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 (12)
卷第五 (12)
1. 治脾氣虛腹脹滿諸方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清粥飲調下一錢。忌生冷油膩。
治脾氣虛。心腹脹滿。胸膈不利。少思飲食。宜服此方。
蘿蔔子(揀子好者五兩炒令熟搗細羅取末一兩餘者有油別爛研如膏),沉香(一分),白朮(一分),草豆蔻(一分去皮)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前蘿蔔子末。及別入白砂糖一錢半。同研令勻。每服一錢。抄在口內細嚼。後以米飲下。其蘿蔔子膏。別入草豆蔻末一分。白砂糖三分。拌令勻。每取半棗大。亦細嚼。米飲下。並不計時候服。
白話文:
治療脾胃氣虛導致腹部脹滿等症狀的幾個方法:
第一個方子:將藥材研磨成細粉,不限時間,用清粥送服一錢(約3克)。忌食生冷油膩食物。
第二個方子(針對脾胃氣虛,心腹脹滿,胸膈不舒,食慾不振):將蘿蔔子(選擇好的,五兩,炒熟,研磨成細粉,約一兩,多餘的油膩部分另外研磨成膏狀)、沉香(一分)、白朮(一分)、草豆蔻(一分,去皮)等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之前研磨好的蘿蔔子粉末,再加入白砂糖一錢半,混合研磨均勻。每次服用一錢,含在口中細嚼,用米湯送服。將剩下的蘿蔔子膏,加入草豆蔻粉末一分、白砂糖三分,混合均勻。每次服用半棗大小,細嚼,用米湯送服。服用時間不限。
2. 治脾胃氣虛冷水穀不化諸方
夫人臟腑充實。脾胃和平。則能摧化水穀。而無積滯也。若臟腑不足。為邪冷之氣所乘。雖然飲食。脾胃虛弱。不能消磨。故令水穀不化也。
治脾胃氣虛。積有冷氣。食不消化。面色萎黃。四肢無力。或時吐逆。宜服丁香散方。
丁香(半兩),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人參(三分去蘆頭),甘草(一分炙微赤銼),柴胡(三分去苗),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乾木瓜(一兩),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白豆蔻(三分去皮),訶黎勒(一兩煨用皮),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高良薑(三分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忌生冷油膩濕面飴糖。
治脾胃虛冷。水穀不化。心腹疼痛。四肢無力。少思飲食。宜服吳茱萸散方。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煨(炒)〕,當歸(三分銼微炒),乾薑(三分炮裂銼),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桂心(半兩),枳實(半兩麩炒微黃),人參(三分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糵(一兩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熱服之。
治脾胃虛冷。食即欲嘔。心腹脹悶。水穀不消。四肢無力。宜服蓽澄茄散方。
蓽澄茄(半兩),木香(半兩),白豆蔻(半兩去皮),白朮(半兩),檳榔(半兩),草豆蔻(半兩去皮),訶黎勒皮(半兩),肉豆蔻(半兩去殼),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白茯苓(半兩),乾薑(半兩炮裂),桂心(三分),丁香(半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厚朴(一兩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篩為末。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治脾胃虛冷。食不消化。腹脅氣脹。不思飲食。四肢少力。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神麯(一兩微炒令黃),白朮(三分),麥糵(一兩炒微黃),吳茱萸(半兩湯洗七遍焙乾微炒),厚朴(一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乾薑(半兩炮裂),陳橘皮(一兩半湯浸去白瓤焙),甘草(一分炙微赤銼),草豆蔻(一兩去皮)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脾胃虛。冷氣。宿食不消。吃物無味。四肢少力。宜服丁香散方。
丁香(半兩),桂心(三分),白豆蔻(一兩去皮),乾薑(半兩炮裂銼),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麥糵(三分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朮(三分),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話文:
關於脾胃氣虛、寒冷導致消化不良的各種治療方
人體的臟腑如果功能強健、脾胃調和,就能夠消化食物,不會產生積滯。如果臟腑虛弱,受到寒邪入侵,即使吃了東西,也會因為脾胃虛弱而無法消化,導致食物滯留在體內。
治療脾胃氣虛、體內有寒氣、消化不良、面色萎黃、四肢無力,有時會想吐的丁香散方:
丁香、半夏(洗過七次去除黏液)、人參(去除蘆頭)、炙甘草(烤至微紅色並切碎)、柴胡(去除莖葉)、陳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瓤,烘乾)、木瓜、厚朴(去除粗皮,塗抹生薑汁後烤熟)、白豆蔻(去皮)、訶子(煨熟後取皮)、炮附子(炮裂後去皮臍)、高良薑(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加入半份生薑、三顆紅棗一起煎煮至六分,去除藥渣後稍微加熱服用,服用時間不限。忌吃生冷、油膩、濕麵和麥芽糖。
治療脾胃虛寒、消化不良、心腹疼痛、四肢無力、食慾不佳的吳茱萸散方:
吳茱萸(用熱水浸泡七次後烘乾,微微炒過)、當歸(切碎後稍微炒過)、乾薑(炮裂後切碎)、厚朴(去除粗皮,塗抹生薑汁後烤熟)、桂心、枳實(用麩皮炒至微黃)、人參(去除蘆頭)、炙甘草(烤至微紅色並切碎)、麥芽(微微炒過)。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加入三顆紅棗一起煎煮至六分,去除藥渣後飯前稍微加熱服用。
治療脾胃虛寒、吃東西就想吐、心腹脹悶、消化不良、四肢無力的蓽澄茄散方:
蓽澄茄、木香、白豆蔻(去皮)、白朮、檳榔、草豆蔻(去皮)、訶子皮、肉豆蔻(去殼)、枳殼(用麩皮炒至微黃,去瓤)、茯苓、乾薑(炮裂)、桂心、丁香、陳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瓤,炒過)、炙甘草(烤至微紅色並切碎)、厚朴(去除粗皮,塗抹生薑汁後烤熟)。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加入半份生薑、三顆紅棗一起煎煮至六分,去除藥渣後飯前稍微加熱服用。
治療脾胃虛寒、消化不良、腹部和肋部脹氣、食慾不佳、四肢無力的參散方:
人參(去除蘆頭)、炮附子(炮裂後去皮臍)、神麴(微微炒黃)、白朮、麥芽(微微炒黃)、吳茱萸(用熱水浸泡七次後烘乾,微微炒過)、厚朴(去除粗皮,塗抹生薑汁後烤熟)、乾薑(炮裂)、陳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瓤,烘乾)、炙甘草(烤至微紅色並切碎)、草豆蔻(去皮)。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加入三顆紅棗一起煎煮至六分,去除藥渣後服用時間不限,稍微加熱服用。
治療脾胃虛寒、體內有寒氣、積食不消化、吃東西沒味道、四肢無力的丁香散方:
丁香、桂心、白豆蔻(去皮)、乾薑(炮裂後切碎)、陳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瓤,烘乾)、麥芽(微微炒過)、炙甘草(烤至微紅色並切碎)、白朮、厚朴(去除粗皮,塗抹生薑汁後烤熟)。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加入三顆紅棗一起煎煮至六分,去除藥渣後飯前稍微加熱服用。
治療脾胃氣虛寒冷、消化不良、腹部和肋部脹滿,有時會非常寒冷、四肢冰冷的白朮丸方:
白朮、吳茱萸(用熱水浸泡七次後烘乾,微微炒過)、訶子(煨熟後去皮)、炮附子(炮裂後去皮臍)、人參(去除蘆頭)、桔梗(去除蘆頭)、桂心、乾薑(炮裂後切碎)、細辛、蓽茇、炙甘草(烤至微紅色並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一起搗製三四百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飯前用粥水送服三十丸。忌吃生冷、油膩和濕麵。
治療脾胃氣虛寒冷、消化不良、吃東西就腹脹、胸膈不舒的厚朴丸方:
厚朴(去除粗皮,塗抹生薑汁後烤熟)、陳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瓤,烘乾)、草豆蔻(去皮)、白朮、縮砂(去皮)、訶子(煨熟後取皮)、桂心、乾薑(炮裂後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一起搗製三四百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飯前用粥水送服三十丸。
治療脾胃氣虛寒冷、腹部和肋部脹氣、食慾不佳、四肢無力、總是睡眠不足的神麴丸方:
神麴(炒至微黃)、胡椒、陳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瓤,烘乾)、桂心、訶子(煨熟後取皮)、厚朴(去除粗皮,塗抹生薑汁後烤熟)、乾薑(炮裂後切碎)、白朮、炮附子(炮裂後去皮臍)、炙甘草(烤至微紅色並切碎)、當歸(切碎後稍微炒過)、白豆蔻(去皮)。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一起搗製三四百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服用時間不限,用粥水送服三十丸。忌吃生冷、油膩和濕麵。