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二 (3)
卷第四十二 (3)
1. 治久上氣諸方
夫肺主於氣。通於呼吸。而氣之行。循環表裡。流注經絡也。若臟腑虛弱。風冷之氣。相併上攻於肺。肺氣不足。邪之所乘。積蓄日久。不能宣通。則胸中氣逆。喘息不利。此是久上氣之候也。
治久上氣喘急。坐臥不得。麻黃散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赤茯苓(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銼),紫蘇莖葉(一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甜葶藶(一兩隔紙燒令紫色)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久上氣。胸中痰滯。妨悶。不能飲食。宜服杏仁散方。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麻黃(一兩去根節),柴胡(一兩去苗),木香(半兩),半夏(三分湯浸洗七遍去滑),人參(三分去蘆頭),五味子(一兩),大腹皮(三分銼),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久上氣。心膈不利。吃食全微。咳嗽不止。宜服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一兩),桂心(半兩),紫蘇莖葉(三分),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訶黎勒皮(三分),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細辛(半兩),厚朴(三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郁李仁(三分湯浸去皮微炒),人參(三分去蘆頭),紫菀(三分洗去苗土),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久上氣。心腹虛冷。胸滿不食。時復嘔沫。胡椒丸方。
胡椒(一兩),蓽茇(一兩),乾薑(三分炮裂銼),白朮(一兩),桂心(三分),訶黎勒皮(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款冬花(半兩),紫菀(一兩洗去苗土),甘草(一兩炙微赤銼),赤茯苓(一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姜橘湯下三十丸。日三四服。
治久上氣。痰唾。氣壅喘悶。旋覆花丸方。
旋覆花(一兩),皂莢(一兩皮黑皮塗酥炙微黃去子),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杏仁(一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以溫漿水下二十丸。
治久上氣。時唾痰涎。不得眠臥方。
長大皂莢(一挺去黑皮塗酥炙微黃焦去子)
白話文:
治久上氣諸方
肺主氣,通於呼吸,氣之運行,循環表裡,流注經絡。若臟腑虛弱,風寒之氣相併上攻於肺,肺氣不足,邪氣乘虛而入,日積月累,不能宣通,則胸中氣逆,喘息不利,此為久上氣之症候。
治久上氣喘急,坐臥不得,用麻黃散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赤茯苓(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銼碎),紫蘇莖葉(一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乾),甜葶藶(一兩,隔紙燒至紫色)。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一杯水,加入半塊生薑,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時辰溫服。
治久上氣,胸中痰滯,胸悶,不能飲食,宜服杏仁散方: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麻黃(一兩,去根節),柴胡(一兩,去苗),木香(半兩),半夏(三分,湯浸洗七遍去滑膩),人參(三分,去蘆頭),五味子(一兩),大腹皮(三分,銼碎),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甜葶藶(一兩,隔紙炒至紫色),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乾)。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一杯水,加入半塊生薑、三枚棗子,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時辰溫服。
治久上氣,心膈不利,食慾不振,咳嗽不止,宜服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一兩),桂心(半兩),紫蘇莖葉(三分),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乾),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訶黎勒皮(三分),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細辛(半兩),厚朴(三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烤至香熟),郁李仁(三分,湯浸去皮,微炒),人參(三分,去蘆頭),紫菀(三分,洗去泥土),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膩),甘草(半兩,炙至微赤,銼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一杯水,加入半塊生薑、三枚棗子,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時辰溫服。
治久上氣,心腹虛冷,胸悶不食,時而嘔吐泡沫,用胡椒丸方:
胡椒(一兩),蓽茇(一兩),乾薑(三分,炮裂銼碎),白朮(一兩),桂心(三分),訶黎勒皮(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款冬花(半兩),紫菀(一兩,洗去泥土),甘草(一兩,炙至微赤,銼碎),赤茯苓(一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乾)。
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反覆搗三百至二百杵,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生薑橘皮水送服,每日服用三至四次。
治久上氣,痰多氣壅,喘悶,用旋覆花丸方:
旋覆花(一兩),皂莢(一兩,去黑皮,塗酥炙至微黃,去子),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杏仁(一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反覆搗三百至五百杵,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飯後服用,每次二十丸,用溫開水送服。
治久上氣,經常吐痰涎,不能安睡,用一方:
長皂莢(一根,去黑皮,塗酥炙至微黃焦,去子)。
將藥材搗碎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飯後服用,每次五丸,用煮熟的棗粥送服。
治積年久上氣未癒,病情危重者,宜服一方:
莨菪子(一兩,淘洗去浮物,水煮至芽冒出,曬乾,炒至黃黑色),熟羊肺(一個,曬乾)。
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細末,用七月七日曬製的神醋拌勻。晚上禁食,空腹服用一錢,用溫開水送服。如有胸悶不適,可喝少量白粥緩解。隔日服用一次,直至痊癒。
治久上氣不愈方:
大棗(五十枚,煮熟去皮核),豉(一百二十粒),杏仁(一百二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川椒(三百粒,去蒂頭和未開裂的,微炒去汗,搗碎研磨成細末)。
將以上藥材搗碎煮熟,製成蓮子大小的藥丸。不拘時辰,用棉布包裹一丸含服,咽下唾液。
治久上氣不止,多次治療未愈方:
豬肺(三個,切碎),棗(五十枚,切碎),甜葶藶(一兩,隔紙炒至紫色)。
將以上藥材用五升酒浸泡三到五天。每次服用一小杯溫酒,每日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