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 (1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 (13)

1. 治脾胃氣虛冷水穀不化諸方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治脾胃氣虛冷。水穀不化。腹脅脹滿。或時寒極。四肢逆冷。宜服白朮丸方。

白朮(一兩),吳茱萸(三分湯浸七遍焙乾微炒),訶黎勒(一兩煨去皮),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人參(半兩去蘆頭),桔梗(半兩去蘆頭),桂心(三分),乾薑(半兩炮裂銼),細辛(半兩),蓽茇(一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忌生冷油膩濕面。

治脾胃氣虛冷。水穀不化。食即腹脹。胸膈不利。宜服厚朴丸方。

厚朴(三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陳橘皮(二兩湯浸去白瓤焙),草豆蔻(一兩去皮)白朮(一兩),縮砂(一兩去皮),訶黎勒(二兩煨用皮),桂心(一兩),乾薑(一兩炮裂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

治脾胃氣虛冷。腹脅氣脹。不思飲食。四肢無力。睡恆不足。宜服神麯丸方。

神麯(一兩炒令微黃),胡椒〔一分(兩)〕,陳橘皮(二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一兩),訶黎勒(二兩煨用皮),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乾薑(一兩炮裂銼),白朮(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當歸(三分銼微炒),白豆蔻(一兩去皮),上件藥。搗羅為末。

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三十丸。忌生冷油膩濕面。

白話文:

治療脾胃氣虛、吃進的食物無法消化等症狀的幾個方子:

第一方: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半碗水,加三顆棗子一起煎煮至六分滿,過濾掉藥渣,飯前溫服。

第二方(白朮丸):治療脾胃氣虛、寒冷,食物消化不良,腹部兩側脹滿,有時覺得非常寒冷,四肢冰冷的症狀。將白朮、吳茱萸(湯浸七次,焙乾微炒)、訶黎勒(煨去皮)、附子(炮裂去皮臍)、人參(去蘆頭)、桔梗(去蘆頭)、桂心、乾薑(炮裂)、細辛、蓽茇、甘草(炙微赤)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拌勻,反覆搗三百下左右,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飯前用粥送服三十丸。忌食生冷、油膩、濕潤的食物。

第三方(厚朴丸):治療脾胃氣虛、寒冷,食物消化不良,吃東西就腹脹,胸膈不舒服的症狀。將厚朴(去粗皮,塗薑汁炙烤至香)、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乾)、草豆蔻(去皮)、白朮、縮砂(去皮)、訶黎勒(煨用皮)、桂心、乾薑(炮裂)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拌勻,反覆搗三百下左右,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飯前用粥送服三十丸。

第四方(神麯丸):治療脾胃氣虛、寒冷,腹部兩側脹滿,不想吃東西,四肢無力,經常睡不夠的症狀。將神麴(炒至微黃)、胡椒、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乾)、桂心、訶黎勒(煨用皮)、厚朴(去粗皮,塗薑汁炙烤至香)、乾薑(炮裂)、白朮、附子(炮裂去皮臍)、甘草(炙微赤)、當歸(微炒)、白豆蔻(去皮)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拌勻,反覆搗三百下左右,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不限時間,用粥送服三十丸。忌食生冷、油膩、濕潤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