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 (1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 (15)

1. 治脾胃氣虛弱不能飲食諸方

治脾胃氣虛弱。不能飲食。宜服生薑煎方。

生薑(半斤研取汁),白蜜(十兩),人參(四兩末)

上件藥。用銀鍋子內。都攪令勻。以慢火熬成煎。每服。不計時候。以熱粥飲調下一茶匙。

治脾胃氣虛弱。不能飲食。肌膚瘦瘁。面色萎黃。宜服白朮丸方。

白朮(二兩),神麯〔一(二)兩微炒令黃〕,人參(一兩去蘆頭),乾薑〔一(三)分炮裂銼〕,陳橘皮(二兩湯浸去白瓤焙),蓽茇(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煮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二(三)十丸。

白話文:

治療脾胃氣虛,導致無法進食的食療方劑:

第一方:生薑煎

此方適用於脾胃氣虛,無法進食的患者。將半斤生薑榨汁,加入十兩白蜜和四兩研磨成粉的人參,用銀鍋攪拌均勻,小火熬成膏。不限時間,每次服用一茶匙,用熱粥送服。

第二方:白朮丸

此方適用於脾胃氣虛,無法進食,且伴有身體消瘦、面色萎黃的患者。將二兩白朮、一到二兩微炒至黃色的神麴、一兩(去蘆頭)人參、一到三分炮裂切碎的乾薑、二兩(湯浸去白瓤後焙乾)陳橘皮以及一兩蓽茇,搗碎研磨成粉末,再與煮熟的棗肉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不限時間,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用粥送服。

2. 治脾實熱咽喉不利諸方

夫脾胃之氣。候於唇口。通於咽喉。連於舌本。咽喉者水穀之道路。神氣之往來。若脾氣壅實。則上焦生熱。故令頭痛心煩。口舌乾燥。咽喉不利也。

治脾實熱。舌本強。咽喉不利。體重不能行步。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去苗),赤茯苓(三分),玄參(三分),大青(一兩),龍膽(三分去蘆頭),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川芒硝(二兩),絡石(二兩),川升麻(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炙爆熱面。

治脾實熱。咽乾頭痛。心神煩渴。射干散方。

射干(一兩),石膏〔一(二)兩〕,大青(三分),葳蕤(二分),赤茯苓〔二(三)分〕,川升麻(三分),黃芩(三分),獨活(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絡石(三分),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生地黃一分。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炙爆熱面。

治脾實熱。喉中腫痛。熱塞不通。升麻散方。

川升麻(一兩),射干(一兩),羚羊角屑(半兩),木通(半兩銼),赤芍藥(半兩),絡石(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炙),川芒硝(一兩),黃芩(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地黃一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實熱。咽喉干。頭痛心煩。四肢壅悶。宜服枳殼散方。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石膏(二兩),子芩(半兩),柴胡(一兩去苗),玄參(一兩),赤茯苓(半兩),川升麻(三分),射干〔二(三)分〕,羚羊角屑(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二分(兩)去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實熱。舌本強。唇口腫。咽喉窒塞。心神煩熱。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獨活(三分),黃芩(一兩),川升麻(一兩),馬牙硝(一兩),玄參(一兩)射干〔二(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淡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實熱。唇腫心煩。咽喉不利。體熱煩疼。宜服地骨皮散方。

地骨皮(三分),麥門冬(一兩去心),柴胡(一兩半去苗),川升麻(一兩),赤芍藥(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射干(一兩),石膏(二兩),龍膽(三分去蘆頭)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牛蒡汁一合。更煎一兩沸。食後溫服。

白話文:

脾胃之氣影響唇口、咽喉和舌根。咽喉是食物和水經過的通道,也是神氣出入的要道。若脾胃之氣壅塞積聚,則上焦容易產生熱氣,導致頭痛、心煩、口乾舌燥、咽喉不適等症狀。

治療脾實熱,舌根強硬,咽喉不適,身體沉重無法行走,宜服柴胡散:

柴胡(一兩,去苗)、赤茯苓(三分)、玄參(三分)、大青葉(一兩)、龍膽草(三分,去蘆頭)、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芒硝(二兩)、絡石藤(二兩)、升麻(一兩)。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忌食炙烤、辛辣、油膩食物。

治療脾實熱,咽喉乾燥,頭痛,心煩,口渴,宜服射干散:

射干(一兩)、石膏(一到二兩)、大青葉(三分)、葳蕤(二分)、赤茯苓(二到三分)、升麻(三分)、黃芩(三分)、獨活(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絡石藤(三分)、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加竹葉二七片、生地黃一分、生薑半分一起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忌食炙烤、辛辣、油膩食物。

治療脾實熱,喉嚨腫痛,熱邪阻塞不通,宜服升麻散:

升麻(一兩)、射干(一兩)、羚羊角粉(半兩)、木通(半兩,切碎)、赤芍藥(半兩)、絡石藤(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大黃(一兩,切碎,微炙)、芒硝(一兩)、黃芩(三分)。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加生地黃一分一起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治療脾實熱,咽喉乾燥,頭痛,心煩,四肢沉重,宜服枳殼散: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石膏(二兩)、黃芩(半兩)、柴胡(一兩,去苗)、玄參(一兩)、赤茯苓(半兩)、升麻(三分)、射干(二到三分)、羚羊角粉(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麥門冬(二分到二兩,去心)。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加竹葉二七片一起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治療脾實熱,舌根強硬,唇腫,咽喉阻塞,心煩熱,宜服犀角散:

犀角粉(三分)、獨活(三分)、黃芩(一兩)、升麻(一兩)、芒硝(一兩)、玄參(一兩)、射干(一到二兩)、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煎至五分,去渣,加入淡竹瀝半合,再煎沸一兩次,溫服,不拘時間。

治療脾實熱,唇腫,心煩,咽喉不適,身體發熱疼痛,宜服地骨皮散:

地骨皮(三分)、麥門冬(一兩,去心)、柴胡(一兩半,去苗)、升麻(一兩)、赤芍藥(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射干(一兩)、石膏(二兩)、龍膽草(三分,去蘆頭)。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煎至五分,去渣,加入牛蒡汁一合,再煎沸一兩次,飯後溫服。

治療脾臟實熱,咽喉不適,口乾舌燥,宜服犀角丸:

犀角粉(一兩)、牛蒡子(半兩)、射干(半兩)、升麻(二分)、麥門冬(一兩,去心,焙乾)、訶黎勒皮(半兩)、木通(半兩)、黃芩(半兩)、芒硝(半兩,研磨)、龍腦(一錢,研磨)、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研磨成細粉,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竹葉湯送服,飯後服用。忌食生冷水果、炙烤、辛辣、油膩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