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 (5)
卷第九 (5)
1. 治傷寒五日候諸方
夫傷寒五日。少陰受病。少陰者腎之經也。其脈貫於腎。絡於舌。故得病五日。口熱舌乾。渴而引飲也。其病在腸。故可下而愈也。
治傷寒五日。舌乾而渴。煩熱不解。大小腸皆澀。宜服柴胡湯方。
白話文:
傷寒到了第五天,少陰經受病。少陰經是腎臟的經絡。它與腎臟相通,並連接到舌頭。因此,患病五天後,會出現口乾舌燥、口渴想喝水的症狀。這種疾病位於腸道,所以可以用瀉藥治療。
柴胡(一兩去苗),犀角屑(一兩),赤芍藥(三分),黃芩(一兩),梔子仁(十四枚),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川朴硝(一兩半)
白話文:
柴胡(60 克,去掉根須) 犀角屑(60 克) 赤芍藥(18 克) 黃芩(60 克) 梔子仁(14 顆) 川大黃(60 克,切碎並略微炒製) 川朴硝(90 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如人行四五里再服。以利為度。
白話文:
將上述草藥搗碎篩成細末。每次服四錢。放入一中盞的水,加入二七片竹葉,煮到水量減少六分。濾去藥渣,不拘時間溫服。等走動四五里路後再服用一次。以排便順暢爲度。
治傷寒五日。頭痛目眩。大渴飲水。口乾。小便不利。憎寒壯熱。腿膝痠疼。不可忍。宜服豬苓散方。
白話文:
治療傷寒第五天的症狀,包括頭痛、眼睛眩暈、非常口渴想喝水、口腔乾燥、小便不順暢、畏寒且高燒、腿膝酸痛難忍,適合服用豬苓散。
豬苓(一兩去黑皮),赤茯苓(一兩),白朮(半兩),桂心(半兩),澤瀉(一兩)
白話文:
豬苓(6克,去除黑皮) 赤茯苓(6克) 白朮(3克) 桂心(3克) 澤瀉(6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下二錢。日三四服。若嘔吐不可下食者。服之亦效。
治傷寒五日。口熱舌乾頭痛。腳脛痠疼。四肢壯熱。宜服麥門冬散方。
白話文:
將上面的藥材搗碎磨細成粉末。每次服用時,不限時間,用新鮮抽取的井水調和兩錢藥粉後飲用,一天可服用三到四次。如果患者嘔吐無法進食,服用此藥也有療效。 適用於治療感染傷寒第五天出現的症狀,如口腔和舌頭乾燥、頭痛、小腿酸痛、四肢發熱等,建議服用麥門冬散。
麥門冬(一兩去心),子芩(三分),葛根(一兩銼),前胡(一兩去蘆頭),知母(三分),玄參(半兩),赤芍藥(三分),犀角屑(半兩),檳榔(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升麻(半兩)
白話文:
- 麥門冬(20克,去除內核)
- 生地黃(6克)
- 葛根(20克,切片)
- 前胡(20克,去除蘆頭)
- 知母(6克)
- 玄參(10克)
- 赤芍藥(6克)
- 犀角粉(10克)
- 檳榔(6克)
- 甘草(10克,烤至微紅,切片)
- 川升麻(10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五日。熱在胸中。不能言語者。宜服麥奴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盞水,放入生薑半片。煎煮至六分。去除殘渣。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麥奴(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川芒硝(一兩),灶下黃土(一兩),黃芩(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梁上塵(一兩),釜底墨(一兩)
白話文:
- 麥麩:一兩
- 大黃(川產):一兩,切碎後微炒
- 芒硝(川產):一兩
- 黃土(竈下挖取):一兩
- 黃芩:一兩
- 麻黃(去掉根節):一兩
- 屋樑上的灰塵:一兩
- 鍋底的鍋灰: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彈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研下一丸。
治傷寒五日。發熱惡寒。肢節煩疼。微嘔吐。心下痞結。外證未解。柴胡桂枝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加入煉製的蜂蜜混合均勻,搗打三兩百次,做成如彈丸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不拘時間,用新打上來的井水研磨一丸後服下。 此方用於治療患傷寒五日的病症,症狀包括發熱怕冷、四肢關節疼痛、輕微嘔吐、胸悶結實,且外在症狀尚未消除。這是柴胡桂枝湯的配方。
柴胡(二兩去苗),桂枝(一兩),黃芩(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甘草(一兩炙微赤銼)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赤芍藥(一兩),赤茯苓(一兩),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話文:
