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 (3)

1. 治傷寒三日候諸方

夫傷寒三日者。足少陽受病。少陽者膽之經也。其脈循於脅。上於頭耳。故得病三日。胸脅熱而耳聾也。三陽經絡始相傳。病未入於臟。可汗而解也。

治傷寒三日不解。頭痛肌肉熱。宜服桃葉方。

白話文:

傷寒病發作三天的人,是足少陽膽經受了病邪侵襲。足少陽膽經的經脈從側面通過,向上通到頭部和耳朵。所以,得病三天後,就會出現胸脅部發熱和耳聾的症狀。三陽經絡的病邪開始相互傳遞,但疾病還沒有侵入臟腑,這時可以通過發汗來解除病邪。

麻黃(一兩去根節),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葛根(一兩銼),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話文:

  • 麻黃:1 兩,去除根和節
  • 甘草:半兩,烤至微紅,切碎
  • 葛根:1 兩,切碎
  • 厚朴:1 兩,去除外皮,塗抹生薑汁,烤至香脆熟透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頻服。衣蓋汗出瘥。

白話文:

以上列出的藥方,將所有藥材搗碎過篩成細粉。每次服四錢,加入一中盞水和半片生薑,煮沸後小火煎煮至六分之一。濾去藥渣,不用管煎煮時間。趁熱頻頻飲用,直到發汗痊癒。

治傷寒病三日。腹痛。小便不利而嘔者。屬少陽病證。宜服赤茯苓散方。

白話文:

治療傷寒病已經三天,如果出現腹痛、小便不暢並且伴有嘔吐的情況,這屬於少陽病症的表現。應該服用赤茯苓散。

赤茯苓(一兩),赤芍藥(半兩),白朮(半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乾薑(半兩炮裂銼)

白話文:

  • 紅茯苓:1 兩
  • 赤芍藥:半兩
  • 白朮:半兩
  • 附子:半兩(炮裂後去除皮和臍)
  • 乾燥薑:半兩(炮裂後搗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已經三日。不得汗。頭痛發熱。宜服石膏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中盞水和半分生薑,煎煮至剩下五分的水量,去掉渣滓後,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已經三天的傷寒症狀,如未能發汗、頭痛和發熱,適合服用石膏散。

石膏(二兩),桂心(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杏仁(二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黃芩(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赤芍藥(一兩),白朮(一兩),芎藭(一兩),香附子(一兩)

白話文:

石膏(80 克),桂心(40 克),麻黃(40 克,去除根和節),杏仁(20 粒,用熱水浸泡後去掉皮尖雙仁,用麩炒至微黃)黃芩(40 克),甘草(40 克,炙至微紅,切碎),赤芍藥(40 克),白朮(40 克),芎藭(40 克),香附子(40 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分為二服。

治傷寒三日。咳嗽。胸膈不利。四肢煩疼。壯熱頭痛。宜服細辛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加入半分生薑,煎煮至剩六分,過濾掉殘渣。不限時間,分兩次服用。 適用於治療感染傷寒三天後出現的咳嗽、胸膈不舒暢、四肢煩躁疼痛、高熱頭痛等症狀,建議使用細辛散方。

細辛(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葛根(三分銼),荊芥(一兩),白朮(一兩),赤芍藥(一兩),紫菀(三分洗去苗土),桔梗(一兩去蘆頭),桂心(一兩),甘草(三分炙微赤銼),五味子(三分)

白話文:

中藥材清單

  • 細辛:一兩
  • 麻黃:一兩,去除根部和節點
  • 葛根:三錢,切碎
  • 荊芥:一兩
  • 白朮:一兩
  • 赤芍藥:一兩
  • 紫菀:三錢,清洗後去除根部的泥土
  • 桔梗:一兩,去除根莖的頂端
  • 桂心:一兩
  • 甘草:三錢,炙烤至微紅,切碎
  • 五味子:三錢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已經三日。頭痛。壯熱不解。咳嗽痰逆。宜服丁香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篩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中盞,加入半分生薑和三枚大棗,煎煮至六分,去渣後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已經持續三天的傷寒,症狀包括頭痛、高燒不退以及咳嗽痰多的情況,適用丁香散方。

丁香(一兩),前胡(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麻黃〔二(一)兩去根節〕,白朮(一兩),細辛(一兩),桂心(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 丁香:一兩
  • 前胡:一兩
  •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 麻黃:二兩(去根節)
  • 白朮:一兩
  • 細辛:一兩
  • 桂心:一兩
  •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之。

治傷寒三日。壯熱不解。發汗香豉粥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研細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水一中盞,加入半分生薑和三枚大棗,煎煮至六分,去掉藥渣,不論何時都可以趁熱服用。 用於治療傷寒三天後高燒不退的情況,發汗用香豉粥方。

麻黃〔三(一)分去根節〕,葛根(一分),梔子仁(一分),石膏(半兩),荊芥(半兩),生薑(一分),豆豉(一合),糯米(一合半)

白話文:

