一大碗水,加入生薑半錢、大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時溫服。
治療上氣發作、無法睡眠、心腹脹滿、呼吸急促、無法進食、臉部身體浮腫的方子(紫菀散):
紫菀(一兩,洗淨泥土)、麻黃(一兩,去根節)、貝母(三分,煨至微黃)、大腹皮(三分,銼碎)、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後麩炒至微黃)、赤茯苓(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銼碎)、豬苓(一兩,去黑皮)、檳榔(一兩)。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加入生薑半錢,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時溫服。
治療上氣喘急、心腹氣滯、臉部身體浮腫、食慾減少的方子(陳橘皮丸):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後焙乾)、豬苓(一兩,去黑皮)、紫菀(一兩,洗淨泥土)、桂心(一兩)、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後微炒)、桑根白皮(一兩,銼碎)、人參(一兩,去蘆頭)、麻黃(一兩,去根節)、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碎)、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後麩炒至微黃)、甜葶藶(一兩,隔紙炒至紫色)。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反覆搗杵三百至五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飯前服用三十丸,溫粥送服。
治療上氣喘急、肺熱咳嗽、無法坐臥、臉部身體浮腫、無法進食的方子(豬苓丸):
豬苓(一兩,去黑皮)、漢防己(三分)、百合(一合)、紫菀(一兩,洗淨泥土)、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後麩炒至微黃)、赤茯苓(一兩)、天門冬(一兩半,去心後焙乾)、枳殼(一兩,麩炒至微黃,去瓤)、桑根白皮(一兩,銼碎)、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後微炒)。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反覆搗杵三百至五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飯前服用三十丸,粥飲送服。
另一方: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至紫色)、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後焙乾)、赤茯苓(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銼碎)、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後麩炒至微黃)、牽牛子(一兩,微炒)。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反覆搗杵三百至五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飯前服用三十丸,粥飲送服。
治療上氣喘急、臉部身體浮腫、無法睡眠、久病不癒的方子:
皂莢(二兩,刮去黑皮,塗酥炙至微黃焦,去子)、桑根白皮(一兩,銼碎)、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後焙乾)、杏仁(一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後麩炒至微黃,另研磨成膏狀)、漢防己(一兩)、甜葶藶(二兩,隔紙炒至紫色,另搗成泥狀)。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加入杏仁膏和甜葶藶泥,用蜂蜜調和,反覆搗杵三百至五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飯前服用三十丸,粥飲送服。
治療上氣喘急、全身浮腫的方子:
甜葶藶(一升,隔紙炒至紫色)。將藥材搗碎至極細,用生絹布袋盛裝,用清酒五升浸泡三到五天,每次服用一匙,用粥飲調服,每日服用三到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