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二 (8)
卷第四十二 (8)
1. 治上氣喉中作水雞聲諸方
夫肺主於氣。若臟腑不和。肺氣虛弱。風冷之氣所乘。則胸滿肺脹。脹則肺管不利。不利則氣道壅澀。則喘息不調。故令喉中作水雞聲也。
治上氣。喉中作水雞聲。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紫菀(一兩洗去苗土),射干(一兩),款冬花(一兩),細辛(三分),五味子(三分),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上氣肺壅。喘息不利。咽喉作水雞聲。宜服款冬花散方。
款冬花(三分),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紫菀(三分洗去苗土),木通(一兩銼)桔梗(一兩去蘆頭),馬兜鈴(三分),赤茯苓(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上氣不得喘息。喉中作水雞聲方。
桂心(半兩),赤茯苓(一兩),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細辛(半兩),麻黃(二兩去根節),五味子(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上氣喘急。喉中作水雞聲。無問年月遠近方。
肥皂莢(五挺),酥(二兩)
上件皂莢刮去黑皮。旋旋塗酥。以慢火炙令酥盡。候焦黃。去子。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以粥飲下七丸。
又方。
臘月豬尾(燒為灰)
上件藥。細研。每服。以溫水調下二錢。日三四服。
白話文:
肺主呼吸,若臟腑失調,肺氣虛弱,受風寒侵襲,就會胸悶氣脹。氣脹則肺部氣管不通暢,氣道阻塞,導致呼吸困難,出現喉嚨裡像水雞叫一樣的聲音。
治療上氣,喉嚨有水雞叫聲,可用麻黃散:麻黃(一兩,去節)、紫菀(一兩,洗淨)、射干(一兩)、款冬花(一兩)、細辛(三分)、五味子(三分)、半夏(半兩,水洗七遍去黏液)。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加生薑半片、大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渣,溫服,一日三次。
治療上氣,肺氣壅塞,呼吸困難,咽喉有水雞叫聲,可用款冬花散:款冬花(三分)、杏仁(一兩,水泡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紫菀(三分,洗淨)、木通(一兩,切碎)、桔梗(一兩,去蘆頭)、馬兜鈴(三分)、赤茯苓(三分)。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半碗水,加生薑半片,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限時間。
治療上氣喘不過氣,喉嚨有水雞叫聲,可用以下藥方:桂枝(半兩)、赤茯苓(一兩)、半夏(一兩,水洗七遍去黏液)、細辛(半兩)、麻黃(二兩,去節)、五味子(一兩)。將藥材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加生薑半片,煎至五分,去渣,溫服,不限時間。
治療上氣喘促,喉嚨有水雞叫聲,不論病程長短,都可用以下藥方:肥皂莢(五個,刮去黑皮),酥油(二兩)。將肥皂莢刮去黑皮,塗上酥油,用小火慢慢炙烤至酥油融盡,呈焦黃色,去籽,磨成粉末,加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飯後用粥送服,每次七丸。
另一方:臘月豬尾(燒成灰)。研磨成粉,每次用溫水送服二錢,一日三次。
2. 治上氣嘔吐諸方
夫肺主於氣。肺為邪所乘。則上氣。此為膈內有熱。胃間有寒。寒從胃上乘於肺。與膈內熱相搏。故乍寒乍熱而上氣。上氣動於胃。胃氣逆。故令嘔吐也。
治上氣。心胸痰壅。喘促嘔吐。訶黎勒散方。
訶黎勒皮(二兩),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赤茯苓(一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三兩(分)去蘆頭〕,前胡(一兩去蘆頭),杏仁(一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白朮(一兩),檳榔(一兩),紫蘇莖葉(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上氣嘔吐。不能下食。半夏散方。
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白朮(半兩),人參(一兩去蘆頭),桂心(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上氣嘔吐。胸脅滿悶。不思飲食。心神虛煩。宜服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一兩),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訶黎勒皮(三分),麥門冬(半兩去心),白朮(一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上氣嘔吐。心胸滿悶。痰滯。不能飲食。枇杷葉散方。