柴胡(二兩,去掉根鬚) 桂枝 (一兩) 黃芩 (一兩) 人參 (一兩,去掉根鬚) 甘草 (一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半夏 (一兩,用水洗淨七次,去掉黏滑物質) 赤芍藥 (一兩) 赤茯苓 (一兩) 厚朴 (一兩,去除粗皮,塗抹生薑汁,烤製至香氣四溢)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五日。煩熱未退。大小便澀。宜服川大黃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中盞,加入半分生薑和三枚大棗,煎煮到剩六分,去掉殘渣,不拘時間溫服。 用來治療傷寒五天後,煩躁發熱未退,大小便不通暢的情況,適合服用川大黃散。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黃芩(一兩),赤芍藥(一兩),知母(一兩),川升麻(一兩),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赤茯苓(一兩),梔子仁(半兩),柴胡(一兩去苗),川朴硝(二兩)
白話文:
大黃(一兩,切碎並微炒)、黃芩(一兩)、赤芍藥(一兩)、知母(一兩)、川升麻(一兩)、鱉甲(一兩,塗抹醋後炙烤至黃色並去除裙襴)、赤茯苓(一兩)、梔子仁(半兩)、柴胡(一兩,去除根部)、川朴硝(二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大小便稍利為度。
治傷寒五日。不能言語。熱在胸中。宜服(撫)聖丸方。
白話文:
上述方劑:研磨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中盞水和半片生薑,煎煮至六分,去除藥渣。不限時間溫服,以大小便稍有通暢為止。
犀角屑(半兩),麻黃(半兩去根節),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川朴硝(一兩),黃芩(半兩),釜下黃土(半兩),梁上塵(半兩),灶突墨(半兩)
白話文:
犀牛角粉(半兩),麻黃(半兩,去除根節),川大黃(一兩,切碎並稍微炒過),川朴硝(一兩),黃芩(半兩),鍋爐下的黃土(半兩),屋樑上的灰塵(半兩),竈膛中的黑灰(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彈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研服一丸。如渴。飲新汲水。當有汗出。良久未汗。即更服一丸。汗止熱退能語。若小兒量力服之。
治傷寒五日。熱毒氣在臟。令人心腹煩躁壅悶。不得眠臥。宜服此方。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研磨三百到二百次,製成彈珠大小的丸劑。每次服藥,無須考慮時間,用剛打上來的水研磨一丸服用。如果口渴,可以喝剛打上來的水。服用後應會出汗。如果長時間沒有出汗,可以再服用一丸。當出汗停止,發燒退去,且能說話時,藥效已達。若為小兒服用,應根據其體質酌量服用。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犀角屑(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朴硝(一兩)
白話文:
大黃(1 兩,切碎,微炒) 杏仁(3 分,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和尖端,炒成微黃色) 枳殼(3 分,炒成微黃色,去瓤) 犀牛角粉(3 分) 甘草(半兩,烤至微紅,切碎) 川朴硝(1 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取利為度。如不利再服。
治傷寒五日。心腹壅滯。煩熱不退。宜服前胡散方。
白話文:
上述藥物。搗碎篩過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中盞水。放入生薑半片。煎煮到六分之一的量。去掉渣子。不限時間,溫熱服下。服後出現通便即為有效。若無效,可再次服用。
前胡(一兩去蘆頭),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黃芩(一兩),川朴硝(一兩),檳榔(一兩)
白話文:
前胡(1 兩,去除蘆頭) 杏仁 (3 分,用熱湯浸泡,去皮、尖端和麩殼,炒至微黃) 大黃 (1 兩,切碎,略微炒) 黃芩 (1 兩) 川朴硝 (1 兩) 檳榔 (1 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取利為度。不利再服。
白話文:
把上述的中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茶杯的水,加入三到七片竹葉。煎煮到水量剩下六分之一。去掉藥渣。不限時間,溫熱服用。藥效發揮後即可,若無效則再服用。
治傷寒五日。少陰受病。口舌乾燥。煩渴欲水。心膈不利。大腸秘澀。其脈滑者生。小弱不足者死。若氣逆不順。宜以檳榔散下之方。
白話文:
治療傷寒第五天,如果病情影響到少陰經,會出現口舌乾燥、非常想喝水、胸口不舒服、大便困難的症狀。如果脈象滑利,病人還有生存的希望;如果脈象細弱無力,則病情危急。如果病人氣機不順,可以使用檳榔散來治療。
檳榔(一兩),牽牛子(一兩微炒),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白話文:
檳榔(60 克),牽牛子(60 克,微炒),大黃(30 克,研磨成粉,微炒),青橘皮(30 克,浸泡在熱水中去除白色內膜,烘乾)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茶調下二錢。良久。吃薑粥投。利三兩行。如未利再服。
少陰病。服檳榔散下之後。宜服和氣白朮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細粉。每次服用時,不限時間,用溫茶調和兩錢藥粉後飲用。過一段時間後,食用薑粥。如果服藥後還未見排便,可以再次服用。 對於少陰病症,在服用了檳榔散後,應該接著服用和氣白朮散。