麻黃(三分,去掉根和節) 葛根(一分) 梔子仁(一分) 石膏(半兩) 荊芥(半兩) 生薑(一分) 豆豉(一合) 糯米(一合半)

上件藥。細銼。以水三大盞。先煎麻黃等七味。至一盞半。去滓。下米煮作稀粥。不計時候服之。衣蓋出汗瘥。

治傷寒三日。雖發汗後。頭痛壯熱未得全解。毒氣猶盛。宜服石膏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細切,加入三大碗水,先煎麻黃等七味藥至剩下一碗半的水量,濾去藥渣。接著放入米煮成稀粥,隨時可以服用。服用後蓋好被子讓身體發汗,直到病情好轉。 用於治療感冒三天後,即使已經發汗,頭痛和高燒症狀仍未完全消除,體內仍有較強的病邪時,適宜服用石膏散。

石膏(一兩),薺苨(一兩),葛根(一兩銼),黃芩(二分),麻黃(三分去根節),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石膏(60克),薺菜(60克),葛根(60克,切片),黃芩(12克),麻黃(18克,去根節),甘草(30克,炙微赤,切片)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三日不得汗。煩熱悶亂。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二兩去根節),葛根(二兩),桂心(一兩),豉(二合),赤芍藥(一兩),石膏(二兩搗碎)

白話文:

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煎煮至剩下六分,去渣後,不限時間溫服。

此方適用於傷寒病發三日未出汗,伴隨煩躁、口渴、胸悶等症狀。

藥方為:麻黃(去根節,二兩)、葛根(二兩)、桂心(一兩)、豉(二合)、赤芍藥(一兩)、石膏(二兩,搗碎)。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便吃蔥粥投之。衣覆取汗。如未汗出。即再煎服之。

白話文:

將上面的藥方研磨細碎並和勻,每次服用半兩。加入一大杯水,放入半片生薑和三顆棗子。煎煮到只剩五分之一,過濾掉渣滓。不拘泥於時間,趁熱服用。隨後喝一碗蔥粥,蓋上被子讓自己出汗。如果沒有出汗,再煎一服藥服用。

治傷寒三日不得汗。四肢不利。宜服通關散方。

附子(一顆炮裂去皮臍),乾薑(半兩炮裂銼),桂心(一分),麻黃(一分去根節)

白話文:

治療傷寒三天沒有出汗,四肢不靈活的情況,應該服用通關散。配方如下: 附子(一顆,炮製後去皮和臍部),乾姜(半兩,炮製後切碎),桂心(一分),麻黃(一分,去掉根和節)。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蔥白二莖。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白話文:

上述藥方,將藥材搗成粗末狀。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盞水,放入兩根蔥白。煎煮至水量變為原來五分之一。濾去藥渣,不論時間,趁熱服用。

治傷寒三日。頭痛壯熱。四肢不利。宜服正陽丸(丹)方。

太陰玄精(二兩),硝石(二兩),硫黃(二兩),硇砂(一兩)

白話文:

治療傷寒三天後,如果出現頭痛、高燒和四肢不靈活的情況,應該服用正陽丸。所需材料包括:太陰玄精二兩、硝石二兩、硫黃二兩、硇砂一兩。

上都細研。入瓷瓶子中。固濟。以火半斤。於瓶子周一寸㶸之。約近半日。候藥青紫色。住火。待冷即出。用臘月雪水。拌令勻濕。入瓷罐中。堂屋後北陰下。陰乾。又入地埋二七日。取出細研。以麵糊和為丸。如雞頭實大。先用熱水浴後。以艾湯研下一丸。以衣蓋汗出為度。

治傷寒三日。服藥之後。不得汗。宜用蒸法。

白話文:

將上都材料細細研磨,放入瓷瓶中密閉好。用半斤火將瓷瓶上下炙烤一寸左右,持續大約半天。觀察藥物變成青紫色時,停火,待冷卻後取出。使用臘月的雪水,將藥物拌勻濕潤後,放入瓷罐中。將瓷罐置於屋後北方的陰涼處,自然陰乾。再將瓷罐埋入地下二至七日,取出後細細研磨。用麵糊拌和成丸,大小如雞頭。先用熱水泡浴,再用艾草湯送服一丸。蓋上衣服等待出汗為宜。

上以薪火燒地。良久。掃去火。微用水灑地。取蠶砂桃葉柏葉糠。及𪍿面等。皆可用之。鋪著地上。令厚二三寸。布席臥上。蓋覆以汗出為度。不得過熱。當審細消息。汗出周身。良久不止後。以粉粉之。勿令汗出過多。

白話文:

先用柴火燒烤地面,一段時間後,清掃掉餘火。微微用少量水灑在地面。使用蠶砂、桃葉、柏葉、米糠、豆粉等材料,皆可使用之。鋪在地上,厚度約為二至三寸。鋪上席子,躺臥其上。覆蓋身體,待出汗即可。溫度不可過高,要細心調控。汗水遍佈全身,持續一段長時間後。用粉末擦拭身體,避免汗出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