枇杷葉(一兩拭去毛炙微黃),檳榔(一兩),赤茯苓(一兩),高良薑(半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前胡(一兩去蘆頭),細辛(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上氣嘔吐。不能下食。橘皮散方。
陳橘皮(二兩湯浸去白瓤焙),紫蘇子(一兩微炒),人參(一兩去蘆頭),赤茯苓(一兩),柴胡(一兩去苗),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上氣。胃中煩熱。痰壅吐逆。不能下食。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二兩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去心),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黃耆(一兩銼),紫蘇莖葉(一兩),赤茯苓(一兩),枇杷葉(一兩拭去毛炙微黃),訶黎勒皮(一兩半),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治療上氣嘔吐的各種方法
肺臟主司呼吸之氣,若肺臟受邪氣侵犯,就會導致上氣(氣往上衝)。這是因為膈膜內有熱,胃部有寒,寒氣從胃部上升到肺臟,與膈膜內的熱氣相互搏鬥,所以才會時冷時熱,出現上氣的症狀。上氣影響到胃部,胃氣逆亂,因此會嘔吐。
治療上氣、胸悶痰多、呼吸急促、嘔吐的訶黎勒散:
訶黎勒皮二兩、半夏三分(以清水洗七遍,去除黏滑部分)、赤茯苓一兩、陳橘皮一兩(以清水浸泡,去除白色內瓤後烘乾)、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人參三兩(切去鬚根)、前胡一兩(切去鬚根)、杏仁一兩半(以清水浸泡,去除皮尖和雙仁後,用麩皮炒至微黃)、白朮一兩、檳榔一兩、紫蘇莖葉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加入生薑半片、大棗三枚,煎煮至五分,過濾藥渣,不拘時辰,溫服。
治療上氣嘔吐,無法進食的半夏散:
半夏三分(以清水洗七遍,去除黏滑部分)、白朮半兩、人參一兩(切去鬚根)、桂心半兩、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陳橘皮半兩(以清水浸泡,去除白色內瓤後烘乾)、厚朴二兩(去除粗皮,塗抹生薑汁炙烤至香熟)。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加入生薑半片、大棗三枚,煎煮至五分,過濾藥渣,溫服,每日服用三到四次。
治療上氣嘔吐,胸脅脹滿、悶痛,不想吃東西,心神煩躁的赤茯苓散:
赤茯苓一兩、陳橘皮三分(以清水浸泡,去除白色內瓤後烘乾)、訶黎勒皮三分、麥門冬半兩(去除心部)、白朮一兩、甘草一分(炙烤至微紅,切碎)、半夏半兩(以清水洗七遍,去除黏滑部分)、杏仁一兩(以清水浸泡,去除皮尖和雙仁後,用麩皮炒至微黃)。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加入生薑半片,煎煮至五分,過濾藥渣,不拘時辰,溫服。
治療上氣嘔吐,胸悶,痰滯,無法進食的枇杷葉散:
枇杷葉一兩(擦去絨毛,炙烤至微黃)、檳榔一兩、赤茯苓一兩、高良薑半兩、陳橘皮一兩(以清水浸泡,去除白色內瓤後烘乾)、前胡一兩(切去鬚根)、細辛三分、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加入生薑半片,煎煮至五分,過濾藥渣,不拘時辰,溫服。
治療上氣嘔吐,無法進食的橘皮散:
陳橘皮二兩(以清水浸泡,去除白色內瓤後烘乾)、紫蘇子一兩(微炒)、人參一兩(切去鬚根)、赤茯苓一兩、柴胡一兩(去除苗莖)、杏仁一兩(以清水浸泡,去除皮尖和雙仁後,用麩皮炒至微黃)。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半碗水,加入生薑半片、大棗三枚,煎煮至六分,過濾藥渣,不拘時辰,溫服。
治療上氣,胃中煩熱、痰多嘔逆,無法進食的人參散:
人參二兩(切去鬚根)、麥門冬一兩(去除心部)、陳橘皮一兩(以清水浸泡,去除白色內瓤後烘乾)、黃耆一兩(切碎)、紫蘇莖葉一兩、赤茯苓一兩、枇杷葉一兩(擦去絨毛,炙烤至微黃)、訶黎勒皮一兩半、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半碗水,加入生薑半片、大棗三枚,煎煮至六分,過濾藥渣,不拘時辰,溫服。
治療上氣,胃中不和,嘔吐,無法進食,身體虛弱無力的白朮丸:
白朮一兩、五味子一兩、陳橘皮半兩(以清水浸泡,去除白色內瓤後烘乾)、人參一兩(切去鬚根)、桂心一兩、白茯苓一兩、沉香一兩、厚朴二兩(去除粗皮,塗抹生薑汁炙烤至香熟)、紫蘇子一兩(微炒)、草豆蔻一兩(去除皮殼)、枳實半兩(用麩皮炒至微黃)。
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粉,用蜂蜜混合,反覆搗杵三百至二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飯前用生薑湯送服三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