白朮(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白茯苓(半兩),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白芷(半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半兩),白芍藥(半兩),高良薑(半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白朮(12 克),人參(12 克,去蘆頭),枳殼(12 克,麩炒微黃,去瓤),白茯苓(12 克),厚朴(12 克,去粗皮,塗生薑汁炙烤至香熟),白芷(12 克),陳橘皮(12 克,湯浸去白瓤,焙乾),桂心(12 克),白芍藥(12 克),高良薑(12 克,銼碎),甘草(12 克,炙烤微赤,銼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蔥白一莖。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放入一根蔥白。煎煮到水量剩六分,去掉渣滓。不限時溫熱服用。
治傷寒五日。但通體熱。面如桃花。皮膚乾燥。無潤澤。口乾渴。此名陽氣攻胃。大腸結澀。宜服升麻散方。
白話文:
治療傷寒五天後,全身發熱,面色紅潤像桃花,皮膚乾燥沒有光澤,口乾舌燥想喝水。這種情況叫做陽氣侵犯胃部,大腸乾燥不通。適合服用升麻散。
川升麻(一兩),黃連(一兩去須),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地骨皮(一兩),黃芩(一兩),大青(一兩)
白話文:
川升麻(60 克),黃連(60 克,去鬚),川大黃(120 克,切碎,微炒),地骨皮(60 克),黃芩(60 克),大青(60 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竹葉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五日。頭痛。口舌乾燥。煩渴欲飲水。宜服石膏散方。
白話文:
準備好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取一中盞水,加入半兩生薑片和三到七片竹葉。煮沸,煎至水量剩六分之一。濾除藥渣,不限時間,趁溫熱服用。
石膏(一兩),黃芩(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葛根(半兩)
白話文:
石膏(60 克),黃芩(30 克),炙甘草(15 克,切碎並微炒成淡紅色),川大黃(30 克,切碎並微炒),葛根(30 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都以水二大盞半。入竹葉三七片。煎至一盞二分。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三服。
治傷寒五日。吐利後。身熱不去。煩而腹滿。臥起不安。宜服此方。
梔子仁(一兩),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枳殼(二兩麩炒微黃去瓤)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五日。頭痛壯熱。四肢煩疼。不能飲食。嘔逆不定。宜服梔子散方。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過篩成粉末,以兩大盞半的水,加入三十七片竹葉,煎煮至一盞二分,濾掉藥渣,不限時間,溫服三次。此方適用於傷寒病發五日,經過嘔吐腹瀉後,發熱不退,煩躁不安,腹部脹滿,躺臥翻滾,難以安寧的患者。
將梔子仁一兩、厚朴二兩(去粗皮,塗抹生薑汁炙烤至香熟)、枳殼二兩(麩炒至微黃,去瓤)研磨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以一中盞水,加入生薑半片,煎煮至六分,濾掉藥渣,不限時間溫服。此方適用於傷寒病發五日,頭痛發熱,四肢酸痛難忍,無法進食,嘔吐不止的患者。
梔子仁(三分),黃連(三分去須),黃柏(三分銼),川大黃〔二(三)分銼碎微炒〕,蘆根(一兩銼),葛根(一兩銼)
白話文:
- 梔子仁:3 分
- 黃連:3 分(去掉根須)
- 黃柏:3 分(切碎)
- 川大黃:2-3 分(切碎,稍微炒一下)
- 蘆根:1 兩(切碎)
- 葛根:1 兩(切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豉半合。蔥白二莖。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五日。口熱舌乾。頭痛。腳脛痠疼。宜服三黃承氣湯方。
梔子仁(一兩),黃芩(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川芒硝(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梔子仁、黃芩、川大黃、陳橘皮、川芒硝各一兩,其中川大黃要先銼碎微炒,陳橘皮要先用湯浸泡去白瓤再焙乾。將所有藥材搗碎,過篩成為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煎煮,加入半合豉和兩根蔥白,煎至水量剩下六分,濾去藥渣,溫服,不限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