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十一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一 (8)

1. 治小兒魚臍瘡諸方

夫小兒魚臍瘡者。此瘡頭黑。深破之黃水出。四畔浮漿起。狹長似魚臍。故謂之魚臍瘡也。

治小兒魚臍瘡方。

蛇蛻皮(一兩炙微黃),雞子(一枚打破取清)

上件藥。以水一大盞。煎蛇皮至五分。去滓。入雞子清攪令勻。更煎三兩沸。放溫。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又方。

白話文:

小兒魚臍瘡,這種瘡的頭部是黑色的,深陷下去就會流出黃水,周圍會浮起像漿糊一樣的東西,形狀狹長像魚的肚臍,所以叫做魚臍瘡。

治療小兒魚臍瘡的藥方:

蛇蛻皮(一兩,用火烤至微微發黃),雞蛋(一個,打碎取蛋清)

將以上藥材用一大碗水煎煮蛇皮,煮至五分的時候,去掉藥渣,加入雞蛋清攪拌均勻,再煮沸三次,放溫,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減少劑量服用。

另一個藥方:

芫花根(一兩細銼),豬牙皂莢(五挺),黑豆(三合),白礬(三兩燒令汁盡細研)

白話文:

芫花根(一兩,細細研磨) 豬牙皁莢 (五枚) 黑豆 (三合) 白礬 (三兩,燒製至水分完全蒸發,再研磨成細粉)

上件藥。用醋七升。先浸芫花根。及皂莢黑豆。三日。於釜中。以文火煎至三升。去滓後。卻於別鐺中。煎至一升。入白礬灰攪令勻。膏成。以瓷盒盛。攤於故帛上貼。

白話文:

上列藥方:

使用醋七升,先浸泡芫花根、皁莢和黑豆三天。

然後在鍋中用小火煎煮至三升,除去渣滓。

接著在另一個鍋中繼續煎煮至一升,加入白礬灰攪拌均勻,膏藥成形後,用陶瓷盒盛裝。

將膏藥攤開在舊布上,然後貼敷。

又方。

上臘月豬脂並髓。以雞子清調令勻塗。

又方。

上寒食干餳燒灰。細研敷之。

又方。

上白萵苣搗絞取汁。先以針刺瘡上及四畔。滴汁於瘡中即瘥。

又方。

上蛇蛻皮燒灰細研。以雞子清調塗之。

又方。

白話文:

另外一種方法是用臘月豬的油脂和骨髓,用雞蛋清調勻後塗抹患處。

再一種方法是用寒食節的乾餅燒成灰,研磨成細粉後敷在患處。

還有一種方法是用新鮮的白萵苣搗碎取汁,用針刺破患處及周圍,然後滴入汁液,就能治癒。

另外一種方法是用蛇蛻的皮燒成灰,研磨成細粉,用雞蛋清調勻後塗抹患處。

上當瘡上。切大蒜片子貼定。以艾灸二十七壯。逐壯換蒜。灸畢。研豆豉厚罨定效。

白話文:

出現膿瘡時,將切成薄片的生大蒜貼上。用艾條燻灸27次,每燻一次就換一片大蒜。燻灸結束後,把搗碎的豆豉厚厚地敷上即可見效。

2. 治小兒王爛瘡諸方

夫小兒腑臟有熱。熱熏皮膚。外為濕氣所乘。則變生瘡。其熱遍盛者。其瘡發勢亦盛。初生如麻子。須臾王大。汁流潰爛。如湯火所灼。故名王爛瘡也。

白話文:

小朋友的內臟有熱氣,熱氣燻蒸到皮膚上,外部又被濕氣乘虛而入,就會形成瘡。如果熱氣到處蔓延、熾熱無比,那瘡勢也會非常猛烈。剛開始發作時像芝麻一樣小,沒過多久就變得很嚴重,膿水流出來,潰爛化膿,就像被熱水或火燙傷一樣。所以才稱作王爛瘡。

治小兒王爛瘡。一身盡有如麻子。有膿汁。乍痛乍癢。或時壯熱。赤芍藥散方。

白話文:

【治療小孩的小兒王爛瘡。全身長滿如麻疹般的紅點,有膿液流出。時常會感到疼痛和癢,偶爾還會發燒。使用赤芍藥散方進行治療。】

赤芍藥(三分),甘草(三分),白蘞(三分),黃芩(半兩),黃連(半兩去須),黃柏(半兩微炙)

白話文:

赤芍藥(15克),甘草(15克),白蘞(15克),黃芩(30克),黃連(30克,去須),黃柏(30克,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蜜水調塗之。日三兩上瘥。

治小兒王爛瘡。及惡瘡。秫米散方。

秫米,竹篠(各等分)

上件藥。燒灰。細研為散。以田中禾下水調塗之。立效。

治小兒王爛瘡。初患。一日肉色變。二日胞漿出。或四畔時赤。漸疱漿而一身。即不可療。其狀如湯火燒。宜速用黃連散方。

黃連末(一兩),胡粉(一兩)

上件藥。細研令勻。以生油調塗之。

治小兒王爛瘡。初起疱漿。似火燒瘡。宜用此方。

桃仁(湯浸去皮)

上搗令爛。以面脂和塗之。

又方。

上以艾燒灰敷之。如瘡干。即以生油調塗之。

又方。

上取十字街上土。並釜下黃土。細研敷之。甚良。

又方。

上以牛糞燒灰。細研敷之。

又方。

上吳茱萸酒煎汁塗之。

又方。

上赤地利搗末。以酥和塗之。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蜂蜜水調和塗抹患處,每天塗抹兩三次,直到痊癒。

將秫米和竹篠燒成灰,研磨成細粉,用田地裡的稻田水調和塗抹,效果顯著。

如果小兒患王爛瘡初期,第一天肉色改變,第二天出現水泡,或者四肢邊緣發紅,逐漸擴散成水泡遍布全身,就無法治療了,症狀就像被熱湯火燒一樣,應立即使用黃連散方。

將黃連末和胡粉研磨成均勻粉末,用生油調和塗抹。

如果小兒患王爛瘡初期出現水泡,像被火燒一樣的瘡口,可以使用這個方子。

將桃仁浸泡在熱水中去除皮,搗碎成泥狀,與面脂混合塗抹。

也可以將艾草燒成灰敷在患處,如果瘡口乾燥,就用生油調和塗抹。

也可以取十字路口的泥土和鍋底的黃土,研磨成細粉敷在患處,效果很好。

也可以將牛糞燒成灰,研磨成細粉敷在患處。

也可以用吳茱萸酒煎汁塗抹患處。

也可以將赤地利搗碎成粉末,用酥油調和塗抹患處。

3. 治小兒浸淫瘡諸方

夫小兒五臟有熱。熏發皮膚。為風濕所折。濕熱相搏。身體發初出甚小。後有膿汁。浸淫漸大。故謂之浸淫瘡也。

治小兒浸淫瘡。漸展不止。苦瓠散方。

白話文:

對於小孩來說,五臟如果發熱,就會導致皮膚潮紅發熱。在風濕邪氣的影響下,濕氣和熱氣互相作用,身體上會出現小的發疹。隨著時間推移,發疹會逐漸增大並化膿,因此這種皮膚病被稱為浸淫瘡。

苦瓠(一兩),蛇蛻皮(半兩燒灰),露蜂房(半兩微炙),梁上塵(一合)

白話文:

苦瓜(一兩) 蛇蛻皮(半兩,燒成灰) 馬蜂窩(半兩,稍稍烤一下) 樑上的灰塵(一合)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生油調塗故帛上。貼之。

又方。

伏龍肝(三分),亂髮(三分燒灰)

上件藥。細研為散。以豬脂和塗之。

又方。

鯽魚(一枚長三寸者),豆豉(一合)

上件藥。搗如膏塗之。亦療馬鞍瘡。若或先起四肢。漸向頭面者。難治也。

又方。

上以雞冠血塗之。

又方。

上煎鯽魚膏塗之。

又方。

上以生鯽魚薄切大片。和鹽貼之。

又方。

上取胡燕窠燒灰。以水和塗之。

白話文:

將上面的藥材搗碎過篩,做成粉末。用生油調和後,塗在舊布上,貼在患處。

另一種方法:

伏龍肝(三分)、亂髮(三分燒成灰)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用豬油混合塗抹患處。

另一種方法:

鯽魚(一條長三寸的)、豆豉(一合)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膏狀,塗抹患處。此法也能治療馬鞍瘡。如果瘡一開始長在四肢,逐漸向頭面蔓延,則難以治療。

另一種方法:

用雞冠血塗抹患處。

另一種方法:

將鯽魚煎成膏狀,塗抹患處。

另一種方法:

將生鯽魚切成薄片,和鹽一起貼在患處。

另一種方法:

取胡燕窩燒成灰,用清水調和後塗抹患處。

4. 治小兒蠼螋繞腰腹成瘡諸方

凡蠼螋蟲。長一寸許。身有毛如毫毛。長五六分。腳多而甚細。房屋壁之間。其遊走處。遇人影則尿之。人隨所尿著影處。人身即應之生瘡。世病之者。多著腰瘡。初生之狀。而匝匝起。初結㾦癗。小者如黍粟。大者如麻豆。染漸生長闊大。繞腰腹生膿汁。成瘡也。

白話文:

所有蠼螋蟲,長約一寸,身上長有細微如毫毛的毛,長約五六分。腳很多且非常細。在房屋牆壁間遊走時,如果遇到人的影子就會朝影子噴尿。人走過被噴尿的影子後,身體就會在相對應的位置長出瘡。患這種病的人,多長腰瘡。剛開始發病時,會出現密集的小點。最初會形成結痂,小的像小米一樣大,大的像綠豆一樣大。然後逐漸長大擴散,繞著腰腹部化膿,形成瘡。

治小兒蠼螋瘡方。

蒺藜葉

上搗令爛敷之。無葉用子亦佳。

又方。

上用燕窠土細研。以豬脂和塗之。

又方。

上取敗蒲扇。以水煮浸汁塗之。

又方。

上以扁豆葉搗爛塗之。

又方。

上以生甘草搗末敷之。

又方。

上鹿角燒灰細研。以酒和塗之。

又方。

上道邊蒲席燒灰。細研敷之。

又方。

上槐白皮半斤。細銼。以醋二升。浸半日。以醋洗之。日五六度瘥。

又方。

上赤小豆搗末。以醋和塗之瘥。干即再塗。

又方。

上以大麥爛嚼敷之。日三上瘥。

又方。

上以梨子嚼汁塗之。干則再塗之。

又方。

上以粟子爛嚼敷之。

又方。

上以萹竹汁塗之。

又方。

上生白礬細研。以生蔥汁調。厚塗之。

白話文:

治小兒蠼螋瘡方:

方一:

取蒺藜葉搗爛敷於患處。若無葉,可用蒺藜子亦佳。

方二:

取燕窠土細研,以豬脂混合塗於患處。

方三:

取敗蒲扇以水煮浸,取汁塗於患處。

方四:

取扁豆葉搗爛塗於患處。

方五:

取生甘草搗碎敷於患處。

方六:

取鹿角燒成灰,細研,以酒調和塗於患處。

方七:

取道邊蒲席燒成灰,細研敷於患處。

方八:

取槐白皮半斤,細切,以醋二升浸泡半日,用醋洗患處,每日五六次,直至痊癒。

方九:

取赤小豆搗碎,以醋混合塗於患處,直至痊癒。若乾涸則再塗。

方十:

取大麥嚼爛敷於患處,每日三次,直至痊癒。

方十一:

取梨子嚼汁塗於患處,若乾涸則再塗。

方十二:

取粟子嚼爛敷於患處。

方十三:

取萹竹汁塗於患處。

方十四:

取生白礬細研,以生蔥汁調和,厚塗於患處。

注:

  • 此處的“蠼螋瘡”指的可能是由蠼螋(一種昆蟲)引起的皮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